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水虎
最近看了一些相关水虎鱼的科普视频,从视频的内容和一些观众的评论来看,很多人对水虎鱼依然有很深的误解和偏见,所以我打算出这一篇专栏,来向大家描述水虎鱼的真实形象。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食人鱼即有吃素的,也有吃肉的。”这么说并不准确,事实上锯脂鲤科(Serrasalmidae)中确实有一些以素食为主的成员比如银板鱼属(Metynnis)和肥脂鲤属(Piaractus)等


但是那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锯脂鲤科成员通常被称为pacu,那些肉食或杂食偏肉的成员才会被称为Piranha(食人鱼/水虎鱼),一般是指锯脂鲤科中的这5个属:锯脂鲤属Serrasalmus,臀点脂鲤Pygocentrus,锯啮脂鲤属Pristobrycon,下锯脂鲤属Catoprion,尻锯脂鲤属pygopristis。这5个被称为“食人鱼”的属中:锯脂鲤属、臀点脂鲤属是食肉性,以动物性食物为绝对的主食。下锯脂鲤属、尻锯脂鲤、锯啮脂鲤属是杂食偏肉。

尽管锯脂鲤属和臀点脂鲤属的全体成员都是肉食性,但是这些家伙也并非“滴素不沾”。其中的一些成员,包括但不限于: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 (红腹水虎)、 臀点脂鲤Pygocentrus piraya(胭脂水虎)、菱锯脂鲤Serrasalmus rhombeus(黑食人鱼)等,都被观察到进食夹竹桃科,大戟科,西番莲科等不太甜但富含蛋白质与脂肪的果子和种子。但是我们不足以因此称呼它们为“杂食动物”,因为那些植物性食物在它们的食谱中占比中非常低,动物性食物依然是绝对的主食。

下文将主要围绕锯脂鲤属和臀点脂鲤属展开
一、黑食究竟有几种?
黑食人鱼学名Serrasalmus rhombeus,是体型最大同时也是被研究最多的食人鱼之一。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黑食人鱼是一个俗称,实际上指的是14种不同的食人鱼,各种钻黑,普黑……”。这其实是错误的,事实上黑食人鱼只有一个种且并无亚种,所谓的各种“钻黑”,“普黑”只是不同的流域种群。因为它们分布范围广,不同流域的种群外观差异较大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黑食人鱼的英文俗名是Redeye prianha,意为红眼食人鱼,鲜红色的眼睛让它们有了一丝邪魅的美,但是一些流域的种群眼睛的颜色却比较深,比较暗。黑食人鱼在幼年时,体色为白色,因此它们的幼鱼曾有“白食人鱼”这一称呼……,此时的它们很容易与其他锯脂鲤属的成员混淆

二、真假黄钻
有不少人把暗带锯脂鲤(Serrasalmus spilopleura)称为黄钻水虎鱼,甚至把暗带锯脂鲤的图配成斑锯脂鲤的。但事实上真正的“黄钻水虎”指的是斑锯脂鲤(Serrasalmus macuIatus)。暗带锯脂鲤的俗称是“红腮黄钻水虎”


三、真假红腹
臀点脂鲤属喜欢结群在水生植物之中穿梭,其中的代表之一凯里比臀点脂鲤Pygocentrus cariba(黑斑水虎)它们的性格在臀点脂鲤属中算得上凶猛。在记录片中贡献了很多经典镜头比吃幼年凯门鳄,吃落水白鹭,吃幼年森蚺等……,但是国内在引进这些镜头时却将它们翻译成了“红腹水虎”与纳氏臀点脂鲤造成了混淆,这是因为它们的英文俗名是Cariba red belly piranha(凯里比红腹水虎)。但我们一般说的红腹水虎是指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 ,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区分。区分它们的方式也很简单黑斑水虎鳃盖后面有一块巨大的黑斑,红腹水虎则没有


四、超勇or超怂?
事实上无论是锯脂鲤还是臀点脂鲤在野外都有惊人的表现。普遍散居的锯脂鲤属更是以攻击性强而著称,它们会借助水生植物为屏障,在大鱼游过之时趁其不备从它们的尾巴上咬下一块肉或者一块尾鳍。它们虽然直线速度不算快,但转身非常灵活,能迅速咬下肉块或鳍然后立马撤回去,被袭击的大鱼很难抓住它们。面对一些大型食肉鱼,它们甚至会选择主动出击,撕咬尾鳍将其驱逐。因此很多它们天敌级别的大鱼,尾巴上都有它们的咬痕。群居的臀点脂鲤尽管没有锯脂鲤那么迅捷,但是依然有从路过的动物身上挖肉咬鳍的习惯

因为它们喜欢咬尾巴,加上数量众多,因此诞生了一句玩笑话“在亚马逊就别想奢求一条完整的尾巴”。甚至连电鳗都有不少中招的,有鱼类学家称电鳗经常被食人鱼咬伤尾部。事实上有不少尾巴残破的电鳗,从伤口的咬痕来看,凶手很可能是食人鱼

在面对水獭时,食人鱼们依然有很好的表现。阿根廷北部伊比拉湖的长尾水獭食谱中鱼类占比57.3%,而红腮黄钻水虎作为当地数量最多的鱼在食谱中仅占比1.5%。而且在夏天,长尾水獭会因为水虎鱼在高温状态下的高度活跃和频繁攻击从湖岸向内部的沼泽转移,减少在开阔水域的觅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地的生态系统出现了问题,红腮黄钻水虎的主要捕食者—巴拉圭凯门鳄在几十年内,因为当地人的大量捕杀而迅速减少,造成了食人鱼的泛滥。


巨獭远比长尾水獭更大更凶悍,食人鱼的活动影响不到它们,只是它们的常规猎物,但是当食物足够丰富时,尽管水虎的数量众多,巨獭还是更愿意优先选择那些容易捕获且风险低的猎物比如慈鲷科

甚连巨獭都有疑似被水虎咬伤尾巴的案例,伤口出现在尾尖与尾巴的两侧,和水虎鱼在大鱼尾巴上造成的伤口很像。而且水虎鱼攻击水獭造成的伤口是出现在尾巴上而不是在手上,就足以说明水虎鱼是主动袭击而不是被抓住后反咬

水虎鱼的鲳形身材,虽然直线速度不快,但转身非常灵活。对于南美洲的水獭们来说水虎鱼不是很好抓,而且有一定的危险,尽管它们在一些地方是河里数量最多的鱼,水獭们也更愿意选择容易捕获且危险性更小的猎物,慈鲷科在这之中占比最多。

成年凯门鳄面对水虎鱼就十分轻松,它们能轻松的逮住水虎鱼,尤其是在浅水区。在旱季凯门鳄抓水虎鱼更是和吃自助餐一样,没有一点难度。因为双方的体型差距过大,凯门鳄的身体对于水虎鱼来说就是个垂直面,再加上鳄鱼的表皮较为坚硬,水虎鱼咬上去的效果可能就跟咬一堵墙一样,所以它们几乎不用担心被水虎鱼反伤。

但是尽管如此,幼年的凯门鳄依然会被水虎鱼捕食,大型水虎数量众多的流域内幼年鳄鱼的伤残概率明显高于大型水虎稀少的流域。而且特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ternetzi(黄腹水虎鱼,巨黄水虎)甚至有从成年巴拉圭凯门鳄嘴里抢食的视频

更逆天的是水虎鱼甚至捡漏过一条被美洲豹咬伤颈部的凯门鳄


也有观点认为:“食人鱼只有成群结队的才凶猛,单独一条食人鱼很胆小”。但事实上锯脂鲤属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散居,在鱼缸里只能单养且以攻击性强而闻名。和普遍喜欢群居的臀点脂鲤属成员相比,普遍散居的锯脂鲤属成员普遍更加凶猛。根据有实操经验的水虎鱼爱好者反映就连群居的臀点脂鲤属成员(例如红腹,黑斑等)在状态养稳定之后,单养的个体会比群养的状态更凶猛。在人工环境,鱼群密度过大的情况下,有一些在野外群居的臀点脂鲤属成员反而会表现的胆小、易受惊甚至更加频繁的发生内耗。这其实不能怪它们因为人工的水体比野外要小很多,而且多为裸缸饲养,不像野外有水生植物等躲避物,鱼群在人工环境下,很可能缺乏安全感。因此在人工环境下单养的臀点脂鲤一般比群养的更凶猛。(野外的环境和人工环境差异极大,同一物种在野外和人工环境下的状态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五、毫无纪律?
说起臀点脂鲤属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水中群狼,会一拥而上撕碎猎物,没有一点纪律。”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大家仔细看过臀点脂鲤群猎的视频就会发现:每次行动时都会有一两个“侦察兵”先上,确定适合狩猎之后,大家才会一起上。

六、食不食人?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最关心的,有人把食人鱼描述成“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怪物,也有人把水虎鱼描述的亳无威胁性。
事实上水虎鱼是当地咬伤人最多的一类鱼,被大型的锯脂鲤属或臀点脂鲤属袭击之后少一小块肉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被咬掉手指脚趾的也大有人在。

至于它们袭击人的原因主要有这些:1.繁殖期自卫护巢,当地居民在捕鱼时如果入侵了水虎鱼的巢穴,它们也会出于自卫护巢的目地袭击人,因为这种原因被袭击的渔民很多。


2.水虎鱼有在路过的猎物上挖肉揩油的习性,过河的人或者牲畜被当成猎咬掉一块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3.水虎是靠视觉和感知振动捕食的,可能会把在河边洗手或游泳的人当成落水的小动物从而发动攻击。4.水虎鱼的数量庞大是当地很常见的食用鱼,与渔民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出于被捕后的反抗经常有渔民因为操作不慎而被咬伤。


至于把人啃成白骨,确实有把尸体啃成白骨的案例。不过水虎鱼目前很少有明确的杀死健康成年人的记录(还有一些杀死醉汉和儿童的记录),那些所谓的“杀人纪录”多半来源不明,可靠性很低,很大概率是把溺亡遭啃食的尸体误认为是水虎鱼杀死的。
七、极限体型
水虎鱼的极限体型可能比大部分路人想象的要大,三种最大的水虎鱼极限体型均可达到甚至超过50cm。 臀点脂鲤Pygocentrus piraya(胭脂水虎)有号称61㎝,5.9㎏的巨型个体。甚至还有一个号称7kg的巨型个体。


菱锯脂鲤Serrasalmus rhombeus(黑食人鱼)有一个号称60㎝,6.5kg的垂钓记录。不过在拍摄时明显借用了角度,数据的真实性严重存疑

曼氏锯脂鲤Serrasalmus manueli(辛古水虎)最大体型记录为51㎝,3.85kg

就连最常见的红腹水虎,保守极限都可以长到33厘米。
八、物种入侵
其实水虎鱼并没有能力在我国成为入侵物种,因为它们不耐寒,气温低了就直接冻死,根本熬不过冬天。因此没有能力在我国的野外形成种群,达不到入侵物种的标准。不过被人为放生到野外的个体,仍有可能在高温季节逞凶一时,在它们被冻死之前不仅会祸害本土物种还有伤人的可能,参考著名的柳州食人鱼事件。因此对于鱼缸中的水虎,我们不能因为不想养就把它们放生到野外,胡乱放生的行为是绝对需要抵制的。

综上所述,水虎鱼在野外非常成功的一个类群,它们数量庞大,面对天敌级别的掠食者时表现惊人。因为它们较小的体型和重多的数量,它们不可避免的会被很多捕食者纳入食谱,但是因为它们有从路过者身上挖肉啃鳍的习惯,它们在“各种被吃”的同时又“各种吃”,这是它们庞大的数量和独特的猎食习性造成的。水虎鱼的生态位是小型掠食者+食腐者+“揩油王”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它们敢主动攻击天敌级别的掠食者,甚至让其中的一些颇为忌惮(比如长尾水獭),尽管那些主动出击绝大多数都是偷袭性质。它们不是嗜血成性的恶魔,面对向它们冲来的捕食者,它们仍会害怕、躲避,但是因为它们独特的猎食习惯很多大型动物身上都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