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考在职考生应着手备考了
今天是5月9号。自省考密训后更新较少,和大家交流一下,最近这一段时间忙了些什么?
刚刚过去了的5月7号全国统一事业单位笔试完满结束,再之前的国省考面试也尘埃落定。有些要去参加三支一扶考试的同学,也已经准备一段时间了。而我当下5月份的工作就是在为下一年度考试的讲义做标准化优化升级了,也在命制模拟题,积累题库了。
全国事业单位统考的综应科目课程,包括专项基础课和分卷套卷刷题,这个课程我完整地上了两轮。现在参加事业单位统考的省份和城市越来越多,事考越来越规范是个大趋势。目前,综应已经考完,正在等待大家的分数。
而省考面试高峰期间,我主要在教综应笔试,不过也还是抽空带了两个面试班组,一个是结构化面试,一个是考税务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值得开心的是,结构化面试班组同学中,小围的上岸率是100%,大围翻盘的成功率是50%,所以整体上岸率高达90%+,保证了面试主讲老师的整体通过率。今天碰巧遇到了那时带班的教务老师,还跟我说来着,“通过率是真高!”当然,这主要是得益于同学们自己的聪颖和努力。有时候遇到总是要请假,没有办法全身心备考面试的同学,也是无能为力,小围也不一定会上岸。
省考成绩,同学们普遍是70+。在我们班,70分是达标分,基本上都达标了。个别同学69.5之类的,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会躲起来。70以上的,基本分两种,71、72是一类,77、78是一类。展现班级整体成绩是比较靠谱的方式,举个别极端高分的例子,偶然性因素还是比较多。
那么,接下来,还没有能成功上岸的同学,就需要早做准备了。2024年国考需要作规划了。
申论想要提高成绩,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 申论不是玄学,是相对客观的学科。
掌握好了技巧和方法,能够实现在短期内(2-3个月)提升显著的分数的。这里,有三层含义:有客观的成分、有技巧和方法可循、全职备考3个月有明显提升。
二、 申论本身是既定的,打开申论的方式多种多样。
我平常上课,喜欢跟同学们打一个比方。如果把申论看作是一个可见的长方体的话,那么它是一个不会变的物体,而打开这个长方体可以从长、或者宽、或者高等多条线来打开。这么说来,就有6个面也就是6种方式打开一个长方体。这意味着,同学需要依照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性,去寻找一位能与自己相匹配的老师来学习。
对于小白来说,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听着照做就行。但对于已经遇到过多个申论老师、学过多个申论课程,依旧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往往内心是迷茫无助的,各种理论打架冲突却又没有真正掌握好哪一个,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三、 申论学习要注重动笔能力。
申论学习,不是听听课就可以的。即便是小白来上我的申论课,我会从第一天开始强调做题的能力。在我的申论课堂上,我往往会提出三个要求,分别是:听得懂、做得会、写得对。所以,从第一天开始就要写题,而不是光听讲、画一画而已。越是没动过笔,就越是难以动笔。
四、学习申论要有悟性。
申论要不要背?要背诵,背诵是砖块、是基础。但是提高申论成绩不是靠背的。光背是提高不了分数的。在背诵一些基础知识上,更多地要靠思考、靠写、靠抄、靠悟。常常想一想,同样都是XXXX,为什么在这道题目里,要这样处理,在另外一道题目要那样处理。
五、学习申论要有韧劲。
学习是枯燥的,成长是艰难的。一时取得了成绩,下一秒可能换个题型、换个题目,又打回了原形,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人灰心丧气。另一种是,有些同学在每做一道题目就想总结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出来。这叫偷懒,叫形而上学,应该要多拿几道题目去比较。(而为什么老师可以呢?因为老师特意挑选的这个题目本身具有代表性。这又与悟性挂上钩。)遇到这些情形,要有百折不饶的韧劲。
六、学习申论时间要长。
我有时候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长枪理论”,对比一把短枪和长枪,哪个枪膛射出的子弹飞得更远?同学们都会告诉我是长枪。其实就是在说,申论学习被扶持的时间越长,就像飞得更远的子弹一样,分数会更高,而且会更稳定。
为什么会说到“稳定”一词?申论成绩不稳定的同学,本质上是有些题型掌握好了,有些题型没掌握好。在某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一张申论考卷只有5道题,有些能力点总是没有考到。当考到了没有掌握好的能力点时,自然申论成绩就不太好看。
所以,申论学习时间,取决于每天的学习时长 * 学习的天数(频率)的乘积。要么就拉长每天的学习时间,比如考前那一个月,一天11个小时,要么就拉长备考日期,尤其是对于在职考生而言。
想要了解或预约我上线上课的同学,可以早点约了,在主页里面有微信号。很快将会逐一设置2024国考的刷题训练(60课时)、作文专项(15课时)等,也会有系统的理论课程视频备着,后续有持续督学、考前套卷训练等。等到机构线下课频率高起来,自然线上辅导的时间和精力就少了。
我通常想,把线上课打造成线下课那种互动的形式,节奏慢下来,效果提上去,当然人数要降下来。就是充分利用线上突破时空的优势,把线下课程的优势完全搬到线上。这样,必然会更加注重服务。将按照这样一个流程上课:①带着审题、②自己先做、③老师带着做、④总结规律、讲述理论、 ⑤隔天重做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