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聊到一半会发生什么
上下文语境也是一个必要的考量因素。该男子在明知自己五分钟后有一千万的单子要签,还信誓旦旦的摆出了好好聊天的阵势,没聊几句,就以“我去忙”匆匆结尾。
这种情况,先离开方可以选择的操作有,要么索性晚点加好友,营造一副日理万机的态势,把聊天的可能扼杀。实在忍不住加了,想在视频会议的间隙偷瞄一眼对方的朋友圈,那么在好友通过后就应该先发制人,说明自己即将离开聊天窗口的真实情况。
而非,未入佳境,就杳无音讯。让对方怀疑,手机是不是掉进了马桶。
对比毫无音讯的情况,事先说明“我去忙”,事后“我好了”,可以算是聊天之光。
但是,还有需要考虑的地方。
“我去忙”,是我们有事情做了,充实了,踏上正轨了。可这位和我们聊得不亦乐乎的朋友,是不是需要大概知道,这段聊天空挡会间隔多久,以便自己安排,这个时长,到底去吃饭,还是去睡觉。
而“我好了”,尤其是“终于好了”,仅仅是我们结束苦难劳动后的兴奋呼喊,作为下一段聊天的开场白,就不那么合适了。
一方面,有可能对方正在经历更苦难的劳动,那么这种宣泄无疑对对方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即使对方闲庭信步,采菊东篱。“终于好了”又凸显我们自身的苦难深重,不利于营造悠然南山的聊天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句话,都是围绕“我”展开,一定程度上,就容易落得“欠缺为他人考虑”的名声。
对于这种情况,改善方法就好比写邮件,站在收件人角度,试着把即将发送的邮件重新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