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系化分析和考点拾遗(二)——化学选择题之阿伏伽德罗常数

今天从最简单的一类化学选择题开始聊一聊:阿伏伽德罗常数题。
但并不准备铺下太多笔墨,主要原因是19年没考。纵观过去几年,也不是年年都考。一个原因是,这个方向的命题范围、考点有限,做多了之后,有限的套路也就被考生揣摩得一清二楚。
但是,也不是说2020一定不会考,最简单的环节一定不能落下。建议先回归真题体验一下,相信现在的见过各种妖魔鬼怪的模拟卷的你们来做高考这类题还是得心应手的。
那也不多说了,就把我的总结的放出来了:
首先是对过去五年一二三卷的考点总汇,就是归了一下类,比如“是否完全电离”这样的考法。可以自行总结一下。
然后是对这些总结的一些分析:
“
经过以上汇总也可一目了然,围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考点有限,出题方式虽变化多端,但形式有共通之处,有一定规律可循。全国卷对于此类题型给予了一定的关注:Ⅰ、Ⅱ卷均为五年三考,Ⅲ卷为三年一考,平均下来也超过了一半,但显然不是命题人想要考察学生素养的核心板块之一。把这类题放在第一位整理的目的一目了然,一者涉猎较少,容易入手,二者将真正的重心放在后面,也符合一贯的复习规律。
纵观各年考题,反套路、反猜题系列虽然容易看穿,但多有体现,比如说氢气与碘蒸气得碘化氢的可逆反应,但分子数其实不改变,可以以假乱真一波。另外,其实一直被模拟题钟爱的是否标况其实五年内并未考察,显然这样考对于已经刷题千万的考生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有些模拟题耍小聪明在原电池处再考是否标况,事实上,高考题也没有这样考。
”
然后总结了一些做题技巧:
“
此类题在全卷中属于简单题,关于备考阐明两点。
一个是一定熟练掌握各个知识点,化学键、强弱酸/碱、各种物质标况是否为气体。关于此类题型所知识点在一轮复习中已经做了详尽总结,以记忆为主,像P4之类还需结合其结构记忆。
二是考试进行中一定要带着素养去答题。第一,通俗来讲,高考题就是有它狡猾之处,似错非错,似对非对,前面已经提到过,务必认真审题,小心大胆。第二,就是在此类题型中也常常出现新情境,当然自比不上大题的新意。新情境主要体现在二者混合物的考法,可以考同位素及其化合物的混合,有机同系物的混合以及各类有相似特征的气体混合。不过,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对的,这是事实。
P.S.既然是阿伏加德罗有关就扯一下:在后面大题问到化学物质的个数/数目时,也要以NA作答。
”
因为19年没出这题嘛,也做不了比较,就贴一张总结笔记的图收尾吧:

在下云中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