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智能手环还有想象空间吗

2020-08-09 16:27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智能手环被唱衰多年的背景下,小米、华为等玩家前赴后继的在这个市场推出新玩法。那么,商家是看上了其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还是看到了其对于主业产品的流量赋能?而未来智能手环又将走向何方?

⌚️热潮褪去后,仍然暗流涌动

智能手环起步于国外,2009年,Fitbit推出FitbitTracker流行至全球。跟随者Jawbone估值高达32亿美元。

国内智能手环的遍地开花开始于小米的低价杀入。华为智能手环定位中端市场,尤其是在商务领域。

没过几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就退去热潮,Jawbone倒闭、Fitbit卖身谷歌、国内智能手环销量下滑

智能手环开始步入冷静期,但竞争并未停歇,小米与华为轮番推出新功能,或是暗示下一局智能手环争夺战还要看其场景拓展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消费者只为新鲜感买单,但商家乐此不疲
1000位智能穿戴受访者,95%持续佩戴不超过一年,40%持续佩戴不超过一月,智能穿戴者目前只为新鲜感买单。那么,为何这些国产手机厂商还要乐此不疲的进入该市场呢?

️智能手环的核心是一个传感器,根据算法推算出心率、睡眠、运动情况等数据。无论打着大健康旗号的水分有多少,智能手环无疑还是填补了这份市场空白。
️其次,随着虚拟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行业的爆发指日可待,互联网巨头无疑也都盯上了这块蛋糕。
️再者,手机行业在多轮洗牌之后已经进入存量阶段,倒逼玩家不断将战场向外延伸。

⌚️弊端显而易见,未来何去何从?

弊端一:产品同质化问题一直较为严重,不仅是外表、甚至是价格、功能上基本是大同小异,用户很难不出现审美疲劳。
弊端一:智能手环顶着大健康的旗号,但囿于技术问题并未能说服市场。
弊端三:智能手环的应用场景仍然有待拓展。

对于智能手环而言,在这个尴尬的市场夹缝中,不得不进一步寻觅市场空白,不断延展自身的想象空间。
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智能手环功能手机基本都能实现,而机不离身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如何在这样的残酷事实面前走出差异化是其每走一步都需要关注的重点。

智能手环还有想象空间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