马原复习题2
35. (单选题)“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
· A. 形而上学
· B. 相对主义
· C. 诡辩论
· D. 唯心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唯心主义;
0分
36.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焦点是
· A.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结构性
· B. 是否承认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
· C. 是否承认事物的量变
· D. 是否承认事物的相对运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是否承认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
0分
37. (单选题)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 A. 运动
· B. 空间
· C. 时间
· D. 物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时间;
0分
38. (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的依据
·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D.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0分
39. (单选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中,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是哪个学派
· A. 唯物主义
· B. 唯心主义
· C. 可知论
· D. 不可知论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唯物主义;
0分
40. (单选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 A.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B. 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0分
41. (单选题)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0分
42. (单选题)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
· B.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 C. 事物变化范围大小
· D. 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0分
43. (单选题)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 B.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 C.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 D.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0分
44. (单选题)哲学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0分
45.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 A. 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 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 C. 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0分
46. (单选题)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 A.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B. 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 C.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 D.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0分
47. (单选题)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 认识客观规律
· B. 制定周密计划
· C. 依靠广大群众
· D. 参加社会实践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参加社会实践;
0分
48. (单选题)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 事物是变化的
·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0分
49. (单选题)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 A. 出现时间的先后
· B. 形式的新旧
· C. 力量的大小对比
· D. 同历史前进方向是否符合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同历史前进方向是否符合;
0分
50.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 A. 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B. 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C. 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 D. 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0分
51. (单选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 B.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 D. 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0分
答案解析:
52. (单选题)“盲人摸象”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 A. 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 B.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 C.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D. 坚持适度原则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看问题要全面,反对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0分
53. (单选题)空间的特点是()
· A. 一维性
· B. 二维性
· C. 三维性
· D. 四维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三维性;
0分
54.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事物数量的增减
· B.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 C.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0分
55. (单选题)“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属于()
· A. 形而上学
· B. 相对主义
· C. 唯心主义
· D. 辩证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相对主义;
0分
56. (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0分
57. (单选题)可能性有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之分,以下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是
· A. 大海捞针
· B. 水中捞月
· C. 挟泰山以超北海
· D. 为长者折枝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大海捞针;
0分
58. (单选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0分
59. (单选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二者都是辩证法
· B.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 C.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 D.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诡辩论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0分
60. (单选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原
·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0分
61. (单选题)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
· B. 辩证唯物主义
·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 朴素唯物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朴素唯物主义;
0分
62. (单选题)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 意识决定物质
· B. 意识创造物质
· C.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D. 意识依赖于物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0分
63. (单选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中,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是哪个学派
· A. 唯物主义
· B. 唯心主义
· C. 可知论
· D. 不可知论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唯心主义;
0分
64. (单选题)()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 A. 时间
· B. 实践
· C. 运动
· D. 发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实践;
0分
65. (单选题)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 A. 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 B. 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 C. 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 D. 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0分
66. (单选题)( )问题回答了世界的本原/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 A. 世界的时间性
· B. 世界的实践性
· C. 世界的矛盾性
· D.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0分
答案解析:
67. (单选题)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要把握事物的度;
0分
68. (单选题)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0分
69.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0分
70. (单选题)物质是标志( )的哲学范畴。
· A. 主观虚在
· B. 客观物质
· C. 客观实在
· D. 主观思维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客观实在;
0分
71. (单选题)以下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 冬去春来
· B. 电闪雷鸣
· C. 昼夜交替
· D. 摩擦生热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摩擦生热;
0分
72. (单选题)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 B. 变动性和稳定性
·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 D. 斗争性和同一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斗争性和同一性;
0分
73. (单选题)实践是指
· A. 个人的生活活动
· B. 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 C. 一切利于自己的活动
· D.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0分
74. (单选题)在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问题上,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 A. 形而上学
· B. 相对主义
· C. 诡辩论
· D. 唯心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形而上学;
0分
75. (单选题)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 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 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0分
76. (单选题)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属于()
· A. 形而上学
· B. 相对主义
· C. 诡辩论
· D. 唯心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形而上学;
0分
77. (单选题)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 C.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 D.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0分
78. (单选题)()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A. 时间
· B. 实践
· C. 运动
· D. 发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实践;
0分
79. (单选题)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 运动性
· B. 客观实在性
· C. 不可分性
· D. 时空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客观实在性;
0分
80. (单选题)()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A. 时间
· B. 实践
· C. 运动
· D. 发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实践;
0分
81. (单选题)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 否认意识存在的唯物主义
· 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 C. 否认时空存在的唯心主义
· D. 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0分
82. (单选题)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 )
· A. 唯心主义
· B. 唯物主义
· C. 形而上学
· D. 辩证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唯物主义;
0分
83. (单选题)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 A. 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B. 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C. 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
· D. 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0分
84. (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 A.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 B.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 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 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0分
85. (单选题)“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 A. 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 B. 夸大了主观条件的作用
·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 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0分
86. (单选题)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 B.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0分
87.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 B.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0分
88. (单选题)“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C. 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0分
89. (单选题)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
· A. 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 B. 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 C.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 D. 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0分
90. (单选题)物质是以( )状态存在着的。
· A. 发展
· B. 主观
· C. 客观
· D. 运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运动;
0分
91. (单选题)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A. 根本性的质变
· B. 单纯的量变
· C. 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 D.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根本性的质变;
0分
92.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实践性
· B. 运动性
· C. 物质性
· D. 客观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物质性;
0分
93. (单选题)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 A. 主观虚在性
· B. 实践性
· C. 历史性
· D. 客观实在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客观实在性;
0分
答案解析:
94. (单选题)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 A. 运动
· B. 实践
· C. 精神生产
· D. 物质生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实践;
0分
95. (单选题)意识是物质世界的()
· A. 主观虚在
· B. 主观映象
· C. 客观映像
· D. 客观虚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主观映象;
0分
96. (单选题)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0分
97. (单选题)毛泽东指示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崇洋媚外。毛泽东的思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 A. 事物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 B. 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 C. 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 D.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原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的原理;
0分
98. (单选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总趋势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总趋势;
0分
99. (单选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的不同回答。
· A. 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 B.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 C. 对谁是历史创造者
· D. 对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0分
答案解析:
100. (单选题)在物质和运动关系的问题上,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 A. 形而上学
· B. 相对主义
· C. 诡辩论
· D. 唯心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唯心主义;
0分
101. (单选题)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 A.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 B. 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 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 D.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0分
102. (单选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 )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 社会实践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 C. 社会可知与社会不可知的关系
· D. 社火整体与社会部分的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0分
103. (单选题)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0分
104. (单选题)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 A. 规律的平等性
· B.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 C.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 D. 规律的能动作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0分
105. (单选题)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 B. 质量互变规律
·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 D.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否定之否定规律;
0分
106.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 B. 否定之否定规律
· C. 对立统一规律
· D. 质量互变规律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对立统一规律;
0分
107. (单选题)意识是( )的机能和属性
· A. 人体
· B. 人心
· C. 人性
· D. 人脑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人脑;
0分
108.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 A.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 B.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 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掌握火候,适可而止;
0分
109. (单选题)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
· A. 唯心主义
· B. 唯物主义
· C. 形而上学
· D. 辩证法
我的答案: B:唯物主义;正确答案: D:辩证法;
0分
110. (单选题)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 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 B.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C. 人的实践活动
·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人的实践活动;
0分
111. (单选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 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 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 C. 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
· D. 辩证否定的原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辩证否定的原理;
0分
112. (单选题)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 C. 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 D. 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0分
113. (单选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 A. 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 B.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 C.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 D.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0分
114. (单选题)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 B. 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 D.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0分
115. (单选题)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斗争性和同一性;
0分
116. (单选题)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 B. 形式和状态
· C. 结构和功能
· D. 源泉和动力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源泉和动力;
0分
117. (单选题)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0分
二. 多选题(共85题,53.2分)
118. (多选题)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相互关系的范畴。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
· A. 内容决定形式
·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 C.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D. 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容与形式不具有确定的差别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0分
119. (多选题)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各种不同的联系分别地、具体地加以研究,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各行各业的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表明
·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B. 联系具有多样性
· C.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 D. 数据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
0分
120. (多选题)“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这句话揭示了科学研究的任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下正确表述现象和本质的有
· A.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 B.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
· C. 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
· D.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 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0分
121. (多选题)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
· A.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 B. 事物存在的基础
· C. 各种要素的结构
· D. 各种要素的表现方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事物存在的基础;
0分
122. (多选题)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 )
· A. 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 B. 是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
· C. 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 D. 是把事物区别开来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 是认识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是把事物区别开来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
0分
123. (多选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
· A.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B.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 C. 可感觉到的一种物质实体
· D.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0分
124. (多选题)以下哪些不属于空间的特性()
· A. 一维性
· B. 二维性
· C. 三维性
· D. 四维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一维性; 二维性; 四维性;
0分
125. (多选题)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 )
理
· A. 从反应特性到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 B. 从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 C.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 D. 从判断到推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从反应特性到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
0分
答案解析:
126. (多选题)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 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B.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 C. 社会历史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史
· D.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就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史;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0分
127. (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创新思维能力()
· A. 破除迷信
· B. 超越过时的陈规
· C. 善于因时制宜
· D. 知难而进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破除迷信; 超越过时的陈规; 善于因时制宜; 知难而进;
0分
128. (多选题)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 A. 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 B. 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 C.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 D.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0分
129. (多选题)量与事物的关系是( )
· A. 直接同一的
· B. 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并不导致事物质的根本变化
· C. 量可以离开事物而独立存在
· D. 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并不导致事物质的根本变化; 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
0分
130. (多选题)辩证思维方法包括以下那些选项()
· A. 归纳与演绎
· B. 分析与综合
· C. 抽象与具体
· D.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0分
131. (多选题)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
· A. 场所
· B. 时间
· C. 空间
· D. 地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时间; 空间;
0分
132.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B.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D.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0分
133. (多选题)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 A. “一分为二”
· B. “和二为一”
· C. “万物莫不有对”
·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一分为二”; “和二为一”; “万物莫不有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0分
134. (多选题)“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 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 C. 它歪曲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 D. 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它歪曲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0分
135. (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 A. 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 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 C. 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 D.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0分
136. (多选题)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0分
137. (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辩证思维能力()
· A. 分析矛盾
· B. 抓住重点
· C. 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 D. 找准重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分析矛盾; 抓住重点; 洞察事物发展规律; 找准重点;
0分
138. (多选题)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 D. 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0分
139. (多选题)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A. 水往低处流
·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0分
140. (多选题)关于运动与静止,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
· B. 静止是绝对的
· C. 运动是相对的
· D. 静止是相对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D: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0分
141. (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底线思维能力()
· A.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
· B. 立足最低点
· C. 争取最大期望值
· D. 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 立足最低点; 争取最大期望值; 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
0分
142.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 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 B. 积劳成疾
· C. 量体裁衣
· D. 因材施教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积劳成疾; 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
0分
143. (多选题)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
·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 D. 量变和质变互不依赖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0分
144. (多选题)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0分
145. (多选题)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
· A.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 B.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 C.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D.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0分
答案解析:
146. (多选题)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包括以下那些选项()
· A. 控制方法
· B. 信息方法
· C. 系统方法
· D. 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控制方法; 信息方法; 系统方法; 模型方法和理想化方法;
0分
答案解析:
147. (多选题)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C. 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 D.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0分
148. (多选题)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 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0分
149. (多选题)在意识本质问题上,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B.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 D. 只要是人脑,就会有意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只要是人脑,就会有意识;
0分
150. (多选题)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 C.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 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0分
151. (多选题)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 )
· A. 理性的产物
· B. 感性的产物
· C. 社会的产物
· D. 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社会的产物; 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0分
152. (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 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 B.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 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0分
153. (多选题)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 B.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0分
154. (多选题)唯物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 客观唯物主义
·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C.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 D.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0分
155. (多选题)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
· A. 人们主观思维中推想的矛盾
· B. 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
· C. 人们思维过程中逻辑的自相矛盾
· D.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
0分
156. (多选题)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 A.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 B.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 C.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 D. “和实生物”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0分
157. (多选题)“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
· A. 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 B. 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
· C. 表明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
· D. 表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 表明物质与精神可以相互转化;
0分
158. (多选题)下列表述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 A. 注意分寸
· B. 掌握火候
· C. 因地制宜
· D. 适可而止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
0分
159. (多选题)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
· A.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 B. 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 C. 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 D. 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0分
160. (多选题)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
· A. 使矛盾双方发生对抗
· B. 使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C.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 D.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在事物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新的统一体的产生;
0分
161. (多选题)下列具体方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有( )
· A.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 D.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0分
162. (多选题)下列选项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
· A.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B.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C.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D.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0分
163. (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战略思维能力()
· A. 高瞻远瞩
· B. 统揽全局
· C.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
· D.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方向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高瞻远瞩; 统揽全局;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方向;
0分
164. (多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0分
165. (多选题)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0分
166. (多选题)《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 认为人的感觉是花存在的根源
· B. 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 C. 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 D. 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认为人的感觉是花存在的根源; 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0分
167. (多选题)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0分
168. (多选题)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 纸上谈兵
· B. 画饼充饥
· C. 实事求是
·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实事求是;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0分
169. (多选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D. 画饼不能充饥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0分
170. (多选题)以下哪些不属于时间的特性()
· A. 一维性
· B. 二维性
· C. 三维性
· D. 四维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二维性; 三维性; 四维性;
0分
171. (多选题)“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 A. 整体依赖于部分
· B. 部分依赖于整体
· C. 整体是部分之和
· D.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部分依赖于整体;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0分
172. (多选题)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 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 B.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C. 人类意识根源于物质
· D. 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意识根源于物质; 人类社会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0分
173. (多选题)下列关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不运动的物质
· B.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 C. 有无物质的运动
· D.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0分
174. (多选题)辩证的否定是( )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 D. 扬弃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事物的自我否定; 事物发展的环节; 事物联系的环节; 扬弃;
0分
175. (多选题)齐白石有益幅画,画中鸡雏实则“今日相争”,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该画蕴含的哲理是()
· A. 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
·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0分
176. (多选题)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历史思维能力()
· A. 以史为鉴
· B. 知古鉴今
· C. 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
· D. 善于运用历史眼光指导现实工作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以史为鉴; 知古鉴今; 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 善于运用历史眼光指导现实工作;
0分
177. (多选题)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 A. 精神和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 B.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 C. 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 D.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精神和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0分
178. (多选题)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 B.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 C.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 D.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0分
179. (多选题)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表现在()
· A.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活动是能动性的活动。
· B.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C.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
· D.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活动是能动性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0分
180.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
·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C.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0分
181. (多选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 A. 个性中包含共性
· B.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 C.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 D.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个性中包含共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0分
182. (多选题)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说明( )
· A. 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 B.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C. 社会发展呈现出循环的特点是历史的必然
·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0分
183. (多选题)列宁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却能为为我们的感觉所()
· A. 复写
· B. 写真
· C. 摄影
· D. 反映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复写; 摄影; 反映;
0分
184. (多选题)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 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D: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0分
185. (多选题)时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
· A. 持续性
· B. 顺序性
· C. 广延性
· D. 伸张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持续性; 顺序性;
0分
186. (多选题)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指( )
· A. 意识是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的
· B. 意识离不开集体和社会
· C. 意识是社会的基础
· D. 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意识是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的; 意识是社会的基础; 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0分
187. (多选题)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 A.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 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D.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0分
188.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 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 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 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0分
189. (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B.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 C.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 D.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0分
190.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 B. 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 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 D. 物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D: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物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0分
191. (多选题)下面哪些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A. 物质等同于水
· B. 物质等同于火
· C. 物质等同于气
· D. 物质等同于原子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物质等同于水; 物质等同于火; 物质等同于气;
0分
192. (多选题)下列正确表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说法是( )
· A.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B. 只要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
0分
193. (多选题)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
· A. 麦粒——植株——麦粒
· B. 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 C. 团结——批评——团结
·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离——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麦粒——植株——麦粒; 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团结——批评——团结;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自发结合——近代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分离——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0分
答案解析:
194. (多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 D.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普遍联系的观点; 永恒发展的观点;
0分
195. (多选题)关于运动与静止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C. 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任何物质都处于永无止境的运动之中
· D. 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来说,任何物质又有静止的一面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任何物质都处于永无止境的运动之中; 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态来说,任何物质又有静止的一面;
0分
196. (多选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C. 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 D. 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0分
197. (多选题)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
· A. 唯物主义
· B. 唯心主义
· C. 可知论
· D. 形而上学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0分
198. (多选题)空间指的是物质运动的()
· A. 持续性
· B. 顺序性
· C. 广延性
· D. 伸张性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广延性; 伸张性;
0分
199. (多选题)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
· A.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B.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 C. 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 D. 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0分
200. (多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 A.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 B.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 C. 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 D. 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0分
答案解析:
201. (多选题)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 )
· A.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 B. 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
· C. 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 D. 实践的水平、广度和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 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实践的水平、广度和深度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0分
202. (多选题)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 B.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1. (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
· A. 艺术和道德观点
· B. 国家政治制度和立法司法制度
· C. 政治法律思想
· D. 哲学和宗教观点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艺术和道德观点; 政治法律思想; 哲学和宗教观点;
0分
2. (多选题)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 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 B.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 C.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 D.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0分
3. (多选题)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 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C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0分
4. (多选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 A.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B.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C. 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
· D. 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
0分
5. (多选题)社会存在包括
·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 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 C. 经济关系
· D. 全部社会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经济关系;
0分
6. (多选题)“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 B.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 C.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 D. 否认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0分
7. (多选题)如何正确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D. 人民群众是科技进步的决定力量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0分
8. (多选题)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的有
· A.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独立的直接生产力
· B. 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 C. 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 D.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D: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0分
9. (多选题)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C.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 D. 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0分
10.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 人口因素
· B. 民族构成
· C. 生产方式
· D. 地理环境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CD: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0分
11. (多选题)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有
· A. 认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推动者
· B. 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 C. 认为神秘力量是历史的推动者
· D. 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D: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0分
12. (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D.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B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0分
13.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 宗教
· B. 艺术
· C. 哲学
· D. 逻辑学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宗教; 艺术; 哲学;
0分
14. (多选题)社会存在包括
· A. 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
· B.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
· C. 经济关系
· D. 全部社会关系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条件; 社会生产的物质生产活动; 经济关系;
0分
15. (多选题)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B.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 C. 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 D. 历史是人思想发展史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0分
16. (多选题)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 A. 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 B.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 C.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 D.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C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0分
17. (多选题)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 A. 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
· B.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 C. 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 D. 历史发展史无法认识的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社会中的每个人是合力的一部分; 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0分
18. (多选题)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 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 C. 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 D.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我的答案::正确答案: ABD: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0分
19. (多选题)人民群众是
· A. 居民中的大多数
· B. 体力劳动者
· C. 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