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中国科幻”那些事

2020-03-28 18:54 作者:风月无关时  | 我要投稿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论科学》

如今再说到刘慈欣和科幻,说到《三体》,很少有人不知道了。

正在筹备中的《三体》动画概念宣传视频(截图)
正在筹备中的《三体》动画概念宣传视频(截图)

2015年,《三体》获得堪称科幻领域诺贝尔的雨果奖,刘慈欣作为首位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人广受关注。目前,《三体》三部曲在全球范围内出版19种语言版本,销量突破2100万册,对于一部偏小众的科幻作品而言,这种“火爆”程度在全球出版市场是现象级的。

一些国外版本的《三体》,包括日语、英语、韩语等版本

人们赞叹于刘慈欣的文字和想象力,刘慈欣却认为传统文学对文字的力量近乎崇拜,但这种崇拜在科幻面前是软弱无力的。

2016年,女作家郝景芳以《北京折叠》荣获雨果奖,成为第二位荣获雨果奖的中国人。

2019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作品的《流浪地球》更是以46.55亿的票房拿下了全国票房前三,人们纷纷评论说《流浪地球》打开的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

《流浪地球》2000年首刊于《科幻世界》杂志

当人们都渐渐开始将目光移向科幻时,并不知道,不管是刘慈欣的《三体》《乡村教师》还是《流浪地球》等,最开始都是在一本叫《科幻世界》的杂志上发表的,这本1979年创刊于成都的科幻杂志,2000年曾经以发行量40万册达到世界之最。

一、从一本科幻杂志说起

由于大家并不知道《科幻世界》,有媒体对此感到惋惜,发了一篇名为“《三体》大红大紫,连载它的《科幻世界》却被降维攻击”的报道。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1979年,人类第一次读到了来自宇宙中另一个世界的信息。天体物理学家不顾警告,与外星文明进行了首次对话。

同样是1979年,几个中国人在四川成都创立了《科学文艺》(后改名《科幻世界》),不管是叶文洁还是当时创立杂志的人们,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能为这个国家乃至世界带来什么……

曾经的《科学文艺》(1979年),后来的《科幻世界》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科幻小说与科普小说的区别,以至于很多科幻小说的情节遭到批判。在一片挨打中,《科学文艺》成为了唯一的火种,其他科幻类报刊纷纷停刊。

科幻小说家叶永烈的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曾写过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被恐龙蛋,并成功孵化出恐龙,这一情节当时被批判成了“伪科学”。时隔十多年后,《侏罗纪公园》在全球热映,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从河南发现的恐龙蛋中破解了部分遗传密码……对比往昔,无比唏嘘。

叶永烈《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

科幻小说家叶永烈的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曾写过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发现被恐龙蛋,并成功孵化出恐龙,这一情节当时被批判成了“伪科学”。时隔十多年后,《侏罗纪公园》在全球热映,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从河南发现的恐龙蛋中破解了部分遗传密码……对比往昔,无比唏嘘。

“要是我们也停刊了,中国就没人搞科幻了。”《科幻世界》曾经的总编谭楷认为,只要一个民族还有好奇心,还能仰望星空,这个民族,就还能搞科幻。

读者珍藏的老版《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杂志社内,墙上:科学·幻想·发现,六字尤为瞩目

对于普通人来说,姚海军这个名字也许陌生,但是对于科幻迷来说,姚海军这个名字不算陌生。翻开《三体》一书,也许会忽略开篇不到千字《写在“基石”之前》的序言,但不可否认,姚海军作为编辑,可以称为刘慈欣背后的男人。

中国科普界的元老董仁威称姚海军为“科幻掘金人”,与刘慈欣位列中国科幻四大天王的作家韩松则褒奖姚海军为“中国的坎贝尔”。(注:中国科幻四大天王分别为刘慈欣、韩松、何夕、王晋康)

约翰·W·坎贝尔: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开山鼻祖,一生主要工作是主编《惊险科幻小说》杂志,培养影响了一大批科幻小说家。

借着参观《科幻世界》杂志社的机会,我拜访到了副总编姚海军。从1998年到科幻杂志社工作,到今已有21年,21年间,他见证了科幻世界的起起落落,更见证了中国科幻如今的崛起。他说:科幻世界为中国科幻保留下了最后一星火种,并以四川人特有的执着,化青春铸火箭,在1997年将中国科幻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就如同刘慈欣笔下那个从贫苦乡村走出的水娃,最终架起太阳风帆,将人类的目光引向浩渺星空。”

姚海军(左)和刘慈欣,照片是我从姚主编送我的一本书里找的,翻拍得还算清晰哈哈

许多人只知雨果奖,却不知银河奖,在获得雨果奖以前,刘慈欣曾连续八次获得银河奖,作为中国科幻的最高奖,银河奖由《科幻世界》主办,已有30年历史。作为中国科幻第一奖,银河奖却是在中国科幻走入低谷时成立的。通过这个平台,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一大批科幻中坚成为中国科幻天空的明星。

1986年,首届银河奖现场 ,图片是杂志社工作人员提供的

1985年,《科幻世界》的前身《科学文艺》和《智慧树》为鼓励科幻创作,提升创作水平,也为解决刊物捉襟见肘的稿源问题,共同发起了第一届银河奖征文,此后,由于《智慧树》不久后便停刊,银河奖便一直由《科幻世界》独家主办。

回顾2015年,刘慈欣打电话告诉姚海军自己获奖的消息时,姚海军心中除了高兴,其实还有一部分难言的复杂。“明明早在《三体》以前,刘慈欣就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也获得过不少奖项,可见人们对他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中国科幻的认识也比较片面。”

中国有自己的最高科幻奖项,也有自己的科幻大本营,就在成都,可是却要因为一个国外的奖项而闻名于全国,在不少人看来,是不甘的。除了刘慈欣,从《科幻世界》走出去的优秀作家非常多,囊括了国内大部分知名科幻作家。

四川是我国科幻产业当仁不让的重镇。而成都,是科幻迷心中的圣地。像首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说的那样,四川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

一到寒暑假,总是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幻迷到《科幻世界》杂志社打卡,参观(图片其实是杂志社的仓库,一般人不让进的~)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政府、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传媒集团、四川科幻学会以及银河科幻联盟机构及联盟代表,正式代表成都申办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

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最终举办权将在2021年华盛顿举办的第79届世界科幻大会上,由世界各国参会代表投票决出。若成都申幻成功,期间将举行世界最重要的科幻作品大奖之一——雨果奖颁奖晚会。

二、科幻,一直都在指引着我们仰望星空

人类的渺小就在于:当人类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过去,我们抬头看月亮时,看到的是一秒钟之前的月亮,抬头看太阳时,我们看到的也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浩瀚宇宙太多星系,它们离我们越远,我们就越只能看到它们的过去。

虽然仰望星空只能看到过去,想象的天空却总是会出现一些对未来的奇妙设想,这些设想有时甚至像预言。《科幻世界》的明星作家(隐约记得是韩松)曾在小说中描写了美国世贸中心遭炸弹袭击和飞机撞击的情景,一年后的9月11日,美国发生了911事件。

北京大学中文系邵燕君教授曾表示,科幻文学其实是最严肃的文学,因为它表达的是中国人最深的现实焦虑。翻看中国科幻早期的历史,会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

《月界旅行·辩言》 鲁迅·著

1903年,还没有用笔名的周树人翻译了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作者)的著名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并附上了一篇《月界旅行·辩言》在全书开头,辩言中写“经以科学,纬以人情”“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诸言语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只可惜当时影响甚小。

除开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目前发现最早的本土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由荒江钓叟写的《月球殖民地》小说。

老舍于1932 年撰写的小说《猫城记》,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恶托邦小说。主人公因为厌恶国内政治毅然来到火星,但在以猫人为主体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颓废、保守、冲突和不求进取。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忍无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经认为是腐败丛生的地球。

中国的科幻也许开始较晚,但始终有人在努力,在坚持,正是因为这群人的坚持,才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我很喜欢姚海军老师说的一句话:科幻文学只是提供一种在局促中生出广阔的理想,我们最终还是离不开现实的世界。科幻将未来无数的可能展现出来,让我们可以摒弃不好的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我看到了我的爱恋

我飞到她的身边

我捧出出给她的礼物

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时间上有美丽的条纹

摸起来像浅海的泥一样柔软

她把时间涂满全身

然后拉起我飞向存在的边缘

这是灵态的飞行

我们眼中的星星像幽灵

星星眼中的我们也像幽灵

——《三体》

写在结尾:文原来是我在一个公号上发的,根据一些采访和资料整理来的,作者是本人,所以要是在其他平台看到同样的文章,可别轻易误会是抄袭哟,图片的话,来源有些是我自己拍的,有些是来源网络。

本文与初次发表有所删改,初衷不变,只是希望大家更多地知道一些关于科幻的事,我也是亲自去杂志社走了一番才知道了更多的事,但论及相关专业,我显然谈不上,不过是当时作为媒体人的角度去呈现了一些非常浅显的事实,非常欢迎友好的指正以及讨论~~

你所不知道的关于“中国科幻”那些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