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离开欧麦拉丝的人
如果说厄休拉·勒古恩的《一无所有》在警示人们,那她的《步出欧麦拉斯的人》就是在给人以慰藉。
《一无所有》中出现的情节,学术压迫、学术剽窃、zz压迫、zz手段,我十分感同身受——你要在我身边,我当场就能为你数出一二三四例来,甚至还能加上一种男主人公未曾受过的歧视——这在等国官本位浸淫下学术圈里没有才不正常。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明明我在充满暖气的屋子,明明我不胆怯,一边看、我却一边忍不住全身发抖,甚至不停地想生理性呕吐。或许我心知肚明,这些事情过去在我身上发生过,未来也会继续在我身上发生。后来发生的一些事印证了,后来我做了很多决定,按下先不表。
昨天发生的深圳地铁事件突然让我想到《步出欧麦拉丝的人》。在深圳地铁的女士优先车厢里,一位女士大声斥责坐满了座位的男士没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让座,到视频结束也没有男士站起来。按我的亲身经历,在深圳的几个月的时间里,的确深圳地铁的女士优先车厢里的男性,甚至比普通车厢里的还要多、男性占比更大,似乎很夸张,但又没有夸张。
《步出欧麦拉斯的人》很短,是当年的星云奖得奖作品。厄休拉开篇用很长的篇幅细致地描绘了一座繁华快乐的城市中所有居民的幸福生活,那是真正的幸福,那可以算是人类理想的生活。行文过半,一个残忍事实被揭开——整座城市的繁华都建立在对一个关在阴冷潮湿的地牢中的弱智小孩的奴役下,而让弱智小孩回到日光中,所有繁华又将不复存在。
城里的居民都知道这个事实。在他们能明事理的年纪,他们被带去看过这个小孩。他们看后无一不哭着跑回家或者愤怒到说不出话,为这个可怜的孩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把眼泪流干,而后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甚至还因此欣喜于自己人性中的崇高,于是余生更加心安理得地接受幸福的生活。
只有少数人,只有少数几个人,“在看了那个小孩之后不哭泣也不愤怒,甚至根本不回家。还有些时候,有少数的大人们,他们会沉默上一两天,然后离开家。......他们离开欧梅拉斯,走向城外的黑暗,不再回来”。他们会沉默地、孤独地、不停地走,放弃繁华、迈向荒野,再也不回来。
我也将离开欧麦拉丝。悄悄地。
我知道身边的人可能不会,在乎的人也不会,我都知道,所以我只能不惊动任何人,悄悄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