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讲王阳明传习录】全150课,第9课:反身实践 功夫实证

p9《徐爱跋》反身实践,功夫实证
我们就把《徐爱跋》先读吧。
前面做的叫序是吧?事后去写下的文字叫跋。
爱就是徐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在骇愕不定。
徐爱当时是不能理解,很震惊,无入头处。
其后闻之既九,渐知反身实践。什么叫反身实践?
孟子那句话,叫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
乐莫大焉。
实践乃是反身而诚的事,不是向外去寻讨道理讨真理的,
是回过来看自己的心,然后始信。
所以徐爱是真切的体会。王阳明这种学说你初听,最开始听起来
实在是什么?空和神秘的。我们求知不总是要到世界中去求吗?
所以你就不用相信了。徐爱真实践了啊,一实践才实践出道理,
就明白王阳明心学的高明了。就这个反身的实践。
知识有两类的,你学物理学,学社会学,学经济学,学金融,
全叫知识是吧?这真是向外求的,当然这些向外求的知识都有
总根源还是心。这是另外一件事情,很大,此刻不便谈,
但是那是一种知识叫knowledge,对吧。英文名称叫knowledge。
跟王阳明讲的良知不是一回事。因为徐爱有这样深切的体会,
开始相信先生之学为孔孟嫡传。舍是就离开这一点的话,
离开孔孟嫡传,其余的皆叫什么?旁蹊小径,枝枝杈杈的小路。
你还可以无限增多。张三也可以写孔学儒家的学问,李四又是个
什么学派对吧。都非嫡传,那叫旁支小路。断港绝河矣。
走下去是走不通的,走着走着就没路了。
就是说王阳明教了徐爱什么呢?
底下来了,‘格物’是‘诚意’的功夫,功夫就是效用,效用啊。
我们学佛还要什么?要实证,是不是要实证?空说没用的,
实证就是拿出效用来给我看,对不对。
我有时候跟人家讲讲禅宗的思想,那么修行很精进的朋友们
和王德峰说: 德峰啊,你这个叫空讲,你拿个实证给我看看。
王德峰心里慌的很,那么王德峰说你拿个你的实证给我看看,
我如果已经成佛了,实证也不是什么做不了的事情,王德峰
知道他还没成佛,如果成佛了马上给你一个实证给你看看。
那叫神通,这是实证。神通可不假各位,慧能凭什么知道他要
走了?弘忍法师把衣钵传给慧能,凭什么说我三年之后就要走了,
讲的清清楚楚的。实证吗?实证。王德峰说我拿不出来。
那么学佛就见性成佛。然后就摆脱什么?
时间和空间对我们的支配,限制。对吧?
空间对于一个成佛的人来说没有任何障碍。时间没有了,
哪有过去和未来的区分呢?未来之事就是当下之事。
所以没有这种差别,所以我们常人当然不懂了。
然后以为这叫迷信,神话,编出来的奇迹。哪里是,他就是真的。
儒家承认的,只是说这不是我们儒家的目标。
儒家有另外的实证,就是它的效用。那要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它的实证。做事情总在正路上,它哪怕千难万难,我把它
做好了,因为我格物啊,格物才是我诚意的什么?效用。
回答了你中午的问题,它不是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的一个空间一个
位置,如果说我们真理在哪里?我最后达到真理。真理在某种
高山的山顶上,然后我们爬爬爬攀登攀登,终于到了此山顶
看到真理,常人一开始这么想,追求真理就是这个意思,
真理其实就在你爬山的活动过程中,所以他说,格物是诚意的
功夫,格物格的多,正事正的越多,你的功夫就越深。
“明善”是“诚身”的功夫,这里面请大家注意书中的注解是有问题的,
注释2中间:明善诚身:明善,意为明察事理,这话对的。
诚身意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准则,这句话基本上不算是有
大错,但是没把一个身字讲出来,诚意和诚身差别在哪里?
这个身是什么意思?
不是individual用英语来说的话,individual是什么?
个体对吧?我们切勿以为修身是修这个个体,身是什么?
身是亲亲,你的身就是你这个个人哪里,你这个个人在哪里,
个人就在你与亲人的关系里面,这份关系叫身,齐家是什么?
修身的功夫,就齐家是修身的什么?效用。为什么你家里太平?
你跟家人打交道的关系是身修的好不好?修身怎么可能脱离关系
来修,那么最确定的关系教我们的身体。这个叫关系,不是
individual body ,我用英语说想把这件事情说清楚了,这个身
不是哪个身体,什么叫身,各位?与亲人的关系,这叫身。
因为你这个关系把握的好,父子之间还他一个什么,仁。
你这个仁来了是吧?这叫修身吧?你在家里跟自己的亲人打交道
关系是合适的,你万事万物的善的道理自然是明了。
明善是诚身之功夫,你跟父母,跟兄弟姐妹,跟妻子丈夫,
跟孩子的关系都弄不好的,就是身没修好,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为人父母者,关心下一代,对的。天性如此。
但是你怎么让下一代好的呢?
你以合适的方式跟他打交道。这叫修身。
所以家风由此而出,家风由,特别是父亲,现在男女要平衡的多,
以前是父亲最重要。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怎么教?
天天在那里讲课,讲道理,不! 示范。
什么叫示范?我以这种方式跟你打交道的,我在跟你建立的这种
父子关系里面,还他一个仁,你这个孩子还会差吗?
中国传统的儒家讲的这个家庭,家教,家风都有哲学的根源的。
我们不懂的话,我们只知道训斥孩子,对吧?或者这就叫好,
教育的好。不是的,你怎么跟他打交道?那么你修身前面你要
诚意吧,诚意,正心。然后你才知道你怎么跟你的父亲打交道。
怎么跟你的儿子打交道。在这个打交道的方式中还他一个仁,
还他一个义,还他一个什么,你也不为父子知名相所累。
老是想着我父亲有多大的责任难过啊,要还债要逃吧?
所以儒家说不要相信佛家在这样的事情上。它彻底了?没彻底。
真彻底了我就不逃了。还他一个仁,这是根子上想事情。
王德峰说我现在有点晚了,小时候没好好的读《大学》和
《传习录》,等他自己做了父亲都不知道怎么做。
他的教育不是指他的孩子的知识培养他没出力,出了很大的力,
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是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说他没
做成功。他希望他的孩子这样,收拾精神,自作主张。王德峰
觉得他没成功。如今毁之以晚,只等他们自己成长吧。就这样了。
所以我们年轻的父母孩子生出来以后,第一件要紧的事情不是
读育儿的科学手册,实际上王德峰后来才懂这个道理。
王德峰的问题是各位从来没想到的,他从来不打棍棒,哪怕
严厉的话都不忍心说。因为他心中满脑子西方观点。要尊重他的
人格你知道吧。其实到后来才知道,在所谓平等的尊重人格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态度当中,他错失了很多提高他孩子的机会。
不是提高他的知识程度,而是提高他对为人的道理的领会。
有时完全可以职责他,但是这种职责是出于爱的,小孩子懂得
别以为他不懂,你甚至非常严厉的批评了他,他仍然心理明白,
只是口上难过是吧?口上跟你犟嘴,心里知道你爱着他。
他知道的各位。好像不能批评似的,哪里有这种事?
小孩子你教他什么道理他都懂得,然后你跟他平等,他不可能完全
理解,那要教化的,教化不可以打他,价值标准要出来的。
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你愤怒了这是没办法的,但是愤怒别过分,
喜怒哀乐有什么错?发而皆中节这是关键。不是不能发是吧。
《中庸》里边,关键学会什么?中节。关系和顺了。
就像王德峰父亲和他的关系,他后来甚至万分的感恩。
在王德峰从小成长的道路上,他的父亲基本上没表扬过他,
他当时在上海培民中学,整个74届这个年级王德峰最出名的。
同学们都给他一个绰号叫天才。因为样样功课都是第一名的,
因为当时正在批林的天才论是吧,同学们就说天才这里有的,
王德峰很得意,他写了一篇作文,结果他们的语文老师带三个
班的是吧,每个班都去读了一遍,他回家洋洋自得的跟他的父亲
说,你看看我的作文,三个班级里都度过了,他父亲一看微微一笑,
你现在几岁?王德峰说16岁。你知道王蒙吗?少年王德峰说知道,
名作家王蒙,16岁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组织部里来的年轻人》,
王德峰一下子被他打击下去了,你也16岁,还拿出这种文章来
炫耀?就是这样待他的,他的父亲,从来不让他翘尾巴。
有时候批判他非常严厉,但是他深深体会到他对自己的爱和关切
的程度。实际上这是情感,情感是能领会的,他和字面上说的话
没实质的关系的,说话是一种行为,不要从字面上看,说话本身
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深意你是能够领会到的,只不过这个话
你不能接受是吧?但这个行为你接受了你知道吧?各位明白我说的吧。
现在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怎么做父亲的,向西方学习学不好的,
中国人大概也忘了,就像鲁迅先生当年写的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怎样做父亲,那篇杂文,苦恼的很呐,修身吧,
父子之间还他一个仁,然后自然父慈子孝,对吧?
你喝了酒醉了,在单位里面不开心,被上司狠狠的训了一顿,
回来大儿子,这就不对了,对吧?
这个孩子知道你这个父亲不是父亲,叫父不父,那么就子不子了,
对吧?舍此之外,还谈什么教孩子的技巧呢?
本心使然对吧?
所以读传习录关键是一个习字,就是关键在于实践。
我们如果,这个课程时间有限对吧,如果时间多我们专门
留点时间,各位讲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就可以了。
拿它来讨论讨论。当然有些是隐私不能讲对吧,其实都牵扯到
我们的心,我们的诚意和正心的问题。
而“穷理”是“尽性”的功夫,天下的理,道理多了,如何穷得了对吧?
其实是什么?尽性产生的效用,碰到此事便知此理。
碰到彼事便知彼理,因为尽性。
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中庸》第一句话,
我们不要从外部世界里面获取什么?我们本有那个性在的,
那是天道下贯,你只要尽了它,万事万物的理,每碰到,都一定
知道,这叫效用。从你知种种的理,就看得出你尽性之功夫了,
我不能说我尽了性了,你尚未,凭什么,实证,哦我就把我做的事
给你听了,我理解的道理告诉你一下。讲五条有五条就五条,
有十条就十条。一讲你明白了,我有一点知性了是吧?
尽性的功夫了。
底下又说,“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功夫。为什么要去问学呢?
这里道是实践,因为我尊德性,我最关注的是我们明德本身,
所以我就想要问学。
“博文”是“约礼”的功夫,这个“礼”通一个字“理”。
不单纯是那礼节的礼,每一份礼节有一份理在,各位明白这个道理吧,
要简约,就把理搞清楚了就可以了。然后呢应人接物,
无处不是博文。 博文不是你要学的多,那叫无边无际。
但你真广博了,他来自哪里?约礼。“博文”是“约礼”的功夫。
我们学知识也这样的,各位。 你学一门学问,第一步是什么?
书越看越厚,第一阶段。总觉得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不知道的
太多太多,那么你就追求吧。如果没完没了追求下去这个学问
你肯定不懂的。第二阶段终于来了叫什么?书越看越薄。
整整这本大书最后就是一句话。
王德峰说自己的深切体会,不得外传。他从92年开始学命理学,
有八字算命,教子平术。这本书越看越厚,《滴天髓》他也看了,
《穷通宝鉴》《三命通汇》《子平真诠》一本本命理学典籍。
一本本看,看的昏头昏脑,各位真的,命都不会算了你知道吧?
知识多的不得了,后来发现还有更多的书,《栏江网》你看过,
没有,才巴巴的找来,再来看栏江网。后来知道这样下去成为
病人,哎但是前面的功夫倒没有白费。想起来任何学问总应当
以不变应万变吧,一个人来叫你算命的,马上打开《三命汇通》
这一段大概适合你的,还了得,对吧?一下子想到这个道理,
就开始思索了,学而不思则罔,对吧? 这叫约礼了。
约礼一来你知道吧?东方哲学的归纳智慧。
后来他发现书越读越薄,最后他看了那么多命理学典籍,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看命者看用神也。这个是专门的东西哈哈。
全部浩瀚的命理学典籍无非一句话看命者看用神也,这个我没办法
解释,解释就是上命理学课了。用神是什么意思大家很多话,
但是只是拿这个事情做一个例子,for example。
实际上这句话他老早就知道了,刚开始接触命理学的典籍的时候,
他就读到这句话,看命者看用神也,他以为这只是第一步告诉他
要有用字的,要找用字。看了那那么多书会过来才突然明白这句
入门的话乃是什么?根本的话。终于知道什么乱七八糟的知识学问
学派,命理学有很多学派的各位,你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是吧?
张三有涨三的长处和短处,李四的学派又有李四的长处和短处。
还有江湖上要有什么宁国邦和术北邦,王德峰都和他们对话过。
可谓博矣,最后约礼吧,然后那些只是采薇我所用了。
“博文”是“约礼”的功夫。
从约礼中来了效用。否则你叫舍本追末。这个末是永远好逐下去的,
又回到本上来,是吧?那么说这是讲学命理学是吧,王阳明讲的是
做人。功夫二字吧。
“唯精”是“唯一”的功夫。此话何讲?
精是什么?对每一种事情都了解到十分的精深,一,唯一,专一。
你最初走进这个房间。哦觉得这个房间有多大是吧?最初的印象,
你在这个房间呆久了,它的墙壁,它的窗户,它的门是何等的模样,
你越来越了解了是吧?那叫什么?精了。但这个精来自什么?
你领会此为房间,这是一。脱离此一,你把这个墙壁上的花纹
看成是壁画来了。它不是房间,是艺术品了,我是举了一个例子。
唯精,我们希望自己在做的事。自己在做的事情上我们要精通它
对吧,这是人人都会有的愿望。因为你精通了你才做的比别人好,
但前提是什么?一。
所以精一之功是最强悍的。
诸如此类,他举例了几对? 六对,全部都是------体用关系。
抓住那个体,实践在用上。
那个程颢将他学书法,后来王阳明也举它的例子,他说我不求字好,
学书法的人不都希望字写得好看吗?程颢说我不是图字好,不是
图字好看,而我是用敬。因为你用敬,你一直用敬的写,本着
这一个根本,书法就又连下去了是吧?那个好看是什么?自然的
东西,不是你去求的。我做字不求字好看,第一件事情,一定要想。
我做这个企业不求什么,它变成500强,而是把它做好,要用敬。
至于它是500强还是300强200强还是第一强,这跟你没什么关系。
你也,不应该把它作为目标。求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好,而不求
名利和成功。人要有这样的勇气,我们的勇敢和自新都来自用
敬上,而不再其他的想头。
其他的想头让我们总是时而自信时而怀疑。对吧?有时候充满信心,事情做成了我最厉害,
有时造成错我最不行。两头走来走去的,时而充满信心,
以为天下人都不如自己,时而突然发现我不如所有人。你可能就
那两头走,自信到自满得意,自满自得得意忘形,自卑到狗屎不如。
有这样的人。因为他不会从根本上入手,不会在用敬上入手。
用敬就是诚意。写字是第一让人看的明白是吧,看得清楚,
王就是个王字,书就是个书字,习写好吧?
习写好不是让它好看,而是让他称其为书。称其为意义。
这叫用敬。
至于他的好看,叫美学上的效果呢?是他的副产品,而且一定融入
你的人格,你改的了吗?你拜了一个书法大师是吧?
你向他学,他怎么写你也怎么写,第一步叫训练,不是真要写成他
那个样子,写成那个字你自己没了,对吧?
他指点你一些写字的方法,虚心学,你还是用敬,不是说我终于
写的跟谁一摸一样了。那么完蛋了,写着写着就是王体了,
王羲之吧,这个王体来了,用敬的,于是自成一家,否则何谈
自成一家,你的人格是不可阻挡得,你的修养和气质不可阻挡的
进入了字里边。你不是说我想象我应该写成什么样子,这跟你没关系
字如其人,人修养的怎样就是怎样。王德峰到绍兴去,兰亭
各位知道吧,兰亭里面有个碑是吧,去过吧,正面反面,
前面后面,一个是康熙的字,一个是乾隆的字,就是兰亭集序吧,
王德峰走的时候正好看到,他从那边走进去,走进这个亭子,
一看乾隆的字,哦真漂亮,才情横溢。然后我再转过去看看那面
是什么.当时也没人告诉他是康熙,哇哦,气象大,胸中大有丘壑
者才写的出来。再一看落款,哦康熙。
所以这就是书法艺术的鉴赏来自比较,有比较就有鉴别,
有鉴别就有提高,乾隆的字是好看,灵气,带自本性,
才子的字就是这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叫拓疆开土的人写出来的字,叫康熙。气象迥然不同。
字如其人。所以写字就用敬对吧?不要追求什么流派。
所以徐爱万分感慨的说了最后一句话,诸如此类,
举不胜举,就是体用关系,体和用的关系,他说诸如此类,
始皆落落难合,你不懂了,没办法进去。
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那个开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手舞足蹈起来,写了一篇短短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