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的读音是读qiang羌还是读jiang疆?
大家好,我是之路,做这个这个视频的来源是因为争论的问题,虽然教育部已经规定好读羌,但是各个高校的教授依旧不能统一,仍旧有少部分认为读疆,台湾那边的读法也是以疆字为主。看了很多资料,刚看完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像是猜谜,并且是一个没有对错的猜谜,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谁也不能不能说服谁。现在,我有了确切倾向。这个问题看似是简单的读音问题,其实是如何理解将进酒中将的问题。理解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如果读将(羌)进酒就是请喝酒的意思。如果读将(疆)进酒是将要喝酒的意思。这里的细微差别是语句中存不存在间接宾语,这个喝酒动作是主语我来完成的,还是间接宾语你来完成的。先说我的观点,我倾向于是读羌,理由是,我对“将进酒、杯莫停“的解读是劝酒、敬酒、灌酒,想灌醉别人的意思。英文翻译是request,要求,含有强迫意思。就跟请让开中的请意思相近,和将伯助予(请你帮助我)意思相近,你不让开,你不帮助我,我就会生气。同时,洛阳话里面的qiang羌,是表示“确定、一定”的意思。在文中表示“别人一定要喝下酒”还是劝酒、灌醉别人的意思。都符合后一句“杯莫停”“不要停下来的意思”。都是劝酒文化中,不喝醉不给面子的意思。当然,现代人一定要摒弃这种有害健康的文化。结合我的家乡文化,我的家乡是白话,参杂客家话和粤语的一种中间地带语言。庆祝的聚会,都是读请酒,请吃酒,请饮。当然,是中文的请客的意思,就像英语的祈使语句,有洛阳话一样表示“一定的、一定要”的意思,也有请客的意思。并且,我们那边的话,根本就写不出来,参杂了壮语,壮语之前没有文字的。敬酒文化也很有意思,就是酒坛明明就在我手边,不需要你来给我倒,但是你就偏偏给我倒了一大碗,让我一定要喝下你倒的酒,你自己倒自己喝的酒不算是来参加聚会的意思。
同时,jiang疆字的读音也很有市场,也有较多人赞成,有的人翻译为拿起的意思,有的人翻译为且的意思,两个意思不同,但都是读作jiang疆。读作jiang疆的人,依据百度百科中是“从寸,表示与手有关,本意,将领,带兵的人”这条意思,这UP主就是说,强调将都是和手有关的意义。而诗经中的羌是请求,和手关系不大,认为羌的读音属于孤例,除诗经外,其它音都读疆,只有将子无怒等诗经文读羌。
接着翻找了《康熙字典》。古文写作”𢪇”,古代的音标书《广韵》《集韵》《韵会》对”𢪇”,都读作良切,那么良切对应的是疆。【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就是将领,带兵的人。有的人说还有渐渐的,表趋势,将要意思。这里没有直接写明百度百科上“从寸,表示与手有关”的解释。唯一和手有关的解释是:【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背景故事是,回家的路上车坏了,要把车带回去的话,就要把车扶持回去。不扶持大车。这里也很有疑惑,因为另一个up认为,这里还是一定的意思,不一定要这大车子。
然后认为与手有关的意思就是,又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就是奉行、遵守的意思。《胤征》中的背景故事就是,周天子统治下的一个诸侯国胤国治理混乱,胤王不遵守周天子朝纲,整天饮酒不理政务,扰乱了天道的运行,导致星象异变,星象异变又就导致该地区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另一个诸侯国就承接周天子的命令,代替周天子来讨伐胤王,让该地区恢复原本的天道运行,让人民安居乐业。
里面的承接、遵守意思,虽然承接跟手有一定关联,但是遵守就没有和手多大关联了。
并且,《康熙字典》字典特别注明,”𢪇”/“将”在古代的音标书的读音,【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𠀤音鏘。請也,幾願辭也。就是羌音,表示“请求、希望、一定”等祈使意思。还是引用【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还有疑惑就是,“从寸”来自哪里。打开说文解字,前面刚打算都没有说从寸哪里来,最后一小段有解释:“从寸。必有法度而後可以主之先之。故從寸。醬省聲。卽諒切。十部“。就是说,从寸的解释,和我在康熙字典中猜测一样,最靠近的意思是“将“解释奉也承也,“奉也承也”延申义从寸,引申与手有关。疆刚开始没有和“手”这意思产生关联,只有做奉承这个意思后才和手产生关联,之后才把疆逐渐强化与手有关联的词汇,而弱化原本的“将帅、遵从、将要、甫始”等的意思。
最开始是东汉(121年),存世最早的说文解字版本是宋代开始写,元代成书。而我们“从寸“的解释是清代陈昌治刻本的。
打开古汉语字典,疆音③〈动词〉拿;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果品酒馔只顾将来。”。“好酒好菜只管端上来“。和将进酒的意思非常像,就是由于奉承意思延申的与手有关,动作带有恭敬意思,端、承。结合文中语境意就是恭恭敬敬地拿、持、端。同时,我们注意到,这里翻译还是带有”请求、希望、一定“这类意思。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李小二道:“官人请甚客?”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
最具有争议性的就是“将食之“。

中文解释意思是。拿,取。英文翻译过来是tryed to。还是“想要、希望、努力达到“的意思。没有翻译take。举例的人自己都自相矛盾,上面说着take,但是自己都不使用take,还是用try to。
故事背景: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匡章说:“陳仲子岂不确实是诚实廉洁的士,住在陵,三天不吃东西,听不到,看不见。井的上面有李。这里有两个翻译:有李果(掉在地上的),虫子吃了一半,陳仲子爬过去希望吃下它,吃了几口,这样之后耳朵听得见,眼睛看得见。
有李果(掉在地上的、或者还在树上),虫子吃了一半,陳仲子爬过去拿取,吃下它,吃了几口,这样之后耳朵听得见,眼睛看得见。
这里有两个争议。将是翻译希望还是拿取。陳仲子吃的之前有没有“拿、取的动作、take“,有没有”想要,打算,一定try to“这个祈使想法。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两个意思都有,还是只有其中某一个,只有一个意思的话,又是哪一个?
我的观点就是,将表达try to的意思,就是将要,想要的意思。Take的动作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们不理会,不管是直接咬还是拿过来咬。同一表示为想要咬,打算咬。
读音问题。就是读疆,将要,想要,希望,翻译为try to。
这时,又出现了矛盾,将食之读疆,为何将进酒读羌。两者句式一样。
我们进行语法分解。将进酒英文 I make you drink (wine). [我]请[你]喝下酒。将 祈使动词 进 动词 酒 宾语。you 间接宾语。
如果将进酒翻译为 you take wine and drink it 你拿起酒喝了它。感觉不对。应该文言文表述是“将酒进之“并且酒也不能单单拿起来,需要拿起酒杯,文言文应该为”将罇进酒“翻译为 you take the cup and drink wine。这样说话,估计没人这样说,直接说you drink wine。不需写出“take 拿的”动作。
总结得出,将进酒 翻译 请喝下酒 。不管过程是你拿酒杯着喝下酒,还是我拿着酒杯灌你喝下酒,反正就是必须喝下酒。
回到问题:将食之读疆,为何将进酒读羌。两者句式一样。
看起来一样,其实不一样的。将进酒是 某人使某人做某事(sb make someone do sth) 将食之是 某人打算做某事 (sb try to do sth)
所以不一样的意思,就是一个读羌 一个读疆
将食之英文翻译I tried to eat some of the fruit . tried to 英国翻译是状语,美国觉得是宾语。不管如何,不是祈使动词,


自此,从目前来看羌 疆算读音分清楚了。
但是bug却是越修越多。修bug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的bug。
如 (作者:魏学宝,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

综上所述,将进酒的读音在近代来,直到现在都误读为jiang,当代就正本清源读了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