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难得我看完一场电影,《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是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的,而纪录片是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讲真我看不下去电视剧和电影,当初周迅配音的大熊猫都没能让我走进影院。
按照惯例我们回顾一下故事梗概:一个看起来不甚专业的团队(当然后来发现他们叫社团,话说头儿为什么不叫社长叫团长啊?),试图在加拿大举办一场海外春晚的记录。看起来就是这样实际上也是如此。我是绝对不写“在举办的过程中发生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电影里埋下了许多伏笔,都得到了很好的呼应,但也有一点稍微不那么美妙的就是伏笔过于密集,有点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影片中最大的噱头肯定是春晚无疑,讽刺、荒谬是这部影片最大的观后感。春晚从一开始发展到今天,它承载的意义和内涵没有改变,但它带给人们的欢乐却不能一如既往,我们也许需要反思春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个问题影片中也做了探讨,“街头采访”中许多群众直言春晚的鸡肋,对于这个问题,专家也给出了答案:”古人有言’有华人就有春晚‘“由此可见,春晚的形成是必然的。
电影中荒诞的专家分析、那些无厘头的人或物,更荒诞的是我居然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影片中对于春晚的调侃(嘲讽)也非常有意思。
我还被普及了一种表演形式-——阿卡贝拉,很神奇,也很有意思。
更多的精彩应该留到大家在电影中寻找答案。
(也许算是彩蛋的东西)影片中的赞助商你都可以在海报上找到它们。
2022年2月21日
扇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