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国维之死
我们此前聊到了陈寅恪解读王国维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问题,我不理解为什么同为文化凝结而成的人物,明末的士大夫可以让天主教和儒家教化在自己身上共存,而王国维却不可以,一定要死。以下是我对老师回答的总结:首先王国维面对的形势和压力与明朝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横向对比。第二,很多明末接受天主教的士大夫同时做阳明学,这其中可能有关联。第三,就是陈寅恪自己讲到的,王国维当时文化赖以存续的社会经济基础已经崩溃,明朝还没有。第四,陈寅恪对王国维自杀解读为独立自由,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独立自由,而是学术和文化上的选择的自由。王国维认同的文化,已经为世界不认同,甚至世界会要求你,逼迫你改变,王国维要在这种压力之下保持自己原来的选择会变得非常艰难。而我一死来证明我坚持我的选择,即使你们认为这是错的,这恰恰是不随波逐流的表现,和他在学术上的理性是共通的。
这时候我就说起易经,我也讲了我的困惑,就是觉得易经很多的表述很滑稽,老师回答我,朱熹说,易经的实用性在于“决疑定志”,很多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有时候没有那么严格的界线,而在两可之间做选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占卜来实现。他说,我读书的确很有体会,但是一定要注意,读书不是作书的人要说服我,而是我要去理解作书的人。
回到王国维,他最早接收西学,运用西学,却因为文化消亡的苦痛而自杀,这是他独立自由的体现。他比大多数人都懂旧学,也比大多数人都懂新学,但他却死了。随波逐流的人不会觉得痛苦,该扎辫子就扎辫子,该剪辫子就剪辫子,不会痛苦。所以,在滚滚红尘中,他或许真的是开天眼的那个人。
陈寅恪在国内一开始都是讲东方学,王国维死后,陈开始担起文化托命人的身份,这种变化不好论证。客观上,陈寅恪和王国维学术领域并不一致,陈寅恪也说自己不足以知先生之学,但很显然,两个人在文化上有很强烈的共鸣。
虽然王国维没办法坐起来告诉我,他到底为什么自杀,但是无论当时现在,没有人比陈寅恪更有发言权。
我的转述可能有误,仅供大家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