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自用】逻辑学·导论·逻辑的普遍概念(3)

作者:灵均
范畴的发生学机制应当得到反思;取消物自体(作者注)
对于知性的形式的批判,已经得出了上面所提到的结论,即知性的这些形式并不能够应用到自在之物上面。这仅仅意味着,这些知性的形式本身就不对。然而,由于这些东西对主观理性和个人经验来说仍然是有效的,这种批判就没有以任何方式改变它们,反而让它们以同样的形式保留在主观那一边,正如它们之前被应用到客体上一样。但是,如果这些东西连自在之物都应付不了,他们所从属的知性就没法在它们那里获得满足,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忍受它们。如果它们不能成为自在之物的规定,那么它们更不该成为知性的规定。大家都承认,知性起码要有物的尊严。有限和无限的种种规定,无论用来理解时间、空间还是世界,亦或是用来给出精神的种种内部规定,都会陷入同一种矛盾之中。就像黑和白混合起来,无论在墙上还是在调色板上,都会产生灰色。倘若用有限和无限的种种规定来理解世界,会造成我们世界观念的瓦解,那么精神本身更是如此。因为精神在自身之内就包含着这两类规定,它就是一个内在地自相矛盾和自我消解的东西。这并不是说,当我们把这些确定性施加到那些材料或者对象上时,它们的本性就会有变化。因为仅仅是通过这些规定,并且按照这些规定性来理解对象,才会在对象身上看到矛盾。
总之,上面所讲的这种批判,仅仅是从事物那里把客观思维的形式剥离出来,但是仍然把它们保留在主观性之中,它们根本上就是主观的。也就是说,没有根据这些形式本身的特定内容,就这些形式的自我确证和自我肯定进行考察,而是把这些形式从主观逻辑那里把他们当做不证自明的真理拿过来。毫无疑问的是,需要对这些形式的逻辑框架进行必要的推论,或者把它们作为主观逻辑的形式来进行探讨,最起码要辩证地看待这些东西。
先验唯心论作为它更彻底的形态,确实已经察觉到了那个幽灵一般的物自体其实毫无意义,这个抽象的阴影,这个与所有内容相分离,却仍然被批判哲学所保存下来的东西,正是先验唯心论打算完全摧毁的。这种哲学打算让理性从它自身之中生产出规定性来,并以此作为起点。但是这种尝试所采用的主观态度,妨碍它结出硕果。这种态度,以及对于培养纯粹科学所作的尝试,最终都被抛弃了。
强调逻辑学的形而上学意义;声明《逻辑学》的立场(作者注)
但是,对逻辑学的一般理解会完全忽视它的形而上学意义。这门科学,按照这种说法去理解,的确不包含普通意识所理解的具有真实性或者实在性的东西。然而,逻辑学并不因为这个原因就变成缺乏质料真理的流于形式的科学。逻辑学缺乏质料,这被看作是逻辑学的缺陷,但是真理的领域根本不位于那种质料之内。所谓逻辑形式的空洞,仅仅归咎于他们思考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迷失于种种僵死的规定性之中,因而错失了有机的整体,只看到了死的形式,忽略了精神就是它们活生生的具体的统一。因此,他们缺乏对逻辑学真正内涵的理解——质料本身就是实存。在逻辑的形式中消失不见的,不是别的,仅仅只是一个已经确定好了的稳固的基础,仅仅是具体化了的抽象规定,然而这种活生生的存在,却通常被看作是在逻辑之外找到的。但是,逻辑理性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的实存,一种自己维持自己存在的东西,它能够把规定统摄到一起,并且构造出他们真正的绝对的具体的统一。因此,认识的研究对象没有必要找的太宽太远。如果觉得逻辑学是空洞的,那么并不是其研究对象的过错,而是把握对象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
这个反思就是一种声明,用来说明逻辑学正该被需要理解的立场,同样也说明了,逻辑学到底是何以不同于那些错误理解。这门科学未来都将立足于这个唯一正确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