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平之战两军人数问题?
离谱所谓40万的数字,还有人信啊,史学家已经给出了新的答案 我结合史料提出了以下不合理处 一: 首先,长平之战不是啥生死决战,他只是和秦国争夺城池之争,没有让赵国必须得动员全国士兵参战,其次,赵四战之地,哪哪都得需要兵,不可能边疆不守,赵国那时能有30万之兵撑死 而且他这个动员比例就不对 研究者估计,当时赵国的总人口约为170万或223万,成年男人约40余万或50—60万。可这些成年男子又不可能全都开往前线作战,从事生产和提供军需者必占相当大比重。 所以最后到达战场的充其量20万 其次,《白起传》所言“卒四十万人”“尽阬之”,与“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明显不合常理,有违事实,此前,已经跟秦军鏖战数月,怎么可能保持零损失? 尤其是决战时,秦军竟然只用25000人就切断了赵军退路 另外5000骑兵便将赵军主阵地穿插突破、并实行有效的战役隔 离达46日之久等事实,估计秦赵两军当时交战的部 均已不超过10万人。再经过决战的消耗、饿毙、溃逃 等,最后降秦被杀的赵国军卒,不过万余人 其次便是坑杀之问 所谓坑杀40万纯属扯。现在那些坑里已经表明秦军是将赵军缚住然后活埋而死,,另一种表明为软组织受伤致死而葬,当然也有可能是交战草草掩埋的地方 至于传出来40万人被坑杀的是战国游士是蔡泽,本来就是一群夸下海口的人,怎么可能真相信? 古代有把一当成十的战报,这样看就合理多了,我国统一后人口才2900万,这个时候动不动就四五十万部队太过离谱了,秦统一天下后,最大程度才能50万部队 二: 粮草问题秦的我搜到了,战国,我没搜,秦单兵每月可消耗2.66石, 秦朝统一后赋税是每年一半,一户每年可生产150石。取一半还剩75石,这里就算成赵国每年赋税 赵国人口按最大算,那个时候才两百二三万人,每户为五人,换算一下,46万户。每年可生产6900万取一半每年可收上来是3400万,一月可收入上来28万,如果按40万算,一个月得消耗100万食粮食,别说五个月,一个月都挺不上来。关键你别忘了,这是把军队算进生产者里。赵国肯定不止这一方面,耗粮,全赵国肯定都需要粮,所以这不合理 如果把20万带进去,就会发现合理多了,每月消耗50万食粮食,赵国最多能挺几个月 最后总结长平之战赵战败,赵括有责,但是赵王和赵国该当全责,他们临阵换将,在作战刚刚失利时,就想跟秦国议合,有人提议合众结果被否决了,至于所说的40万,古代有把一说成十的,不知道吗? 秦国统一天下后人口才2900万,战国动不动就四五十万?你觉得合理吗?中国要自强,不是自大。战国时期能动用十几万部队已经是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