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宠的张宠则是如何在唐高祖李渊时的后宫斗争中生存下来的?
唐高祖李渊时期,宫廷中的目光大多集中于日后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中,后宫的光芒多被万贵妃或宇文昭仪所夺,许多妃嫔的生平为史书所不载。而这篇专栏的主角张宠则,正是当时被人忽视的妃嫔之一。
曾祖洁,齐举秀才。学业诙通,词藻华瞻。观光上国,射策甲科。德优运否,不幸早卒。祖肃,随襄安县令。德礼兼施,韦弦递用,风移俗易,政教太行。中牟驯雉,不足称异;重泉舞鸾,未为独美。考文成,随敦煌郡书佐。
虽然墓志铭说了很多,极尽褒美之词,但不难看出:张宠则家世并不显赫,甚至可以说是低下下。虽然张家也有几位官员,但都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职务。连墓志铭也不得不承认:“尺木虽升,未尽才力。德高位下,有志无时。”
(困境:家世)
太妃圆魂降灵,方衹荐祉,余庆攸钟,载诞贞淑。妍姿秀质,得之于自然;婉顺幽闲,禀张于天性。动依法度,暗合于图史;言循典礼,无鲁于箴诫。兼以书工贞草,蔡琰无以尚;文善诗赋,班昭不足言。
虽然张宠则家世不显,但毕竟也算是个官宦小姐,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张宠则性格温和,熟读史书,诗文出众。
(解决方法:才能)
张宠则入宫的时间、途径不详。贞观十九年时,张宠则己五十七岁。因此可以推断出她约出生于隋朝开皇七年。
在李渊的后宫中,美女姬妾如云。论文采,后宫中文采出众的当然不只有张宠则一人,还有莫丽芳等等。家世不显、才貌也不出众的张宠则当然没有得到李渊多少宠爱。
(困境:无宠)
张宠则很清楚,李渊的宠爱,她是指望不上了,而前朝母族的势力太弱小,帮助不了她。因此张宠则选择了另一条路。武德三年,张宠则生下皇子李元懿。武德四年,张宠则晋封宝林,李元懿册为滕王。
(解决方法:拥有皇子)
宝林仅为正六品,并不算高,但张宠则的地位算是稳固了。但皇子中以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位有功皇子为主的党派已经形成。后宫妃嫔中,万贵妃、尹德妃、宇文昭仪及张婕妤也各结党羽。李元懿年幼,又无军功,并不占优势。
(附带新困境:皇子年幼,不能用以争宠)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宠则选择了避开后宫中的勾心斗角,安心于对自己孩子的教育。
元懿生长深宫,春秋尚富,学业独有所闻,政教未能尽善。太妃廉慎为心,类齐相之母;仁爱为志,同京尹之亲。同训弘宣,示范克著,每教以义,方归诸正道。
(方法:远离宫斗,教育孩子)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积极参与宫斗的宠妃们纷纷倒台,张宠则却并没有受到牵连。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驾崩。张宠则被册封为郑国太妃。
贞观十季二月廿日,诏曰:“郑王元懿所生母张氏,质性婉顺,志怀明淑,德华彤管,行满藩闱。礼缘子贵,抑惟恒典,可封郑国太妃。"
到达封国之后,李元懿“数断大狱,甚有平允之誉。高宗嘉之,降玺书褒美,赐物三百段。”,在这中间,张宠则的教育出力不少。
贞观十九年十一月庚辰,五十六岁的张宠则去世。
诏曰:郑王故太妃张氏,宜于潞州葬。葬事所须官给,仍令四品一人监护。
(结局:平安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