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老子道德经注》第二十八章翻译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l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王弼: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者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译文:雄,是先的属性。雌,是后的属性。要引领天下必定要置身于人后。圣人把自己置于人后,因而能引领众人。地势较低的地方不追求外物,因而万物自然归附于它。婴儿不任用自己的智慧,因而能顺应自然的智慧。
l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王弼:式,模则也。
译文:式,是模式。
l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王弼:忒,差也。
译文:忒,是差错。
l 复归于无极。
王弼:不可穷也。
译文:无穷无尽。
l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王弼:此三者,言常反终,后乃德全其所处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译文:这三项(指的是知其雄、知其白、知其荣),始终都以与自己的反面作为结束,然后才能保全自己的位置。四十章提到,道总是在事物相反的方面运行。种种功绩都不应去争取,内心要时刻保持清静无为。
l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王弼: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于一也。
译文:朴,是真实朴素的本质。道的本质散开了,就衍生出了众多的道德品行,各类事物也就出现了,就像形式各异的器物。圣人因为把自己朴素的本质都散开了,所以大家都尊他为官长。把善作为老师,把不善作为对比,就能改变旧的风气习俗,然后重新回归到纯一不杂的状态。
l 故大制不割。
王弼: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译文:顺应大道制裁万物的人,是把天下的心当作自己的心,所以无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