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利剑
在甲午战争icon的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装备的中口径速射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所以不等甲午战争结束,日本军务局就一次性购买了18门阿姆斯特朗出品的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icon,准备战争结束以后将“浪速”、“高千穗”原有的克虏伯150毫米副炮全部更换掉。 然而军务部做改装方案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6英寸阿姆斯特朗速射炮重量要大于克虏伯150毫米火炮,而且速射炮射击速度远高于旧式架退炮,战斗消耗更快,携带的炮弹势必也要增加,这样一来弹药的重量也会增加。 经过计算,原来6门150毫米克虏伯炮加上每门火炮75发炮弹,总重是102.8吨,如果换6英寸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按照“吉野”每门炮备弹150发算,总重将增加到151.9吨,比原来要增加不少。即使按照“秋津洲”那样每门炮只备弹130发,重量依然偏大。 而且由于火炮重量变大,甲板下面还需要进行加固,这也会造成重量的增加,军舰的总重势必会大幅度上涨。所以军务部经过一番考量以后,建议将150毫米克虏伯炮换成4.7英寸(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这样重量就不会超标了。 不过军令部认为4.7英寸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威力偏弱,因此坚持继续使用6英寸速射炮,至于重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减少主炮、副炮的弹药携带量来解决。 军务局没有办法,只能回去重新制定方案,反复衡量以后,决定每门副炮的弹药携带量减少为100发,比“秋津洲”还要少一些,而主炮的弹药携带量也从原来的每门炮100发减少到了70发,舰上机关炮的炮弹数量也相应做了削减。 另外为了保证战斗时候炮弹的供应,“浪速”和“高千穗”还安装了前部扬弹机,这占用了部分煤舱的空间,导致载煤量也减少了15吨,这样一来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军舰的总重量,最后总算控制在了允许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