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全揭秘第三章笔记
频率分布
超低频:20-80
低频:80-250
中低频:250-800
中频:800-2500
中高频:2500-5000
高频:5000-8000
超高频:8000-12000
极高频:12000-16000
空气声:16000以上
超低频的声学特性:
1.声音松软
2.会降低整体声音低频乐器的力度
3.具有柔和的低频弹性
所以如果需要有力的低鼓,不能提升60左右,那样只会让声音更没有力度。
低频声音特性:
1.增加了声音低频的力度
2.使整个低频部分更有活力
中低频
经过EQ提升450左右的声音温暖度更加好,但是没有经过EQ处理的声音清晰度却更高
也就是说这个频段包含有一个矛盾的声音特性
温暖而甜美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两个特性所依托的频段并不冲突
温暖和清晰却处在相同的频段上
模拟调音台如果使用了太多的通路,会导致声音模糊
你突出某一个频段,其他的频段自然就会显得缺乏
中低频的声音特性,温暖和清晰的零界点,也是对音乐风格把握的一个重点。
并不是所有音乐都需要非常温暖的声音,也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需要超高的清晰度。
中频
提升1800左右,声音更结实,声音的距离感变近了,整个音乐更加贴脸
人声如果有太多的中频,就会显得很硬。
中高频
提升3500左右,声音具有刺激感,或者有点刺耳,声音的冲击力也由此增加。
很多重金属风格的音乐就指望这个频段表现出失真吉他的撕裂感。
高频
提升6500左右,声音会出现一定的磁性,提升多了一样刺耳,声音的颗粒感在这个频段会比较明显。
还有一个跟中低频相似的特性,就是清晰度和冰冷度,由于冰冷还会导致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声音很脆。
超高频
10k是一个重要的频段,也是衡量一个EQ超高频是否好听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母带EQ。提升这个频段能够明显给声音带来细节感的提升,提升的好,还会感觉到整个声音变得更开阔了
细节感的提升同样会给人以清晰度增加的感觉,但是这种细节感当中还带有很强的磁性。
极高频
提升14k左右,细节感消退,整个声音变得有点脏,某些歌手的声音中最难听的齿音部分就在13k左右。
空气声
提升18k左右,人声清晰度略有增加,整个音乐会变得更加甜美,同时音乐的整体力度也在下降
所以不要试图提升空气声让音乐变得在高频有力。
提升太多只会让声音变脏,变得模糊。
可以通过熟悉各个频段的特性很快的分析出你要模仿的作品中每个乐器的频率分布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