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广州好故事!雄……《龙船少年》
以下均为玩笑,没有真实的剧本,投资方请绕道。

如果人设不影响电影整体的话,我构思了一个能冲奥斯卡的剧本。
我在广州采风30余年,以广州本土元素为素材,广州端午节传统龙船活动为题材,片中所有元素都能在广州本土找到对应。目的是宣扬本土传统文化,同时关注外来务工子女问题。
故事发生在广州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中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而且在民国时期还因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而闻名。
主角:阿达。男,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本地出生和成长,会说粤语和普通话,但因为口音和长相与本地小孩的差异,受到了本地小孩的欺负和排挤。因此,他对自己十分不自信,总是戴着兜帽和口罩,生怕别人看到自己。所以观众也不会看到他的真容。补充一句,他的眼睛是大眼睛。
配角:国祥。男,本地人,也是阿达唯一的朋友,一直在阿达背后默默支持他。家人喜欢女孩,所以一直当他女孩子养。所以他有一点性别认知障碍。类似命运石之门的琉华。也因此自卑的他才对同样自卑的阿达感同身受。
卖鱼胜。男,曾经的龙船高手,但因在工厂打工发生意外而失去左手,无法再继续扒龙船,从此过上落魄的人生,浑浑噩噩。喜欢在河边单手钓鱼,钓到了就摆摊卖,所以村民叫他卖鱼胜。卖鱼胜有妻子,但心中一直忘不了一个当初和他一起扒龙船的男性朋友。
故事大纲:阿达从小就很喜欢本地一个每年一度的盛大活动:扒龙船。但自卑的他从来也不敢去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起龙船和奀龙船。直到有一天,独自坐在岸边望着其他小朋友热闹的他遇到卖鱼胜。两个落魄的人相遇,从此惺惺相惜。在此展示端午节起龙船,奀龙船的风俗,还有龙船饭的场景。
卖鱼胜知道阿达喜欢龙船,于是打算教他龙船的知识,让他建立起自信,也从而获得自己的心灵救赎。同时,可以在影片里通过卖鱼胜的介绍也能达到向观众推广龙船文化的目的。
阿达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在村里租房,做点服装生意,就是收购一些淘汰的样板衣服,运到家乡卖掉。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里。一天阿达的父亲因为交通意外入院,母亲要照顾父亲,阿达也不得不去十三行拿货,搬货等工作。在这个过程可以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还有广州城市的风貌,广州城中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如十三行的搬运工,送货工,仓库工等等。
阿达边工作边练习龙船,同时也带动了和自己一样处境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龙船。终于到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他在国祥和师父的鼓励下终于下定决心参加了龙船竞渡,师父也拿出了自己一直埋在河泥里的短龙船进行了翻新,给与他们参赛。在这里可以科普为什么龙船要埋在河泥里,还有翻新龙船的相关知识。
经过激烈的比赛,阿达团队过关斩将,在最后冲龙门的那一刻,迎面的大风吹开了阿达的兜帽和口罩(慢镜),观众也第一次看到了阿达的外貌,大眼睛,厚嘴唇,黑皮肤。镜头上摇,定格在天空出现一道由水花激起而形成的绚烂彩虹。故事在观众的欢呼中黑屏,出字幕。
字幕之后会有一段彩蛋,是媒体采访获胜的阿达。
媒体:你是来自非洲的吗?
阿达:(流利的粤语)丢你个非洲啊,我巴西架!
全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