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级逻辑课(一)

2020-03-28 18:35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为什么有些话我们认为合理,有些话却不合理呢?

比如,“今天下雨了,所以我感冒了。”或者,“这家的饭菜很好吃,我都吃得撑到了。”这通常认为是合理的。

可是,“今天下雨了,所以我吃得撑到了。”这通常认为是不合理的。

这就是逻辑需要给出的答案。

逻辑,是人们的感性经验趋于一致的判断。

“今天下雨了,所以我感冒了。”这句话中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感性经验,“下雨”和“感冒”。如果某一个人从自身经历中发现,这两个感性经验总是同时发生,并且具有不可变更的先后顺序,就会将这两个感性经验合并在一起。于是就得到了,“先下雨,后感冒”,一个全新的感性经验组合。如果这个感性经验组合,也是另外一些人的亲身经历,它就成为这些人共同认可的一致的判断。

如果说,“我感冒了,所以下雨了”。它也可以是某一个人的亲身经历,从而成为这个人的感性经验组合。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先感冒,后下雨”,这个感性经验组合却是难以经历的。于是,这个说法就不能成为普遍一致的判断。

由此,逻辑也就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内容。一个是“单一感性经验”自身,另一个是“感性经验组合”的内在联系。

单一的感性经验,总是来自于个人的亲身经历。如果这个个人的感性经验可以扩展为更多人的相同感性经验,它就被称为“单一的类”。此时,个人的感性经历与同类的感性经历就是一致的。

感性经验组合,由多个“单一感性经验”按照一个不可更改的顺序组成,它需要有一个前提。组合中的“单一感性经验”和组合顺序都必须严格保持不变。并且,这样的感性经验组合,常常需要经过很多次的个人亲身经历后,才最终形成。

当以上这两个部分形成后,它就会转化为我们的“知识”,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快速地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感性经验。



初级逻辑课(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