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道德经第七章学习心得

2023-01-30 15:10 作者:MrRain98  | 我要投稿

道德经讲解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们来看前两句。“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天地永远都存在。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长时间的存在。这里的逻辑有点跳跃,人们可能会困惑,为什么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能长时间存在呢?王弼给出了这样的讲解:“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他说,在意自己的存在就会与其他事物产生冲突,不在意自己的存在则万物都来为你服务。我们想想看,如果我们自己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发现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无法做到,是不是就会想要从其他人那里挪用资源呢?可能是借钱,可能是找关系,也可能是借用别人的精力和时间。总归总会让别人付出一些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这里难免就会产生冲突,毕竟我们受益了,但是付出的人受损了。所以为了化解这种冲突,我们才会同样的付出自己的一些资源,形成与对方的利益交换。但是天地恰恰相反。天地从不让世间万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做什么事情,反而是提供了天下万物生存繁衍的环境。而正是因为如此,天地万物会想尽办法不破坏,反而会维护他们,因为天下万物都是依托着天地而生存的。所以人们才会看到空气污染,于是要治理。看到海洋污染,所以要治理。看到冰山融化,所以要碳达峰、碳中和。虽然人们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人们自己的生存。但是正因为人们的生存是依托于无私无欲的天地而存在的,因此天地也同样因收益,并且保持着自身的存在。


知晓了天地能够保持长久的道理,我们再来看一下圣人是如何做的。本章第三句和第四句当中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因此,有道的人凡事都让别人占先,反而能赢得爱戴;凡事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反而能够成就自身吗?我们可以想一想古代打仗的将军。什么样的将军受士兵爱戴呢?必然是与军同吃,与军同住,而且懂得体恤士兵,把上面上下来的银两犒赏三军的将军受人爱戴啊。在战场上,受人爱戴的将军也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不惧生死。而正是这样的将军手下的兵,才对将军真的信服,而且十分拥护为了将军疯狂杀敌,甚至可以主动为了将军赴死。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受士兵拥护的将军,不仅因为士兵的保护而得以存活,并且因为士兵疯狂杀敌而建功立业。但是反观另一类将军,高高在上,对于士兵十分的苛刻,只当其为工具,全靠着军法和律令来约束士兵。到了战场上,这些将军也让人把自己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生怕自己死在战场之上。但是最后的结局恰恰相反,不仅没能升官发财,反而很有可能导致士兵哗变,自己身死道消。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张飞。虽然他确实勇猛,能够外其身,但是他却做不到后其身。自己脾气暴躁,不肯吃亏,一意孤行,更是随意辱骂下属,到最后在睡梦中死于手下士兵的刀下。


军队如此,国家更是如此。从古至今,所有的盛世,都是皇上勤恳,一心为民,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所有皇朝的颠覆,都是因为皇上贪图享乐,集全国之财力仅共其一人消遣,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同样的道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当我们自己想要做事的时候,一定不能够想着做这个事情可以为我带来什么,而是应该想做这个事情可以为他人带来什么。同样的,当面对责任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想着逃避,保全自身,而是应该勇于承担,做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当然了,这里不是说不辨是非,做一个老好人,或者冤大头。而是不要强行的争抢自己渴望的东西,也不要去回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当我们不去为了一己之私践踏别人利益的时候,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能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到了恰当的时间就自然而然的来到自己身边了。


最后,我们复习一下整个《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七章学习心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