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为什么永远治不好高血压?(二)中医原本没有血压的概念,也没有针对高血压病的理
西医为什么永远治不好高血压?(二)中医原本没有血压的概念,也没有针对高血压病的理论解释,高血压病的一些症状分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疾病中。现代中医把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中阻型等多种证型,诊断治疗方法复杂,并且受西医的影响较重,大部分是针对该病的症状的治疗,难以发挥中医治本的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虚、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其发病机理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气郁结,肝火、肝风上犹,气血并走于上。下虚为肾阴虚报,水不涵木,肝失滋养,而致肝阳偏盛。日久阴损及阳,又导致阴阳两虚,出现相应的征候。一般情况下早期多为肝阳偏盛,中期多属肝肾阴虚,晚期多属阴阳两虚。 简单的说,中医强调的是阴阳平衡,而人阴阳失衡了,就会出现自我调节,如血管堵了,血粘稠了,大脑供血不足了,心脏就得加大动力供血,保持身体技能平衡;但,血管堵塞太厉害、血粘稠度太高了,心脏动力再加大,也不能满足身体机能平衡了(就像汽车油管堵了,或发动机里全是污垢,发动机就不能动了,汽车也就瘫了)。 中医对现代医学的高血压解释为:高血压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高血压主要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所先天禀赋不足致,发病内脏主要为肝肾,病及心脾,还可产生肝风、淤血、痰浊。 结合本病临床表现为肝肾阴虚、痰湿瘀血滞留的病理特点,一般属中医“眩晕”、“头痛”病范畴。近年来国内大量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实践证明中药 并不直接产生降压作用,但却具有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阻止病情发展的作用。 西医在病患长期服用高血压药之后,常会说病人的高血压已经好了,不需要再吃高血压的药,但是那非常有可能是心脏已经无力了、肾脏、肝等都出问题。因为本来西医治高血压的方式,就是吃药让心脏没有力气跳,来降低血压,而不是去疏通你的血管或是穴道。 这时,我们应该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高血压,或许会产生更好的结果。西医降血压,但当药物随着尿液等排出体外,药物降压作用就失效了,身体器官会受到因药物带来副作用的伤害。中医通过药物、针灸和按摩、养生调理等方式,调节身体各个脏器,解决血管堵塞、硬化等问题,维持血压平衡,让相关的心脏、肾脏、肺、肝脏等少受到伤害,延缓衰竭,使身体机能维持平衡,从而得到健康。 或可以这样解释,西医可以较快地解决高血压治标的问题,而中医能治本,二者结合就能达到标本皆治的效果。 高血压发病与情绪、生活失调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高血压也应该紧紧地抓住这几个环节。首先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开朗乐观,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使情志舒畅,肝气条达。调节情志首先要消除过分的奢望,恬淡虚无,遇事谦让,悲怒不生,自然精神愉快。要减少思虑,松驰紧张的情绪,消除噪音的干扰,保持精神舒畅。人逢喜事精神爽,喜悦能使人心旷神怡,消除精神疲劳,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高血压发病与生活失调关系密切,生活中我们应清淡饮食,忌辛辣食物,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血压发病亦与人的体质因素有关,肥胖者预防高血压,应适当减肥,合理减少摄入饮食量,适当增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