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母婴血型不合】免疫系统的杀婴bug?一场母子”相克”的诅咒【灰细胞】

2022-06-10 21:00 作者:妍迷咪  | 我要投稿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又名新生儿溶血病。这种病例非常常见,根据统计 在所有分娩中母婴血型不合的概率有20%~30%,而且还很有可能造成非常可怕的严重后果。更不幸的情况则可能使宝宝患上终身的疾病、甚至死亡。1973年的一本书中,就曾描写过这种血型不合导致的后果。


血型不合的原理



02:38



每一颗红细胞的细胞膜表面都分布着各式各样不同种类的抗原,而我们血型的分类也就是基于红细胞膜上对应的不同抗原来划分的了。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里会有什么样的抗原,血清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抗体与之对应;比如A抗原对应的就是抗B抗原的抗体,简称抗B抗体。而一旦其他抗原混入了这股血液,这些抗体就会与之结合触发免疫反应,造成血液凝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用血型的人互输血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原因了。


其实血型的分类系统有很多种

这里只要介绍两种最常见的。第一种就是最常见的ABO血型分类系统,我们的红细胞表面可能会只带有A抗原、或B抗原,也有可能同时带有AB抗原,或是2种抗原都没有。

这4种红细胞也对应着4种常见的血型。分别是A型血 、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而说到另一类更为复杂的分类方式,也就是Rh血型了。在49种相关抗原中,临床常见的就有5种。在一般的血型检测中,如果红细胞上存在d抗原,代表着Rh+阳性,如果没有就是Rh-阴性。

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Rh+阳性血。根据统计,我国人群大多数都是Rh+阳性,Rh-阴性只占到1%;汉族人群则更少,大概只占0.3%。由于这种血型太稀有,所以它也被称为熊猫血。



04:46


根据长沙血液中心副主任左正荣的介绍,母婴血型不合说白了就是母血中的抗体进入到了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并进而破坏了新生儿的红细胞,导致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两大类型,分别是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女性在怀孕后,胎盘会如一道天然屏障一般将妈妈和胎儿的血液循环隔离开来。在一般情况下如果A型血的妈妈怀上了B型或AB型血的宝宝,则会产生抗B抗体。如果B型血的妈妈,怀上了A型或AB型血的宝宝,则会产生抗A抗体。


这2种抗体一般是免疫球蛋白M性质的,所以个头会比较大,不会通过胎盘这个屏障。因此当A型血和B型血的妈妈怀孕时,很少会出现新生儿溶血反应。但是如果妈妈是O型血的话,怀孕时产生的抗A抗B抗体,一般是免疫球蛋白G性质的。很不幸,它可以轻易的穿过胎盘屏障,从而进入宝宝的循环系统。而此时宝宝并非是O型血,这些抗A抗B抗体便会对宝宝的红细胞进行猛烈攻击。而这就导致了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ABO血型不合比较多见。约占妊娠总数的20%~30%,而实际发生溶血反应的患者大约为2~2.5%。大概就是每100个宝宝中会有2~2.5个出现这样的反应。常见的症状有黄疸、贫血、水肿、肝脾大等症状。概括来说就是 因为母亲的免疫系统将不一样血型的胎儿视为了抗体,对自己的骨肉发动一场攻击。


目前科学家们也没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普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免疫系统的一个bug。毕竟我们强大的免疫系统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远远高于了它的偶尔失误。其实这样的免疫系统杀婴bug也在很多动物身上上演着。像是出现在猫咪身上的“褪色小猫综合征”,就会通过母猫的乳汁毒害到小猫。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孕妇是稀有的Rh阴性血,而丈夫大概率是Rh阳性血的话,那么该孕妇二胎患Rh新生儿溶血症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病情也会更加严重。这是因为Rh阴性血没有D抗原也没有D抗体。如果这个孕妇第一次怀Rh阳性血的胎儿,也就是说胎儿的红细胞上有D抗原。不过由于这个红细胞个头过大,穿不过胎盘,所以胎儿也算是躲过一劫,逃过了母体免疫系统的侦查。

但是当妈妈生产或中途流产的时候,胎儿的血液会不可避免的进入母体,于是母亲的免疫系统还是被触发了。这些携带着胎儿D抗原的红细胞有发母亲身体产生了针对性的D抗体,而这些D抗体便游离在母亲的血液中等待着下一次怀孕时的大突击。当这个母亲再次怀孕或者是之前流产或再次妊娠,此时的母体由于已经有大量的D抗体的存在,外加这个D抗体的体态比较轻盈,可以轻易的穿过胎盘屏障,于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突击开始了。由于Rh血型不合的免疫攻击强度会比ABO血型不合 严重的多

于是 它可能会引发流产或胎死宫内,如果胎儿出生后治疗不及时的话还可能会出现新生儿脑部病变的问题。值得重视的是随着母亲分娩或流产次数的增多,抗体也会叠加。如果之后再次怀孕,那么宝宝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概率不仅会大大提高,并且病情也会更加严重。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克服的,以当代的医学科技水平,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案。

对于新生儿溶血症突发的疾病,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就是预防重于治疗。如果妈妈之前流过产或者已经生了一胎,那么第二胎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概率也会较高,如果之前有出现过不明原因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甚至输血史的妈妈 打算再要孩子的时候就有必要和孩子爸爸提前进行一下ABO血性检查了。如果妈妈是O型血,孩子爸爸又恰好是非O型血,那么妈妈还是很有必要检查体内抗体的情况。这种检测叫做“IgG抗体效价测试” 可以在大型综合医院进行。检查时间最好在怀孕前的三个月,如果检测出结果显示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那么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预防性的服用药物 来降低抗体的效价。另外B超检查也可以帮助发现胎儿的溶血反应,当胎儿出现皮肤水肿、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胎盘增大的时候,这时候就该考虑一下 是否存在母胎血型不合的可能性了。而对于Rh阴性血的女性 则格外需要注意对新生儿溶血症的预防,请一定做好孕期检查;并在孕期密切监测RhD抗体水平。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母婴血型不合的宝宝都会和母体发生冲突。有很多宝宝在出生后体内带有抗体的血液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血液循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也不用太担心。母婴血型不合并非什么新晋疾病,在发达国家针对它的解决方案其实已经普及了近半个世纪。由于这些国家的筛查和预防已成为常规,就西方医疗机构而言这个疾病其实已经不复存在。由于许多低收入国家缺乏数据,这也让该疾病的研究与推进收到了很大的限制。直至今日我们仍在使用来自欧美70年前的数据,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教授劳恩说“估计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的死亡人数,特别是如果你将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人数也包括在内的话,这与艾滋病毒导致的儿童死亡人数一样多” 。近些年,我国患母婴血型不合的病例也是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在我国只有不到1%的人是Rh阴性,但这也意味着每一个受影响女性的伴侣有99%的可能会是Rh阳性。而她生下的第二个孩子也会有99%的可能性出现溶血反应。






【母婴血型不合】免疫系统的杀婴bug?一场母子”相克”的诅咒【灰细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