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论童话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3-17 19:57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摘要:

童话故事是现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不仅是学生的启蒙读物,也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作用。童话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是激发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

关键字:童话、小学生、创新能力

一、童话的来源与特征

一般认为,中文“童话”一词来自日本,标志是1909年孙敏秀主编的《童话》丛书的出版。童话是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充满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多取材于改编的神话或民间故事。自安徒生后,童话开始更加注重满足儿童。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了如下特点:

1. 多层次的故事结构。

2. 真实丰满的主题。

3. 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些特征从儿童的心灵出发,让他们在现实和幻想之间自由往返,激发儿童的天性,为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显著的认知发展。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也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借助童话发掘儿童的想象是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三、在童话的世界里铸就创新精神

(一)、寓教于乐,在好奇与求知中培养。

儿童期是发展儿童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才能最佳的时候。他们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论是周遭环境,还是未知事物,儿童都很好奇。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儿童的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观点是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把二者分开了。若把思维和兴趣结合起来,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二)、在游戏中融入童话因素进行培养。

教育家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在游戏中,参入童话的因素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小学有很多儿童喜欢做角色扮演的游戏,他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平时学习生活的积累再创造,展示他们活跃的创造力。

(三)、在阅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换而言之,没有想象,也就没有创新思维,更没有创新能力。儿童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依赖于想象力的发展。师长首先要以形象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向孩子讲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故事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生动有趣的图像,儿童浮想联翩,使想像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这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新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充分利用优秀的童话读物多元的结构、丰满的主题、生动的形象等特征给儿童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

童话是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有着丰富的主题。在阅读童话和享受童话的过程中,儿童不仅在想象的王国中酝酿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在心灵的体验上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雷雳,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论童话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