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17课(4)

2022-05-02 22:59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瓜分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借口两个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于1897年派舰队强占胶州湾。继德国之后,19世纪末,俄、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分割中国的一种形式,使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甲午战后,中日签定《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给日本。六日后,俄、德、法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日本则趁机勒索清政府三千万辆白银作为赔偿。日本为归还辽东半岛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既矛盾又勾结的产物,也成为后来1904年日俄战争的原因 。

《请和使谈判之图》与此同时中国宣布放弃了对朝鲜数百年来的宗主国地位,导致多年后日本并吞朝鲜。辽东半岛割让后因三国干涉还辽未成。  

势力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殖民地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掠夺形式。是帝国主义国家凭借其军力和经济力量控制某国领土的一部或全部作为进行经济掠夺或政治侵略的特殊地区,不许他国介入。为了保证在该地区的优先权或独占地位,帝国主义国家往往迫使被侵略国家订立某种条约,以保证不将该地区的利益转让给他国,或者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订立条约相互承认对方的势力范围。

 

租借地:近代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以租借的名义在中国暂时取得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主权,在租借期内,仍属于中国,使用、管理权让予租借国。它是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方式之一。租借地多设在海港、要塞地区,成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根据地。其经济形态属殖民地经济。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主要有澳门、九龙、胶州湾、旅顺、大连湾、威海卫、广州湾等处。其中以葡萄牙人窃据澳门的时间最长。 定哥提醒注意区分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这便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妥协性: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所以生产发展中受到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的阻力,同时有时候又要依赖这两股敌对势力统治者,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这两种势力,做出一些退让,以消除争端。这就是中国或者半殖民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概念解释 第17课(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