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11.4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3)

2022-10-28 11:0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英国的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1]是资产阶级最忠实的辩护士,是现代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美国的一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曾对凯恩斯作过这样的评价,他说:“我们可以驳斥凯恩斯提出的个别命题,但是如果我们推翻他的整个体系,那我们便会错过挽救资本主义的最后机会。”[2]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那样推崇凯恩斯的“理论”的原因。正因为凯恩斯的“理论”在资产阶级看来,具有挽救资本主义的作用,所以它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便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据凯恩斯看来,经济危机决定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或心理“规律”:(1)消费倾向;(2)资本的边际效率;(3)灵活偏好。在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凯恩斯特别强调资本的边际效率的作用,他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为了揭露凯恩斯的危机理论的反动实质,必须首先了解以上他的所谓三个基本的心理“规律”。

  所谓消费倾向“规律”,凯恩斯是指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欲望也在加强,在收入增加的部分中,人们用于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而用于储蓄的部分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消费需求的不足,即对消费资料需求的不足。

  个人消费需求不足,可由投资的增加来弥补,首先是由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来弥补。但是,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投资需求的增加,要受资本“边际效率规律”的限制。

  所谓资本的边际效率,凯恩斯是指资本家对于资本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即对新增每一单位资本的预期的利润率。而资本的“边际效率规律”则是:在技术装备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就降低。当资本的边际效率降低到利息率以下时,资本家就停止投资。至于利息率的变动,凯恩斯则认为是受“灵活偏好规律”制约的。

  所谓灵活偏好,他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产的心理倾向。因为人们有货币在手就比较灵活,可以用货币增加消费和预防危险,也可以用货币进行投机,所以人们也就偏好货币。而“灵活偏好规律”是指,在货币的供给一定时,利息率受货币的需求决定,即受灵活偏好决定。灵活偏好越强,则利息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凯恩斯是怎样以他的所谓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来建立他的危机“理论”的呢?

  凯恩斯认为,当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周期的高涨阶段以后,由于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在降低,但这时资本家对于资本的未来收益还非常乐观,以致不顾资本的大量积累和生产成本的日益提高,仍在尽量增加投资。一旦幻想在过度乐观和过度买进的市场上破灭,有组织的投资市场就为极度悲观的气氛所笼罩,资本家受这种气氛的支配,又过分低估了资本的未来收益,于是造成了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随着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资本家对于未来失去了信心,这就必然促使灵活偏好加强,从而使利息率提高。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和利息率的提高相伴发生,就会使投资迅速下降,生产急剧缩减,失业大量增加。这就是凯恩斯对于危机原因所作的极其庸俗的解释。

  不难看出,凯恩斯的这一套离奇的论调,并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它不过是前面已经批判过的各种滥调的拼凑和翻版。

  凯恩斯把危机的原因归结为由“消费倾向”、“灵活偏好”这样一些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个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注:

[1] 1883—1946年。

[2] 戴维·麦柯德·赖特:《凯恩斯经济学的前途》。

《政治经济学概论》11.4 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