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虫记·青川·西阳沟·20221012 (5)


原记录于西藏和尼泊尔。体型较大,绿色,触角浅褐色,第一节黄色,外侧有红纹,头部在触角下有两条细长的黑纹,胸部侧面有三个黑点,前翅翅痣有一个明显的黑点。前后翅前缘横脉自基部至端部逐渐由黑色变为绿色,其余横脉多为褐色。前翅后缘基部两条交叉的褐色横脉构成一个角状暗色纹。

头部正面无黑色斑纹,躯干背面正中有较粗的黄色条带,复眼后有延伸到前胸前半的红色纵带。前翅纵脉绿色,横脉黑色,后翅横脉不全部黑色。后翅横脉的颜色可以用来区分近似种,但实际上前翅横脉全黑的叉草蛉并不多。

常见种,广布于古北界和新北界,体型较小,翅脉黑白相间,其黑色区域的位置似乎是较为稳定的。阶脉的数量、位置也都比较稳定。

存疑,较为独特的种类。躯干几乎完全黑褐色,腹部背面色稍浅。触角和足胫节末端以前浅色。触角极长,据文献记载,是体长的4倍。翅有明显且发达的黑色斑纹,近端部的黑斑尤为宽大,除端部和中部的大黑斑外,臀角另有一条小黑纹,此特征与澳洲的 M. decorosa 近似。

存疑,原记载于澳大利亚南部,其体色与斑纹与图中个体基本一致。翅有三个清晰的黑斑,此特征在国内已知的种类中不存在。

存疑,雄性通体黑色,翅烟色。腹部末端如图所示。尽管如此,我仍不能确定这个物种是否有效。

广布种,比较普通,如图所示。

未定种,关于这个类群的资料有点一言难尽。这是一类肉食性的瘿蚊,其幼虫会捕食其它瘿蚊的幼虫。

未定种,较为细弱,似沼大蚊,但翅脉非常独特,端半部有较多的横脉和分叉纵脉,如图所示。

头部、腹部、后胸黄色,有黑色中纵线;腹部侧面亦有黑色纵线。前中胸背面黑色,有灰色和棕色条带。足股节大部黄色,股节末端以下黑色。翅斑纹复杂,如图所示。

前翅颜色独特,翅痣和部分翅脉深色,容易辨认。

存疑,灰褐色,翅除翅痣外无明显斑纹,翅痣颜色稍加深,不明显,触角深色,念珠状。

未定种,体色较暗,如图所示。

存疑,本种与广布于欧洲的 E. ocellare 极为近似,但翅的斑纹多而杂乱,只在基部可以隐约看到眼状斑,近端部的眼状斑几不可见。

存疑,未定种,细弱,颜色如图所示。

未定种,本属种类过于繁多,超出我目前的能力范围。

未定种,躯干黑色,翅透明,足黑色,各足腿节基部、中后足跗节褐黄色。

未定种,通体浅色,无深色斑纹。

毛被相对较少的粪蝇,足蜜红色,但前足股节背面黑色。雌雄复眼均不在背面交接,额红至黑色。幼虫栖息在粪便中。

存疑。前翅前缘和基部(包括上、下腋瓣)带棕黄色。躯干青黑色,有厚薄不均匀的粉被。指名亚种产于美洲。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如需问虫,请用私信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后续的修改、增删、合订等将统一发布在我的个人网站:www.liudayadan.com。如需按分类地位查阅,可以考虑去网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