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炳/炳哥】这些双非院校报考人数过万,成20考研重灾区!

2020-07-27 10:49 作者:郑炳经济学考研官方  | 我要投稿

在考研择校时,很多同学都有名校情结,或多或少都抱持着这样的心态:

“我本科考的不太好,研究生我想换个好学校”;

“我想去985看看人家的校园氛围是什么样的”;

“身边人都考211/985,我要是不考好像低人一等”;

“有人说考双非不如不考,我有点犹豫了”……

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985高校北京大学报考人数29990人,增幅3%,其中非应届生占比高达70%;211高校西北大学报考人数18455人,增幅38.2%。

所以通过这两组数据你就能看出来,985/211院校的竞争真的是越来越激烈了……

所以,很多备考到现在的同学,评估了自己的能力之后,降低了目标,将目光放到双非院校。

然而,从已公布的2020考研报考数据来看,一些“双非”院校的报考人数较往年有了大幅的增长,报考热度不输985、211高校!

今天就来看看这些报考人数扎堆、人气超旺的双非院校吧~

0120考研双非院校报考“重灾区”

①报考人数过万的院校

深圳大学:29465人

青岛大学:16749人,增幅34.2%

上海师范大学:14981人(报考教育学院共4607人,占总人数的30%)

宁波大学:13716人,增幅43.7%

广东工业大学:13256人,增幅31.2%

西北师范大学:12159人

南京邮电大学:11263人

山东师范大学:11923人

山西财经大学:10773人,增幅22%

安徽师范大学:10247人,增幅43.6%

②增幅较大的双非院校

成都理工大学:8382人,增幅93%

天津工业大学:7334人,增幅7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7497人,增幅51.5%

安徽工业大学:2945人,增幅47.69%

聊城大学:5030人,增幅46.6%

长沙理工大学:8228人,增幅34.4%

山东理工大学:5025人,增幅30.1%

河北医科大学:7197人,增幅10.5%

02双非院校研究生值得读吗?

有这种疑惑的伙伴,通常在心里把“双非”和“普通”画上了等号。

但是你要知道,“双非”院校绝对不是“普通”的代言词。像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深圳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等名号响当当的大学,虽然没有985、211的头衔,但是学校实力雄厚,专业领域出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

另外还有一批双非院校,整体排名虽然不在前列,但部分优势专业在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中被评为A类学科,不比名校差。比如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

虽然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会标注“211/985高校毕业”这个条件,但是我们不能过于绝对,无视双非院校的优秀程度。

03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究竟如何选择?

最后,给大家3个择校小tips,希望大家都能选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哦~

①基于自身水平

一般的,重点211院校和985院校的专业课考试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考生在确定报考院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水平来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学校水平从高往低划分为985综合院校、211财经院校、211非财经院校、普通财经院校和其他院校。越靠前的院校,考试难度越大,但毕业以后起点和收入等就越高。

考生一般选择与本科同水平的院校或者是高一档的院校是比较稳妥的。例如,考生本科是浙江工商大学,它是一所普通财经院校。如果考研选择一所211院校,好好努力,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想一次性考上985综合院校如复旦大学或者211财经院校,如上海财大,难度系数还是较高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大二的时候做充足的打算去准备研究生考试,或者是要做好二战的准备。

原因是,越好的学校在专业课考试上的要求也会比较高。同时,报考人数较多也导致竞争压力比较大。

②基于地理位置

考生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建议多考虑下未来毕业去向。

985、211院校当然全国有名,用人单位认可。但是很多双非院校在当地也很受用人单位认可。

如果觉得自己实力有限,考985、211院校能力有点困难,可以选择地方比较认可的学校。

比如,如果以后想在上海就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个双非院校就不错;如果以后想在浙江就业,浙工商、浙财经这些双非院校在浙江非常吃香。

另外,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这对于学校和学生都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具体的说,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院校的师资水平和学校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会比较多。

这样,学生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参加更多的导师项目来锻炼自己。其次,经济发达地区也会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和很好的发展前景。一般各大知名的企业经常到名校做一些校园招聘会。

而且,名校的学生往往有很多到各大外资企业和大型公司实习的机会。

③基于院校风格

由于各大高校在考试中的风格不同,也导致不同高校考卷的难度迥异。

同时,有些学校在考试中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字描述,有些学校更注重考查数理计算。例如,上海财大考卷大部分都是在考计算和数理分析,中南财大主要考查的是文字描述方面的能力。

这些院校风格也直接体现在参考书和教材的选择上。

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中高级三种级别。

在考研中,初级教材主要是以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作为考研的指导用书。

还有一些经济学名校是选择中级教材为考研参考用书,如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曼昆《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和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等。

对于特别顶尖的院校,它们的参考用书主要是以中高级为主,如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拓展》、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和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等。

而且,这类名校也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

如果自己本身的数理能力不强,那么在择校时最好避开这类学校,选择对文字要求能力要求较高的学校。

反之,如果本身是工科生,数理能力较强,那么选择数理要求较高的学校,比如中央财大803、上海财大就非常占优势。

择校应该慎重,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985/211人人都想去,但是毕竟名额有限,需要量力而行,但是也要认识到,双非院校并不代表不值得读,部分优秀的双非院校实力强劲,只是因为某些原因错失985、211头衔,他们的优秀不应该被埋没。

同时也应该明白,考上研究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研究生生活怎么度过才是影响你未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郑炳/炳哥】这些双非院校报考人数过万,成20考研重灾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