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黄金=>繁荣
现在应该算是春天,然而老家的天气却是莫名的奇怪:前一周的某一段时间气温涨到了二十多度,穿短袖都热。然而在那之前一直都是十度左右,那种温度是需要穿个外套上街的。然而现在,天气又回到了十度左右。也就是说,这天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就像上面的那句话,虽能大致体会意思,但顺序貌似有些奇怪一样。最近也是观察到了一个小现象:二十多度的天,蜜雪冰城里堆满了人,买饮料的嘛。天气稍冷一点的时候,便没有那么多人了。当然这也符合常理。蜜雪冰城里基本都是年轻人在打工卖饮料,有男有女,女生占多数。二十多度的天,店里很忙,没人休息。十度多的天,人就比较清闲,我就时不时看到戴着蜜雪冰城帽子的店员在门口倚着栏杆想些什么。您还别说,我每次看到的人还不一样,有男有女。你看看TA,TA也会看看你,然后就继续想些什么。人总不能一辈子就在饮料店打工吧!他们是在想这些吗......害,或许他们只是在门口吹风休息吧。
这些天除了一些饮料店,我自然也是去了些其他的店。早餐店,川菜店,新疆菜店,必胜客,华莱士,电脑城,小酒馆......那里的人们都在工作,做着他们平时一直做着的事情,看着就很熟练,感觉他们任劳任怨,而且做这些工作也有些时日了。我想用“勤劳”二字形容他们并不为过。但我总觉得这些地方的人们缺点什么东西。后面我想了想,是那所谓的“烟火气息”。为什么我会觉得缺少烟火气息呢?那自然是我见过富有烟火气息的地方。菜市场,或许是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顾客向摊主问价,顺势聊聊生活。老主顾又来照顾生意了,嘘寒问暖一下。菜市场虽然嘈杂,但氛围还是融洽的。还记得我曾在沈阳的铁西区生活过一段时间,楼下便有一个集市。那里的人多数是朝鲜族的同胞,但每个人都有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当然,烟火气息自然也是不缺的。话说回来,那为什么那些地方会缺少烟火气息呢?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是年轻人吧。年轻人习惯使用线上的聊天工具和陌生人聊天,生活中,估计也只和朋友说说话吧。没有现实中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自然也缺少了烟火气。还有一个原因的话,我想便是年轻人真的很累吧......我见过一对男女,他们开了一个寿司披萨店。一日我早上过去想买些寿司,其实当时应该算快中午了,我和他们聊了聊,当然是关于生活的话题,具体的内容则是我手里的包子多少钱.......他们没有吃早餐,而且估计也是才到店。当时的他们还算挺有精神。但一日我下午去买披萨,他们却是在忙忙碌碌,一言不发。他们必然是劳累的。劳累了不说话,不说话心情就不能放松,心情不放松就更劳累,这是恶性循环。不做也不行,当然是因为生活所迫,需要金钱过日子。工作也是得努力地工作,虽说又苦又累,挣的钱也不够多,也许只是能维持现状,但是真的只是金钱在驱使他们做这些工作吗?我看他们是真的很认真,很熟练地在完成他们的工作,至少菜品的味道还是在线的。这或许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最可贵的品质,勤劳和真诚。大一的时候,我和来自加蓬的大学同学聊了聊,他说中国人都很友善,他用的词是“friendly”。我想这个印象确实很符合多数国人的样子,尤其对非洲友人来说,这个对国人的评价并不为过。我想我们可能并不比日本人“邪道”,也不比韩国人可以创造那些偶像潮流。但凭借着我们那最踏实,最可贵的品质,国际社会不可能没有国人的影子。在中国迎来伟大复兴之前,我们或许该好好对待我们身边的劳动人民,该好好对待每位朝九晚五的打工人,因为祖国在走向繁荣之后,他们都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