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之父回首在游戏行业的三十年

本文由皮皮关翻译整理,原文链接:
https://variety.com/2020/digital/news/shinji-mikami-resident-evil-tango-gameworks-ghostwire-tokyo-1234844805/

对于三上真司来说,2020年不仅仅是一个“30周年”里程碑。
他于1990年加入Capcom,迄今刚好30年。三上在这30年里留下了很深的足迹。制作初代《生化危机》后,他赢得了“恐怖游戏教父”的称号,造就了这个当今在游戏和电影领域已有数十亿美元价值的系列。
今年也是他的Tango Gameworks工作室成立10周年。据三上介绍,Tango Gameworks成立于2010年,旨在给有才华的年轻人一个拼搏的机会。现年55岁的三上当前更关注的是Tango的《幽灵线:东京》,这是一款将于明年发行的动作冒险游戏。
三上30年的游戏行业生涯充满了浮浮沉沉——当中也有一些足以对行业产生变革的举动。在一次内容涉及面很广的Zoom电话访谈中,三上进行了大量的事后反思。他甚至还调侃了职业生涯中的一些颇具争议的时刻(没错,包括与任天堂之间关于《生化危机4》那一单协议,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大胆言论)。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三上谈论了他的起点,生存恐怖游戏类型的开始,他为何离开Capcom创立Tango,他未来想做什么以及他为何还未结束总监生涯。
“危机”的起源
“我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游戏。”三上如是说道。“不过我猜你肯定想知道更多细节,对吧?”
据三上回忆,在他还未加入Capcom、《生化危机》还未问世的很久以前,他的第一次游戏体验是在咖啡馆里以每局100日元的价格玩《太空侵略者》。20岁左右,他的朋友开始带他去街机厅——起初他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成功入坑,并开始越来越频繁地玩当时的那些格斗游戏。直到22岁他才攒够钱买了任天堂的FC。
但当他刚开始成为职场人士的时候,游戏并不是他必须关注的焦点。他脑海里清楚的是,自己想要一份能“创作”的工作,因此他申请了钢铁制造厂商新日铁(Nippon Steel),那会儿新日铁正进军生物产业,然而他被拒绝了。然后他试图获得金融领域的面试机会,但也没有成功。在那之后他的朋友给他带了一张场地开在Capcom的聚会传单,当时Capcom正在招人,因此他便前往参加了。

在那里,他发现Capcom的董事长辻本宪三想要为公司公开募股。三上表示,在当时这是一个“伟大而又疯狂的梦想”,因为那会儿在日本证券交易所一类股上市的游戏公司有且仅有任天堂。
“我以为董事长疯了,”三上笑着说。“他想要做的是一项疯狂的冒险。这样我觉得和一个身居高位的疯子一起工作会很有趣。”
三上得到了这份工作。他记得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是为任天堂GB开发的一款对抗类益智游戏。“这简直是地狱。”他回忆道,因为连续三个月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5点。他打算在项目完成后就辞职,但被上司劝住了。在没人离开的情况下,他开始了下一个项目,《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同样出在GB平台。

他还参与了迪士尼授权的其他几款IP游戏的制作,例如《高飞家族》和《阿拉丁》。之后,当时的开发主管藤原得郎找他制作后来的《生化危机》。在一开始它只是一款纯粹的恐怖游戏,基于藤原之前开发的恐怖游戏《甜蜜之家》的系统。

但三上还是有些犹豫,因为他担心以目前的形式,这款游戏卖不出去。所以他做了一些大的改变——也就是“生存的理念”。他不只是想让玩家逃离危险,他希望玩家有办法战胜危险。玩家不再只是挣扎着逃跑了。他们有枪,可以找到回血的东西,这样能给到他们一个战斗的机会。
现在想来,这个决策决定了整个《生化危机》系列长达数十年的成功。但在当时,三上面临了来自整个团队的阻力。
“他们说,‘这可是一款恐怖游戏。为什么要在恐怖游戏中让主角拿枪?让主角打败游戏中的可怕怪物难道不是一个很糟糕的点子?’他们反对这个想法,”他回忆道。“对此,我没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所以我只能不断告诉他们我所能做的,让开发继续向前推进。”

游戏最终成功制作完成。初代《生化危机》首发于1996年3月22日,PS平台。三上当时预估能卖出50万份,然后“很可能就到此为止了”。而事实证明这个预估是非常保守的:初代《生化危机》卖出了超过500万份拷贝。Capcom拥有了一款全新的大作IP,并很快便开始致力于续作的开发。
然而在《生化危机2》推出之前,三上差点离开公司。他想更多地参与开发,但上司冈本吉起告诉他,他应该成为《生化危机2》的制作人,而不是继续当总监。幸运的是,三上的团队中有一位非常受他信任的成员——神谷英树,于是三上将工作交给了他。
《生化危机2》无论在口碑还是商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销量也超过了500万。然而,游戏的开发并非一帆风顺。在开发进度进行了大约70%的时候,团队找到三上说,他们需要重新来过。
“我都还没来得及开口,团队leader就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我们想把之前的一切都扔掉,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做。’”他回忆道,“说这话的都是很有才干的人。”

三上还回忆道,自己“非常感谢”Capcom的高管们,是他们允许了团队从零开始,创作出了一款与最初完全不同的游戏。之后三上继续致力于这个系列的开发工作,和总监青山和弘一起制作了《生化危机3:复仇女神》,而在制作《生化危机4》的时候他又回归了总监的位置。
变革
《生化危机4》标志着系列的一个重大转变,从恐怖转向更偏动作。但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深思熟虑的决定——只是“乍起的灵感”而已。“就是觉得这样感觉更有趣,”他说。
这是一种预示性的发展方向,但三上在当时有点担心粉丝们会拒绝接受这一变动。公司内部的人也表示反对,因为在经历了几次内部体验后,他收到了一些比较尖锐的反馈。

“我清楚地记得,我收到过一份写了两页的报告,里面满是负面评论,说‘这不是《生化危机》。这完全不是《生化危机》。我不会坐视不管的。’”他说道,“但幸运的是我足够坚强。我看了这些东西之后仍然hold得住。”
然而,三上的直觉是正确的,《生化危机4》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人认为它是系列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并登上了多个史上最佳游戏的榜单。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些络绎不绝的行业内话题,话题的内容是围绕三上所作出的一个富有争议的决策。
在《生化危机4》发行之前,三上与任天堂签署了独占协议。他解释说,这是出于对游戏行业的担忧而做出的决定。索尼有PlayStation,但当时有一种观点是,如果它在游戏领域不成功,“他们可能会回归到他们所擅长的、他们所知名的领域。”他对微软及其Xbox也抱有同样的担忧。
“当时我就在思考,‘任天堂可能是未来唯一一家为人们提供游戏的公司——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这就是当时的想法。”他说。
他笑着补充道:“现在看来我错得很彻底。”
三上当时还坚称《生化危机4》将是NGC的独家游戏——甚至拿自己的饭碗做赌注,以争取游戏的独占权。
“我记得当时辻本宪三把我叫进来问我,‘真的不打算在其他平台上发吗?’”“此时我只能说,‘好吧,如果你想这样做也可以,但你必须先把我炒了。’”
他的态度是如此强烈坚定,以至于曾公开表示,如果生化4出到其他平台,他就会切腹(harakiri)——一种日本人用剑开膛破肚的自杀仪式。
而最终,《生化危机4》被移植到其他主机上,而三上本人也继续留在Capcom(至少当时还在)。现在的三上对这段煎熬般的经历有了一种幽默的洒脱感,他甚至承认“从商业角度来看,跨平台可能是正确的选择。”毕竟《生化危机4》在其生命周期内卖出了1000万份。

但他也确实因为发表了上述强硬的声明而受到批评。三上回忆,这在Capcom内部变成了一个笑话,“很多网民都会问,‘嘿,这个三上什么时候才会真正切腹?’”
《生化危机4》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Capcom最近也刚表示要进行重制。虽然三上没有参与重制,也没有从Capcom团队那里获取到重制的相关消息。他承认:“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创造IP的模式,并以常规途径用IP来创造收入,这是增加业务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三上最终离开了Capcom。在这之前他去到了四叶草(Capcom旗下的一个工作室)工作。他辞去了自己的管理职务,为的是能够亲手执导2006年的恶搞风格清版游戏《神之手》。但他“不知道四叶草内部发生了什么”,突然间就关门大吉了。一时间他感觉“无处安身”。

2007年,他与四叶草的同事稻叶敦志以及神谷英树一起转投白金工作室,并在那里制作TPS《征服》。
但几年后,他不得已再次出走,并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说:“日本有很多年轻的、有才华的创作者。我想‘我应该和这些有才华的人一起做点什么。’”
前进
三上在2010年创办了Tango Gameworks,同年被Bethesda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收购。他的目标是给日本新兴人才一个机会,计划同时制作一款大型游戏和两款较小规模的游戏,由资深开发者负责前者,年轻的员工负责后者。
他说,后来他们被告知不要再制作小规模游戏。他本来打算给那些可能还没准备好制作大型游戏的年轻人才提供一些机会的,这样一来就给原定计划带来了挑战。但这些年轻人还是能够为了积累经验而开发游戏——包括一个从未见过天日的超级怪异的理念。
“一开始我们有一款游戏的主角是一只蟑螂——为了打败人类的蟑螂。”他说,“这只蟑螂大约有四英寸高,有时用两条腿走路,有时用四条腿走路——又或者是用蟑螂所有的腿。它有时会拿起枪朝人类开枪,以此来打败人类。”
“高管们显然对这个理念不满意,因此游戏没能发布。”他补充道,“但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游戏的制作。”
Tango工作室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2014年的生存恐怖游戏《恶灵附身》,这也是三上亲自执导的最后一款游戏。三上说,这并不是刻意回归恐怖,他只是记得当年开发《生化危机4》时的快乐,并想以此为基础。当时他说这将是他执导的最后一款游戏。然而,现在他的感觉却不一样了。

《恶灵附身》项目一开始的代号是“Noah”,尽管后来的游戏内容大相径庭。但三上表示,如果有机会继续制作“Noah”的原始理念,也许他会去做。
“我的想法是,如果我有机会从头到尾制作一款游戏,且这款游戏完全符合我的愿景,那么毫无疑问这将是我执导的最后一个大项目。”他说道,“这才更符合‘告别作’的说法。”
现在,他专注于Tango的下一款游戏《幽灵线:东京》,这是款PS5独占游戏,将于明年发行(尽管ZeniMax在今年早些时候被微软斥巨资收购,但Xbox的Phil Spencer之前证实,“Xbox计划遵守这款游戏的PS5独占承诺”)。
三上在2019 E3的Bethesda展会中公布了这款名为《幽灵线》的游戏。玩家将使用通灵能力打败困扰东京的幽灵。三上将它归类为带有一些恐怖元素的动作冒险游戏,尽管他同时也指出,游戏中的恐怖元素可能没有部分玩家所期待的那么多。

十年过去了,Tango的目标仍然是给予有才华的年轻人经验,他在《幽灵线》中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说,他将让总监Kenji Kimura及其团队来处理日常工作,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景”,在有必要时才介入。他说:“基本上我只会在遇到难题时才会插手解决。”
三上从不缺点子,他们也绝不局限于恐怖游戏。他表示对从益智游戏到RPG的一切都抱有兴趣。但他指出,“我正在变老,所以这可能更多的是关于‘我有多少精力’的问题。”
但即使变老了,三上仍打算继续工作,继续留在游戏行业。
他开玩笑道:“如果我非得离开游戏行业不可了,我会在便利店找份兼职工作。”“开一家粥铺的想法已经放弃,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欢迎加入游戏开发群欢乐搅基:1082025059
对游戏开发感兴趣的童鞋可戳这里进一步了解皮皮关:http://www.levelp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