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7版《红楼梦》道具篇(1)——【绣品、香囊、汗巾】

2022-03-03 10:57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1、绣品类

  (1)宝玉的肚兜

       原文如下:

  一面又瞧他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说来的确可笑,玉兄此时已是十二三岁,却还戴着这等小儿玩意,且还必要袭人“哄了他戴上”,好一派天真习气!

  下图能清楚地看到“白绫红里”。

  这是剧中截取的镜头,能清楚地看到“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似乎以黄为主,“绿叶”倒还生动,“五色鸳鸯”最遗憾,几乎只是个稍俊些的水鸭子,估计是还没有作好的缘故了。

  这一节历来被人们看做是曹公对钗袭二人的小小调侃,想来真是有趣:既已经“白绫红里”交代分明,真不知宝姐姐绣那花瓣时是从何处入的飞针呢?(旧时做针线,一般是表面花纹先行绣好方可缝上内里的)

  再来看历史上精致的传统肚兜,这一件很可惜有点小,但是“五色”效果最好。

  下面这个粉嫩嫩的浅青色肚兜可是历史文物呢,胸前绣水绿牡丹花,滚连续蔷薇花边纹,周匝压红边——是一件外穿式的衣服,类似江南的围裙,戏剧舞台上的梅香们也常穿,活泼俏皮。这件叫人想起了小白菜。

  自力更生的翻页时刻……串个片场

  前面说的那个可以外穿的“肚兜”,这里有模特~~~

  86西游记齐天乐晚会上有一个根据戏曲改编的小品《柜中缘》,演妹妹的是“白骨精”杨俊,演哥哥的那位……就是西游记剧组的高配置外挂,项!汉!老!师!

  演妈妈的这位,不用说了……怀念她老人家

  其实最想贴的是这位,有人认出来了吗>.<

  大帅哥啊,即使在剧里留着一把大胡子也依然英俊!

  红孩儿,你那么萌你的“小的们”知道吗?

  (2)这是鸳鸯姐姐扎的好花子

  被邢夫人赞道:“你扎的花儿越发好了”——这话听来这叫人觉得寒毛直竖。

  (3)宝钗绣的牡丹

  书中未曾提及,不过这个花的确好看。其实书中心灵手巧、精于女工的还有莺儿,绣品不说了,一想起她会打的那些个“攒心梅花结”、“象眼方胜结”、“朝天凳”、“一柱香”……光听名儿就让人喜欢,偏偏无缘看到。

  2、衣物类


  瑞珠送衣。《石头记》原文曾在秦氏淫丧一节里提及“遗簪”、“更衣”两个情节,“遗簪”历来被普遍认为是贾珍留下了秦氏之簪之意;而“更衣”的说法就不一了,有人认为是传统的“如厕”的一词的隐秘说法,极言秦氏与贾珍之猥亵龌龊;另一种,就像下图的表现一样,该是二人的私情恰是被送衣而来的瑞珠撞破,借“更衣”为借口而成其淫乱之事——不管哪一种,都可惜了宝珠瑞珠这一对苦命的丫头……

  3、汗巾子


  曹雪芹构思上著名的“千里伏线”的例子之一,撮合了蒋玉菡和花袭人。看下原文:

  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脂批有云:“原来红绿牵巾是这等用法。”盖因红绿牵巾本是江浙一代特别是姑苏地区的婚俗仪式,即新人拜堂时要手牵红绿二色长巾,男执红,女执绿,取“红绿相牵,百年好合”之意。

  曹雪芹早年生活在江南,也因而在《红楼梦》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南方生活习俗的描写。知道了这“红绿牵巾”四字的由来,也许我们会对他写这松花、大红两条汗巾的用意再加感慨了。  

  还真被我找到了一幅“红绿牵巾”图,请看:

  茜香罗的特写——旧时大红色是以茜草悼汁染就,罗是细密的纺织物。香字无形,韵味却更足,很美丽的名称。

  上面绣着漂亮的花朵图案,记得是蓝、黄两种。

  只是当年红楼剧组大概经费的确紧张,这么美丽的资源怎么能让袭人把它压在箱底从此不理呢?所以,我们就在另外两人身上也看到了它的芳踪。

  这是在心灵手巧的莺儿腰间,那个新鲜花篮也的确别致。

  目光聚焦晴雯——她也系过呢。

  这个场景拍得非常好看,而且第三张宝姐姐的笑容和颦儿的蹙眉实在可爱,做个动图一起来看~

  4、包裹类


  黛玉葬花的绢袋

  书中只是借黛玉之口提及了这个囊收落英逝蕊的绢袋。可毕竟是林妹妹之物,又是极具象征意义的“花棺”,所以道具人员毫不含糊。这个绢袋轻软秀美,上绣有黄橘二色牡丹花纹,精美异常。当年看的时候心疼死,她她她,怎么就舍得把它往土里埋?

  原文: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系袋子的红色丝绦原是系在黛玉手腕上的,真是想不到的又一种旖旎风流。

  这就是那个花冢了。墓草已青,行人未归,宁不心伤?

  5、手帕类

  (1)宝玉赠帕

  宝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笑道:“也罢,就说我叫你送这个给他去了。”

  许多朋友初读时不解其意,也有人觉得应是从冯梦龙小诗“横也丝来竖也丝”演化而来——却不知曹雪芹下笔描物何等风雅,林黛玉又是何等清俊脱俗的人物,怎能做这般猜度?

  其实原文里早有埋伏,且看诉肺腑心一节里的黛玉心理: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

  再看接了绢子后的心理:

  林黛玉听见,越发闷住,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来也无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

  这帕子大约可以算得是“小物”了。曹雪芹用心良苦,原是老套的情节,戏剧舞台上演滥了的,却被他写得隐而又隐、匿而又匿,周章转折,耐人寻味,直叫人击节称赞啊。

  (2)小红遗帕

  说来也巧,同样是以绢子传情,还真有“横也丝来竖也丝”这种较为“通俗”的风流韵事,那自然就是“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了。

  其实书中小红的帕子到底是怎么丢的,作者写得极隐晦。先是贾芸拜见宝玉,偶遇小红;然后是小红初次服侍宝玉,期间影绰着写了帕子的丢失;再后来秋纹碧痕骂小红服侍宝玉是“等着做这个巧宗儿”,小红辩解时提到帕子丢了;紧接着婆子们安排后晌有人来种树,裙子帕子别混晾混晒的——层层相扣,好看极了。

  仔细分析却可以推断出这帕子应该丢在服侍宝玉之前,因为小红遇见碧秋二人时,是从宝玉屋中刚刚出来就被二人抢白一顿,不太可能立刻就感到帕子的丢失。即便就是此刻不久方丢,小红又是那么一个口齿伶俐,谈锋机敏颇有野心的好丫头,估计这帕子为宝玉而丢的可能性也不小——反正不管哪一种,在作者轻描淡写的文笔下,丢帕似是无意,其实也有三分有意在其间了。

  电视剧的改编很注意到了这一点,把丢帕这一情节安排到了芸红初遇时一见钟情的四目交投之间,极富主动性的小红丢下了那块可能为自己带来爱情好运,更可能将自己推向毁灭边缘(试看抄检大观园一节,单是搜出了几双男式袜子,入画就那么含冤被逐了)的红罗帕。

  值得庆幸的是,勇敢的小红最终还是用这种冒险的方式赢得一份极其宝贵的属于自己的爱情。照脂批来看,这二人在贾府败落后结成了夫妇,并成为了搭救宝玉于水火之中的侠义之士。

  芸二爷也是有心人,且看他是怎样在防范尤其严密的情景下交换了自己的丝帕的:

  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便知是所在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内将自己的一块取了出来,向坠儿笑道:“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坠儿满口里答应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贾芸,回来找红玉,不在话下。

  6、荷包类

  (1)尤二姐的槟榔荷包

       原文如下:

  二姐低了头,只含笑不理。贾琏又不敢造次动手动脚,因见二姐手中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着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荷包也忘记了带了来,妹妹有槟榔,赏我一口吃。”

  荷包是暧昧的水红色,看得人只有长叹一声罢了。另外,荷包上的确是系着一条绢子。

  琏美人的出场次数太少了,遛一张

  (2)宝玉的荷包。

  其实说起来书中对宝玉的荷包们长相如何并未做过多描述,但是电视剧考虑得就极周到,这位小爷的荷包形式各异,十分好看。

  如下图,前面提过的滚蓝边正方形素色荷包,装香雪润津丹的。

  祭奠金钏时的三角形描金红锦缎荷包,里面装了“两星沉速”。

  清虚观打醮时的大红滚玄色边绣花荷包,装回了金麒麟。

  下图是一套清代的小装饰物——用韦小宝的话说,精致到姥姥家了!

  左边是钥匙包,中间是眼镜盒,右边是个荷包,因为是放在更大的包里或衣袋里用的,所以这个荷包的上缘没有搭盖,里面应该缀有暗扣以闭合。

  禁不住看了看自己的钱包,顿时觉得没眼看,怕是给上夜的婆子人家也嫌弃吧……

  7、香囊类

  (1)黛玉为宝玉做的香袋儿。

  大观园题对额一节里宝玉奇才大展,深受众人夸赞,政老爷下赦放他自由,众小幺儿一哄上来把他身上佩带的荷包扇囊等物抢掠而空。黛玉听说便恼了,伸手就把正做的香袋给剪了,慌得那宝玉:

  ……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

  女孩子总是脸皮薄的,黛玉的眼神分明是知道错怪了却又抹不开面子张口,只能怯怯地看着宝哥哥,盼他能读懂自己眼中的歉意。

  唉,宝玉啊宝玉,你可真是个呆子,平常你在姑娘身上就好,怎么这会儿反倒也使起性子来了?这不,两下里僵住了,又把妹妹惹哭了。

  这个香袋儿一直被宝玉珍而重之地收藏着。黛玉逝后,宝玉对着旧物追忆,直叫人感叹物在人亡。

  (2)这是黛玉病中所做

  相较而言,这个香囊的针脚颇为粗糙,样式也并不精美,颦儿已是有心无力。不知它最终去了哪儿呢?

  来看一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精巧香囊。

  清代的人物香囊,巧夺天工。

       再来看一件其他材质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累丝点翠香囊。

  再发两张眼镜盒和扇套的大图吧,都是清代的活计,图作者见LOGO

  上讲解:

  @mgr25_哈尼:左右两个是缉线绣的博古纹饰。第二个是芙蓉吧,针法除了盘金就看不清楚了,用了明黄色绞编宽绦子,穿了碧玺(或者琉璃仿的)珠结,应该是宫中的用品。第三个是缉线绣的菊花纹饰。四个保存的都相当好,可以说是簇新了。

  一定要右键复制图片网址查看原图啊~话说发的好多高清图片都被涯叔缩了,特别是刚盖楼的时候,前几页的图都缩好小。

  三个扇套,左一刺绣山水人物故事图(不清楚所述典故,也可能只是单纯的山水人物风景),绿宽绦子,碧玺(或仿)结子,中间是红缎地钉绫福寿万代纹的扇套,明黄绦,绘花瓷珠珠结,我记得故宫公布的活计中有类似的?右一是宝蓝缎地钉绫的玉堂富贵纹扇套,紫绦瓷珠结。

  荷包,应该都是宫中用的,左为石青缎地平绣牡丹团寿纹荷包,珊瑚珠结,三蓝包梗线扎线;中间是黑缎地平金银的事事如意团寿纹荷包;右边是是黑缎地钉绫福寿万代纹荷包,抽绳款式,明黄宽绦子,珊瑚珠结,卍字戳纱扎线。这类荷包可能是文献所述“大荷包”一类,做工都很精细规整。

  (好吧,楼主发现左键在图片上拖一下打开的也是原图= =一直以为这个功能查不了源地址)

  关于荷包和香囊的区别,想看科普的小伙伴可以读一下孟晖这篇文章:

  话说,元代作家乔吉曾经收到一只纱香囊,这只香囊是由一位叫做李楚仪的艺伎相赠,表示她对他别有深情。

  才子佳人之间私相授受,旁人怎么能知道?原来才子为了这件事特意咏成《水仙子》一曲,题明为“楚仪赠香囊,赋以报之”,其曲则云:“玉丝寒皱雪纱囊,金剪裁成冰笋凉,梅魂不许春摇荡。 和清愁一处装,芳心偷付檀郎。怀儿里放,枕袋里藏,梦绕龙香。”于是从此后天下爱八卦的人民就都知道,这位优质作家收到的香囊是以白色绉纱为材料,由李楚仪亲手制成,内里盛装了气息近似梅花的香料,让人觉得仿佛早春的一点碎片就此被捕捉并锁闭在小纱袋内。女方将这只满载着爱意与愁绪的香囊悄悄送给钟意之人,让他白天揣于怀内,夜晚置于枕袋里,日夜都被香气围绕。

  应该设法做个普查,除了中国与朝鲜、日本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地方在历史上也利用香囊来香身?伊斯兰世界以及欧洲的人们习惯拿香水擦在身上,这一做法在传统中国却没有得到普及。至晚从汉代起,流行的做法就是佩戴香囊,这一风俗一直沿袭到清代。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佩香囊的做法像诸多传统生活方式一样,不知不觉便遭淘汰了。结果发生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在当今许多人的认知中,香囊居然与荷包相混淆,尤其是居然把“抽口荷包”当作香囊。

  历史上的“香囊”一名下包涵了多种材质、多种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银、玉、翠等硬材制作的小盒,盒面镂空以散发香气;一类则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缝成的软质小袋,到了明清时也称为“香袋”。

  织物做的香囊一般拴系在内衣上,是与一个人的身体最为亲近的小物件,往往由女性亲手精心绣、缝而成,所以,不奇怪的是,这种散香小袋常成为多情男女之间传达爱的载体。从出土与现存实物来看,从汉到宋,织物做的香囊为带有开口的小袋,可以多次更换其中的香料。但是,从元代开始,很多织物香囊在装入香料之后即将开口缝死,也就是说,香囊内的香料不能更换,变成了“一次性用品”。一旦囊内香料的香气散尽,这件织物香囊也就服役期满,就此弃置不用了。推测原因,大约因为织物香囊往往贴身佩戴,难免沾染汗与尘,又不方便洗涤,所以干脆用过一次之后就放弃。然而,如此的一次性香袋都是设计精心,造型表现寓意吉祥的主题,动用各种精湛的女红技艺,需花费做袋人极大的心血,件件均为上乘的工艺小品。这些精美巧丽的绣花香袋在香尽之后便被替换,实际上是时时翻新裙边带下的小饰品,倒也属于传统生活的一种无法复制的奢侈。

  荷包则是盛装各种零碎物品的活口小包,与香囊属于两类截然不同的日常用物。中国的传统服装上一直不曾出现“衣袋”这个组件,于是,人们出于实际需要,会在腰带或衣带、裙带上垂挂一或多个活口小袋,在其中装盛随手会用到的物件。这种随身小袋在历代的叫法不同,样式也变化不已, “荷包”一词大致出现在元代,也是在这个时代,抽口荷包的样式开始流行。

  所谓抽口荷包,就是于荷包接近开口的部位穿系一条绦带,通过拉扯绦带将荷包的开口收紧,反之则能令荷包的开口松开。绦带的多余部分还可作为挂绳,拴系到腰带或裙带上。这种形式既简便又灵活,不仅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变成荷包的主流形式,还传入日本、欧洲,于东洋、西洋的上流社会都大大的走俏。

  荷包与香囊的功能不同,彼此无法代替对方的角色,当然也就决定了二者在形态上彼此相差很远。《红楼梦》中,黛玉误以为宝玉把她亲手做的荷包给了小厮,一怒之下铰坏了没做完的香袋,这个情节就很典型地反映出,传统生活中,这两种物品彼此绝不混淆。由于抽口荷包的实用性极强,所以得以一直传承下来。但是却造成很多人把荷包误当作昔日的香囊,这不仅委屈了香囊,更委屈了属于我们的历史。

  或者也可以看汉服汇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http://app.aihanfu2013.com/weizhan/article/101186887/3913725572/202874//

  各种材质的香囊

  8、扇套

 
      提到黛玉妹妹不懂得劳动人民的辛苦乱剪东西这一点,怎么能不说湘云做的好扇套?也是诉肺腑心一节里的:

  袭人也笑道:“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他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做去,我才说了是你作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

  可惜87版删剪了太多与湘云有关的好情节,她的两个金镯子,她的帅气的男装,她为宝玉梳头的画面……扇套也免了!我为云儿抱不平!

  9、五彩绣香囊

 
      最后出场的这个,哈哈,儿童不宜,有小朋友的不要让他们看啊。原文:

  (傻大姐)这丫头也得了这个力,若贾母不唤他时,便入园内来顽耍。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痴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然必是两口子相打。”

  留个无奖竟答吧,这什锦春意香囊到底是谁的呢?

  10、鞋袜类


       最有名的情节就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也和司棋逃脱不了干系。且看原文:

  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王善保家的说:“也没有什么东西。”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道:“且住,这是什么?”说着,便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因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便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上面写道:“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来看下图:大红双喜笺帖也有,同心如意也有,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也有。鞋就不用说了,如意下压着的那块绣着红桃蝙蝠的“白布”就是锦袜了。

  说起来那个袜子上的兰色盘长纹实在有趣,我一个同事就皱着眉头下评语:这是中国联通啊……

  入画包袱里查出的赃物。原文: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入画也黄了脸。

  这幅图里的袜子就不奇怪了,也有一对雕工不甚精致的玉牌,倒是那个金银锞子,估计很多朋友会纳闷,不知是什么东西?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是银锭的一种,看下资料:

  银锭通常分四种:第一种是大锭,就是“元宝”,重约50两,又叫“宝银”。宝银有多种形状,元朝以后基本定型,即我们印象中两头翘像小篮子一样的元宝形。铸成马蹄状的宝银叫“马蹄银”,敦煌公案里,斯坦因换王道士的经卷就是用的马蹄银。第二种是中锭,10两重,秤锤形居多,又称小元宝。第三种就是银锞子,一到五两不等,馒头形居多。第四种叫“福珠”,又叫“滴珠”或“粒银”,状似珠,重一两以下。梁山好汉常用“碎银子”买酒,“碎银子”即“福珠”。

  图上的锞子做成了枕形,这么一大包怎么说也得有将近二百两,难怪脂砚斋评道“不想为查奸情,反获贼赃”——虽说后来查明的确是贾珍所赏,已可证明类似赃物在园子里已经多有所见。只是可怜入画遇见了个冷心冷面的主子,撵她走时半分软话没有,多年的主仆不如末路,那四姑娘惜春之孤介冷漠,冠绝大观园!

  11、尤二姐的裙子


       原文如下:

  平儿又是伤心,又是好笑,忙将二百两一包的碎银子偷了出来,到厢房拉住贾琏,悄递与他说:“你只别作声才好,你要哭,外头多少哭不得,又跑了这里来点眼。”贾琏听说,便说:“你说的是。”接了银子,又将一条裙子递与平儿,说:“这是他家常穿的,你好生替我收着,作个念心儿。”平儿只得掩了,自己收去。

  一直都知道贾琏是个很不正经的男青年,可是又一直对他恨不起来,觉得他和珍蓉父子俩的淫欲无度毕竟不同,尤二姐这一节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个性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真情分。

  这一对也算苦命鸳鸯了,两个人“一见钟情”之前,一个水性,一个浪荡;一个曾与人有聚脬嫌疑,一个贵贱不分里外通吃——偏偏,她进了大观园后就再也泼辣不起来,常恨着自己之前的轻薄;他有了这个新姨娘后竟能交出全部的梯己,谁敢说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情在呢?

  很欣赏曹雪芹的史家笔法,写人从不一概而论,多角度刻画,褒贬相加。二姐的死是悲惨冤屈的,贾琏的悲痛也是真心诚意的,所以后文的凤姐被休才有了更大的可信度——别忘了贾琏说过:“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

  当凤姐的西风终于被他的东风压倒,不知二姐在太虚幻境的青烟渺雾中能不能真的含笑?  

  



87版《红楼梦》道具篇(1)——【绣品、香囊、汗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