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白酒曾被当成做菜料酒,但如今却是出口第一,看它如何逆袭
广东,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里是一个美食天堂。粤菜自成一系,大名传遍五湖四海。
正所谓吃喝不分家,吃的好,喝得也不能差了,据说在广州请客吃饭,桌上不放一瓶茅台酒都不好意思叫人出来。
而各种洋酒在当地也颇受欢迎,人头马,马爹利,XO等等,这种酒年轻人很喜欢,喝着顺口,不辣,有点饮料的意思。
但真爱喝酒的还得是白酒,白酒度数高,喝着来劲。像当地非常有名的肥猪肉酿成的玉冰烧,还有米香型的长乐烧,都让人爱不释手。
广东人非常喜爱米香型白酒,这种白酒的主要酿造原料是大米,依靠大米发酵。
这跟当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关系,那里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高温多雨,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能够做到一年两熟,或者三熟,大米产量非常高。
因此才导致广东的大米酿酒成为主流,这与其它地方的高粱,小麦酿酒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众多的米香型白酒当中,有一款白酒可谓是非常励志,它曾经被当成做菜料酒使用,但是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最后竟成为出口量最多的白酒品牌,这经历实在太过传奇。
这就是九江双蒸,广东的大街小巷,老年人餐桌之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那么它又是如何逆袭的呢?
被当做烹饪料酒
九江是广东的一个镇,名为九江镇,可不是江西那个九江市。
清朝道光年间,这里酿酒业非常发达,酒铺鳞次栉比,酒香笼盖全镇,有诗赞誉“无需杏黄招客至,九江自古是酒乡”。
虽然当地酿酒发达,但主要酿造的还是低度酒,而且酒水香气也不够浓烈。因此当时很多人做菜喜欢拿他当做料酒,用于烹饪传统的粤菜。
当人们庆祝重要的日子或节日,如婚礼,新生婴儿的第一个月庆祝活动,生日派对,中秋节和春节,他们将为客人提供九江双蒸酒,这种习俗已经代代相传。
美丽的失误
虽然九江双蒸很出名,但却还是难以与正经白酒竞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度数低,香气不够。很多酒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想了无数的办法,但都没有好的方案。
当时还是一家小槽坊的友隆兴酒庄老板娘在搬酒时,不小心将刚接的白酒倒进了还没有蒸好的酵饭当中,她非常自责,白白浪费了一桶粮食。
但是她丈夫却一直在宽慰她,为了减小损失,他们将这桶窖饭拿着去继续蒸馏出酒。没想到最后接出来的白酒不仅度数提高了,而且变得异常香甜。
正是这次“美丽的失误”让他们找到了改善工艺的良方,将传统的单蒸改为现在的双蒸。之后他们将这个方法传播出去,九江双蒸的大名彻底打响,喝过的都赞不绝口。
成立酒厂,出口第一
在九江镇,有12家酒坊非常出名,他们被称为“九江十二坊”,新中国成立后,这十二家酒坊联合起来,成立了九江酒厂,开始实行公司化运营。
广东商业发达,很多人后来定居东南亚,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而喝米酒的习惯也被他们带出国门,影响着当地居民。
到了八十年代,九江双蒸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三千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口量第一的白酒。
从当初的烹饪料酒,到如今的出口第一,九江双蒸可谓是“穷小子”逆天改命,非常励志。
这与它多年如一日的努力脱不了关系,尽管身在低谷,仍没有放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搞好口碑,赢得用户认可。
正是这样的厚积薄发才有它今天这样的地位!
这样的牌值得大家尊敬,不骄不躁,用质量说话。
三君台珍藏酒也是这样的这样的品牌,尽管名气不大,但是在品质上,没有丝毫放松。
此酒是贵州国康酒业推出的一款百元左右的性价比超高酱香型白酒,只比乳玻汾贵一点,酒厂坐落于酱酒之乡茅台镇,与茅台酒厂同享美酒河,共用水源酿酒。
酒厂是茅台镇的规模企业,酿酒所用的高粱是茅台镇当地特有的红缨子糯高粱,这种高粱专为酿酒所培育,出酒率高,酒香更丰富。
酿酒过程中严格遵循“三高三长”的传统酿艺,即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蒸煮,制曲时间长,生产周期长,贮存时间长。
打开瓶身便可以闻到一股浓郁的酱香味,酒体晶莹剔透,且微微泛黄,酒花密集丰富,且久久不散,轻抿一口,能明显地感觉到焦甜味,以及窖香、曲香、花果香,喝下去十分的顺,不辣喉,不口感,喝完第二天也不会影响上班。是一款性价比高,很适合自饮的纯粮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