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娱!轰轰烈烈的选秀节目过后剩什么?出道≠成功 业界点出这问题
深深的一鞠躬,不仅是对支持的粉丝与观众表达感谢,也是对选手们、战友们的深深致敬,从征选、经历淘汰到最后得以生存甚至成功出道…然而在掌声过后,练习生脱下制服,得到的又剩什么呢?

对于选秀节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节目中总是会有新鲜的人事物掀起讨论,无论是佛光队长、顶级ACE、国民初C还是Wink担当等,制造出一位又一位的话题性人物,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也让练习生在角逐出道竞争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正当练习生以为,只要带着热情与努力就能在节目中一次又一次的生存下去时,大人们的交易、公司间的权益利弊,都让练习生成为如意算盘上的棋子,虽然被揭发后总会唤起众人的关注,但被夺走的梦想以及来不及的出道,都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

然而被夺去梦想不会重来,但一样的手法、一样的问题却还是有可能不断发生。先前才传出因在Produce系列等节目中,发生造假争议入狱服刑的安俊英PD又回到了Mnet,引起许多网友的不满。
尽管对造假争议有多少的不满,观众们依旧还是无法放弃对选秀节目的热爱,而节目组似乎也抓住了这样的特性,从当初的《Produce》系列,到刚结束的《Boys Planet》,几乎一模一样的节目进行模式,依旧掀起了大家的关注与追节目的热潮。

事实上,从节目中不断爆出造假争议来看,也意味着演艺圈环境与生态的变化,比起从0开始培养新人,不如透过节目增加话题,并借着由国民、观众投票选出的信任感,把出道权交给观众,拉近粉丝与未来即将成为艺人的练习生的距离。

此外,节目中最不能缺少就是份量与剧本问题。透过收看节目,观众也会慢慢意识到部分参加者的节目份量相当的多,被赋予独特叙事性及镜头练习生不再是少数。
而这样的操作手法,也间接影响了观众对投票产生的结果,看似没有实质上、数据上的不公,但依旧引发争议,只改善投票争议,但节目结构与操作上依旧是原地踏步的情形。

根据韩媒《韩国经济》的报导,在韩国演艺圈中的练习生体系下,资源相当不平衡,甚至还是会出现人力不足的现象。根据业界人士透露:「宛如求职者般,大部分的练习生还是倾向于大型的企划公司,因此中小型企划公司很难找到适合的人」并透露,甚至在出道前若是没有适合的人选,则会从其他所属社中购买练习生。

而选秀节目似乎正是许多中小型企划公司的救星,由于大型企划公司的所属练习生们不太会出演选秀节目,因此制作组也锁定了以中小企划公司为主,来邀请参加节目,不仅可以解决公司苦无资本培养练习生,也解决了电视台在邀请不到练习生参加节目的情况。

虽然参加节目只是开始的第一步,但随着赛制进行,4-6月的节目进行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若是能成功在节目中脱颖而出,练习生未来的规划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毕竟所属公司原有的出道计划都有可能被推翻。
此外,限定团的签约期限也是问题之一。《Produce》第一季组成的I.O.I的合约期限是1年,之后在第二季出道的Wanna One是1年6个月,然而随着人气不断堆叠下,节目组也发现了从中庞大的商机,因此合约期限也越延越长。

一年半不够?那就再加长下去吧!从IZ*ONE开始,签约年限更是从2年6个月起跳,而因造假争议被迫提早解散的X1的合约期限更是足足有5年之长,2年半完整的全体活动,2年半可以同时进行个人活动等。
事实上就有歌谣界的相关人士指出「如果能加入出道组,那便是练习生个人职涯上的最巅峰时期,但在最高的全盛期结束后,回到原公司的进行计划与安排,基本上都系由所变动」。

若是先前没有出道过的艺人,有很高的机率是个人活动或重新组团出道,但若是原本就有团体,而团体也尚存的状态,理当会选择合流,再以原团身分继续活动。

但由于经历过了限定团体的出道过程,因此人气与知名度上也会有了不同的变化,因此最后还是有无法回到原团或是直接进行个人活动,而原团体也没有因为节目人气分红而受益,依然无法继续长期活动。对此练习生的出道与否不仅影响了个人生涯,也影响着公司对于艺人的企划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