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期与人性,螺旋中循环前进(读书思考)

2023-06-18 12:32 作者:星话大白  | 我要投稿

今天618买书确实便宜很多,所以我也把之前推书视频的文案,在这里发一下专栏。

我不接软文广告,稳定收入来源就是大家自愿赞赏的稿费。

此外,不定期写一些读书分享,推荐我自己认为不错的书籍,是我目前唯一会考虑的带货模式。

因为书的质量就是内容本身,这是我能完全把控的。

我推书也不会只上链接,还是会写比较多的个人思考分享,希望能给大家独立思考,带来一些启发。

(1)思考

今天要跟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做《周期》,作者是霍华德,他也是世界最大的不良资产买家“橡树资本”的创始人。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是一本很好的经济和投资入门的书籍。

这本书没有晦涩的知识、公式,也没有玄奥的K线图形、技术指标等等。

所以你即使没有任何经济学和股市基础,你都能很好的看懂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虽然书名叫《周期》,但其实最主要讲的是“人性”。

而我认为,不管投资还是炒股,最重要的就是“人性”。

就像这本书里说的那样,不管是经济,还是股市,都是存在周期规律。

但这个经济的周期规律,不像物理和数学里的周期那么规律精确。

经济和股市的周期规律,有着很明显的内在随机性和极端化倾向。

这是因为在经济领域是有人参与的。

而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很容易放大经济领域的周期规律波动,让其更加无序化,更加极端化。

这是为什么,即使我们知道经济是有周期规律的,但我们却很难去把握,去做到精准预测。

因为我们很难把握人性,更难以克服人性。

而这本书很深刻的阐明了这个道理。

其实这本书看下来,就是讲述“人性”在经济和股市周期规律中的互相影响过程。

所以从“术与理”角度来说,那些K线指标其实都只是“术”是手段。

而讲投资理念和人性的,是“理”,是核心。

这并不是说“技术”就不重要,技术就好比是武器,而“理念”就是内功。

二者并不冲突,你修炼好内功,那么即使拿起一根稻草也能当利剑,不懂得K线指标也一样能赚钱。

但反过来,如果你只懂得K线指标,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投资理念去指导你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

那么即使你技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小孩拿着大刀棍棒去挥舞,不但伤不了敌人,反而可能伤了自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任何一个有兴趣去做投资,不管投资什么,都应该先去了解人性在投资领域的巨大影响。

这样可以避免你少走很多弯路。

这也是我推荐《周期》给大家阅读的原因。

希望能以此帮助大家培养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价值观。

当然了,其实“知行合一”是最难的。

人性的弱点之所以难克服,是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你明知道不能这样子,但当你身处在这个狂热亦或者恐慌的市场里,你总会身不由己的被你人性弱点所操控,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以上这些算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个“导读推荐”,下面我还会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读后感。

(2)为何要多读书

接下来,我主要阐述一些我自己对周期规律的一些思考和衍生扩展分析。

基本上是不会太多涉及到这本书的内容。

大家也不用担心被“剧透”,也不用担心会受我影响,束缚自己看书的思路。

反倒是我的一些观点,其实会跟这本书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其实可以帮助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本书,避免被完全陷入到书里,避免完全被书里的观点所左右。

这里也分享一些我读书的理念。

我一直坚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不是说不让大家看书,而是说看书的时候不能盲目偏信书里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最终看完书后,大家要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这样书里的内容才会真正被你消化,成为你自己的思想。

这个我觉得才是真正的“无书”的概念。

当然了,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其实首先就要求你有大量的阅历或者看过大量的书籍。

就好比下面这张图。

所以,你想要“尽信书不如无书”,首先你得先看大量的书,有大量的知识储备,那么你再去看书,就很容易以自己的思想角度去审视一本书,而不是对书里的内容照单全收。

因此我们看书的时候是需要有这种科学的“怀疑”的精神。

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看书是需要科学的怀疑的精神,而不是故意找茬的批判精神去看书。

这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些人比较容易极端,把怀疑变成找茬,进而是批判角度去看书,这样的话很容把书里一些精华的有用内容,也被当成糟粕舍弃,吸收不进去。

这样其实很容易陷入到另外一个“信息茧房”。

其实像写这些书的人,很多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大师级人物,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虽然不一定全部都对,也不能盲目相信权威去照单全收。

但毫无疑问,他们写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精华的经验分享,是值得学习的。

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是这些各自领域内的大师呢?

所以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妄自尊大。

这其实不管是做人、看书,都是通用的道理。

总的来说,我们不管看什么书,都需要有自己独立思考。

我这里也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对周期的理解。

(3)周期规律

周期,就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自然界有自己的周期规律,比如说日升月落、春夏秋冬的周期规律,我们人类历史的历法都是基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规律而制定的。

经济的运行也有自己的周期规律,经济复苏→经济繁荣→经济滞胀→经济衰退→经济复苏,这样一个周期不断的循环,周而复始,贯穿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历史。

把经济领域细分,还有很多支流的周期,比如说央行的逆周期调节、企业的盈利周期、信贷周期、债券周期等等。

这本书其实主要说的是经济领域的周期,但其实我们如果把目光放得更广大一点,不单单是经济,国家也有自己的周期,民族也有自己的周期,甚至整个人类文明也有自己的周期,乃至整个地球生态圈也有自己的周期规律。

所以人类的历史总是在螺旋循环中前进。

注意,这里我比常用的说法,多了个“螺旋”。

之所以不是简单的循环,是因为历史不会完全重复,细节会有很大不一样,但过程高度相似。

这种相似循环,我认为就是螺旋循环。

在循环中螺旋前进,举个例子,这个螺旋是三维层面,映射到二维历史画卷里,就会随着时间变化,出现很多细节的不同,但都在同一套循环体系里。

比如100年前的螺旋显现的是那个角度循环,而100年后螺旋显现的是另外一个角度的循环。

虽然二者可能在同一个循环体系里位于同一时间点,但对应的映射位置,却可能显现出不同的效果,从而出现不同的细节。

表现出随机性。

这就是我理解的循环周期里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细节。

大家如果有了解数学上的“分形几何”,还有“投影几何”应该就会对此有一个理解。

举个例子,我们用手势去做一个投影。

单看投影的“二维”图形,我们很难去脑补对应的更高维的“三维”手势形状应该是什么样。

同理,我们三维层面所看到的一些不规律的随机性,可能在更高维度会显现一个精确的规律性。

所以在当前最前沿的物理理论里,有一种猜测是说,我们当前的三维空间,实际上是更高维的一个投影。

所以很多我们当前看到的随机性和不规律,在更高维度是精确的规律性。

其实这样一个概念,同样也是可以引申到周期规律里。

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循环反复的周期规律,之所以在一个大的周期循环里,细节有许多随机性。

但在更高维度,可能有一个无穷多的平行宇宙,包含了无穷种可能性,从而就会把这样的随机性给熨平,变成了精确可测。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和领悟,可能说起来有些深奥,大家如果缺乏相关的物理知识估计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

万物皆是螺旋周期循环运动,我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吧。

比如说,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系运动图是平面的,比如下面这张。

然而实际上,太阳系里在空间里的实际运动估计是下面这样的。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螺旋式循环前进”的轨迹。

二者结合一下,就是下面这张图。

可以看到,不同角度所看到的轨迹是不一样的。

这其实跟我们看待事物的道理是共通的,不同角度去看待“人事物”都会看到不同的一面。

把这个不同角度,升级到不同维度,就会有一个更加不一样的视野和格局。

以后有机会,我也会跟大家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来加深大家的理解。

回到这本书。

这本书里,作者是通过人性来解释经济周期规律的随机性。

因为人性是不可测的,所以由大量人类参与的经济活动就存在这样巨大不可测的随机性,并且很容易极端化。

这种极端化,导致我们经济的周期规律,通常是在一个“主轴”的方向上,做一个宽幅的上下波动。

人性在这个过程里,很容易放大市场实际价格,往极端化发展。

所以就很容易在炒作中把资产价格推高到泡沫化,又很容易在暴跌中把资产价格踩踏到谷底。

随波逐流的投资者,只能追涨杀跌。在市场狂热的时候,盲目追高,而在市场恐慌的时候,踩踏割肉。

而聪明的投资者,则应该是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

这里最大的难题是,你需要保证自己是市场里的少数人,而别人是市场里的大多数人。

如何界定当前市场处于泡沫化的位置,如何界定市场处于暴跌后的谷底位置,就是投资里最考验眼光的地方,也是最考验人性。

而这本书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讲这一点。

另外,这本书里一直强调“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不过实际上本书作者因为预测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次贷危机,而名声大噪。

我赞同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说没有人可以100%预测对未来。

但我要补充一下,未来虽然是不可预测的,但未来是可以预判的。

这里预测和预判的区别就是,判断是来源于自己的主观判断,是有可能出错,但是自己要做出任何决策,都是需要对未来先做一个预判。

包括这本书里也强调过,投资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我们当前所处的“周期位置”。

而实际上,这个判断当前所处的“周期位置”,就是对未来的一个预判。

比如,如果你判断当前处于一个上升周期的中部位置,那就代表你判断未来还会继续上涨一段时间。

如果你判断当前处于一个上升周期的顶部位置,那就代表你判断未来下跌的概率会大于上涨,是风险大于机会。

这都是基于对周期位置的判断,来对未来走势的一个概率性预判。

原则上来,这种预判,不是预测。

比如说,你判断当前是周期的顶部位置,可能发生转折,这只是代表接下来下跌的概率大于上涨,而不代表一定不能再继续上涨一段时间。

预测是笃定某种结果,预判是一个概率性判断,需要策略做结合。

所以通常我文章里,只会说股市预判,而不会说股市预测。

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有本质区别。

其实我们不管做什么决策,都会基于自己对未来有一个预判前提才会做。

比如你看好,你才会买。

这种看好本身就是一个对未来的主观判断。

所以我们也不用排斥对未来的预判,但要避免去盲目相信某种预测,因为过于笃定的话,一旦错判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进而动摇自己。

因此这本书经常在强调这一点,某种程度上,通过周期规律去判断当前所处的周期位置,会增强自己对未来判断的一个准确率。

比如说,如果股市已经连续疯涨了一大波,那么接下去肯定是下跌的概率会大于上涨。

即使还有上涨,也只会导致下跌的概率越来越大。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股市已经连续跌了一大波,跌了很久,那么接下去上涨的概率就会大于下跌。

即使还会继续下跌,也只会导致上涨的概率越来越大。

我们只做大概率的操作,才能大概率赚钱。

这也是我经常在文章里跟大家传达的一个投资理念。

要勇于在大跌之后买入,要敢于在大涨之后卖出。

当然,这句话只对指数有效,对个股无效。

如果一些个股自身基本面不好,那么跌下去可能就起不来了,特别是在A股注册制下,每年都有海量新股发行,现在A股已经有5000支股票,资金已经很难照顾到所有股票。

所以个股并不适合越跌越买,容易越套越牢。

但指数就不太一样,指数的周期规律还是很强的。

所以,我是一直建议大家现在只买宽基指数ETF就好,不要去碰个股。

所以“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这句话同样也是对指数有效

我们要避免大众化的追涨杀跌,只有这样长期持之以恒的保持这样的操作,就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长期稳定盈利的模式。

这实际上也是这本书所要传达给大家的一个投资理念,一个理性的投资理念。

其实只要是理性的投资理念,道理基本都是相通的。

但问题就在于,道理往往大家都懂,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最难的。

这就是上面说的“知行合一”才是最难的。

所以即使看完这本书,也不能让你马上就蜕变为投资高手。

书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能够学以致用,书里的知识才能化为你思想的武器。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谨记。

今天的“读书分享”就到这里,相信对大家应该会有一个帮助。

大家如果对周期规律,对投资的人性影响有兴趣,那么不妨可以购买这本书来仔细阅读一下。

今天618,我就先多推荐一些我自己觉得不错的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购买,用券更便宜。

今天图书是全场五折,加上满300减120,等于是打了3折,还是很划算的。

单篇专栏最多发五个商品,我下午还会把3年前写的一些读书思考,在这里发一下,下午还会发两篇专栏,大家如果还没凑到满减,可以先加购物车,等下午看我其他专栏,再一起购买。



周期与人性,螺旋中循环前进(读书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