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谐铎(三)

2022-07-17 11:53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谐铎·卷二


9,屏角相郎

  缃管是江阴贫困人家的女儿。擅长诗文书法,此外还喜欢看相面的书,算人的祸福吉凶大多都能言中。到了及笄的年龄,母亲打算将她出嫁。缃管说:“女儿的面相薄,不能做人家的妻室。母亲确实疼爱我,但是能做妾就行了。”母亲因为她的预言大多都能说中,就答应了。于是争相聘娶的人每日都接连不断地前来。母亲让她从帘子缝隙里偷瞧,都不合意,母亲便说:“傻孩子,眼光也太高了。那些人里面就没有一个有福气能娶到缃管的儿郎吗?”缃管说:“不是你说的那样。”母亲一追问她,缃管眼泪就盈盈欲流,于是就不再问了。

  浒溪的洪生是个有才学的人。因为喜欢君山的美好风光,客居在江阴。听说了缃管的名号后,便登堂求婚。湘管这时正在屏风角落掷钱【一种游戏】,看到了他。进去里屋就告诉母亲说:“堂上的客人就是女儿的佳偶啊。”母亲出去见他,许诺之后他就走了。接着问湘管:“这人的面相如何?”缃管说:“气清骨秀,不是纨袴子弟。但是太过清显得薄,太秀显得弱,恐怕不长命。”母亲惊愕道:“他既然不长寿,你为什么唯独选中他呢?”缃管垂泪说道:“女儿昨日照镜子,眉毛弯如月,脸颊带酒窝,三年之后必定会成为寡妇。郎君的面相不利结婚。我和他算得上是命运相合,违抗则不吉。母亲不要为我担心。”之后洪生另外备置“金屋”,择日以应有的礼仪将缃管迎娶过门。结婚以后,相处得非常美满。

  洪生擅长画画,不管长的短的一画起来就没有停歇。刚画完一幅,缃管随即就在上面题诗。还记得一首《题并头莲》说:

  水云乡里见温柔,多少痴娃荡画舟。

  江上孤鸳劳寄语,背花飞去莫回头。

  伤心的谶言都体现在诗句中。

  一日,夫妻俩坐在花丛里,折纸片作行酒令,纸片上写有并蒂花、并头花、连理花、叶底花等各种花称。拈到了就说两句《诗经》的句子,符合意思的就谢以香茶,没猜中就并起两个指头打手腕作为处罚。缃管拈到了并蒂花的纸片,就说:“庶几夙夜,妻子好合。”【这是将《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与《振鹭》“庶几夙夜,以永终誉”两句拼凑得来的句子,意思是愿日夜操劳,与妻子感情融洽。这是在说夜合花】洪亲昵地笑着说:“‘夜合’这话说得实在奇妙,你还真是聪慧!”然后洪生拈得并头花。洪生就说:“宜尔室家,男子之祥。【《诗经·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和《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的拼凑。这是说宜男草】”缃管说:“宜男【多子】的祝福,彼此都是一样的。正如夫君所说,亦复仕耳!”接下来缃管拈到了连理花。缃管说:“道阻且长,春日载阳。【《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拼凑。这是说长春花】”洪生说:“长春两个字能连理成文,也是巧!”洪又拈到叶底花。说:“伐木丁丁,其香始升。【《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和《生民》“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这是说木香花】”缃管笑了,说:“木香确实存在于花谱中,但是夫君为什么要用第二个字联合呢?”洪生也笑着说:“这就是所谓叶底花啊。”不久后问道:“卿前面说并蒂花,不知道诗经三百篇中还有哪些符合呢?”缃管口:“驾彼四牡,颜如渥丹。【《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和《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拼凑。这是说牡丹花】朝宗于海,蔽芾甘棠。【这是说海棠花】我就只能想到这些了!”洪曰:“我还有一联。”缃管问他是什么。洪生说:“亦孔之将,彼黍离离。【这是表达“将离”的意思,同时将离也是花名】”缃管愀然道:“我俩在花前依偎,欢愉的聚会还长,说什么将要离别?”倚靠着栏杆呆立,定睛欲泪。洪生不停用温和的话语劝导她,但是家里催促回去的书信来了,迫于父命,不得已草草收拾行装辞别。缃管自从洪生离去,妆楼【妇女居住的房屋】长期关闭,脂粉匣子都收了起来,终日对着镜子陷入深思,看自己的神色。

  一天,缃管将镜子一摔,嚎啕大哭,急忙叫来母亲给她制丧服。

  母说:“你傻了!洪家郎走了后,还没有一封患病的书信寄来,怎么就判断他死了,而作这种不吉利的东西?”缃管说:“女儿的气色上就能证明,推断不会有错。”母亲最终还是没有答应。于是只有简单地穿着白裙白衣,每天都以泪洗面。不出一个月,报丧的信息果然来了。缃管遂毁容绝食,痛不欲生。有个客人带来洪生父亲的话,说可怜她年纪轻轻便成为寡妇,愿拿出数百金来体恤她,劝她改嫁。母亲向女儿商量。缃管愤怒地说道:“这是什么话!我委身于洪郎,和他相处活着的时日短,死的时候时日长。而且我作为遗孀回去,于相信之;我成为守节之妇,亦于相信之,世上有面冷如霜,心比雪寒,而作东风别嫁的人吗?【可能出自不肯嫁春风这个典故】”客人惊叹而去。将缃管的话告诉洪生的父亲,洪父称赞她的美德,于是购买船只,将她迎回洪家。

  妯娌里来求她看相,她缄口不说一字。族中子弟知道她善作诗,争相拿出白绢索求诗句,都以病推辞。说:“我是有才能,但终归没有福气,以前的结习【这里指作诗相面的本领】都忏除光了!”唯有一个小婢女窃出一首《题洪君遗画》告知给她的侄儿,有二十八字,内容是:

  澹红香白满栏杆,一段春光画里看。

  展向秋窗浑不似,梧桐庭院十分寒。

  这诗是仅存的珍贵之物,读它的人也都为之感动。

  铎说:“《唐书》记载袁天纲给岑文本看相说:岑先生的才华必定名闻天下。不过骨多肉少,恐怕不能长寿。如今这相术在闺房中流传,以此作为择婿的凭依。短缘适合一语,卓然定鉴。要是将这个术广泛传播,潘骑省的《寡妇赋》里就没有‘忽以捐背’的愤恨了。【忽以捐背:(你)忽然离我而去。】


10,笔头减寿

  中州有个女子叫郑兰芬,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剩下母女相依为命,母亲特别疼爱她。兰芬从早到晚坐在书屋里看书、吟诗、写字,书桌上则是笔墨纸砚,摆得乱七八糟,一点空隙也没有,母亲跟郑兰芬开玩笑地说:“你是咱家的千里驹,只是可惜这只了不起的千里驹是母的而不是公的。”兰芬则仰脸回答说:“如果我驰骋文坛的话,必定不会比男子差。”没过几年,兰芬的才名就传遍了家乡。

  兰芬还会制卦,曾经制了一副《钱》卦,这副卦的内容如下:

第一卦,钱,占用高的用处是有利的。

象传:钱,里方外圆,方圆的统一体现了天地之间的大道,钱当中的方孔,是家中的兄长,一个人如果尊敬兄长,爱护弟弟,孝顺父亲,抚养儿子,顺从丈夫,即,如果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符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规规矩矩地履行一切道德原则的话,这个人的钱运就会亨通,钱运一亨通,就会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证,会吃得饱,穿得暖,一旦吃饱,家道就兴旺,家庭就安定。

第二卦,钱,是君子学习和修身的榜样,君子的一生应该努力提高内在的德行,同时将内在德行的光辉,在外在行为上表现出来。

倒数第一阳爻:闲时有钱,后悔将钱花掉。

象传:闲时有钱,这些钱的来路符合正道。

倒数第二阳爻:不用忧虑,一定会大富大贵吉利。

象传:倒数第二阴爻虽然是一个吉卦,但这种吉样是明白显露出来的。

倒数第三阳爻:钱神虽然严厉,但他代表着吉样,钱奴虽然笑嘻嘻地,但只会给人带来灾祸。

象传:钱神的严厉也许意味着将要失去钱财;钱奴的笑逐颜开,却意味着已经失去了钱财。倒数第四阳爻:富户吉样。

象传:富户的吉祥与品德有关。

倒数第五阳爻:有钱的君子,如果不吝啬的话,将会得到吉祥。

象传:君子有钱,但不应该自私自利,而应该急人之所急,为朋友仗义疏财。

最上阳爻:有官威,如果能善始善终,就是吉利的。

象传:威武如果能为人带来吉样的话,那是因为这种威武是发自人的内心,自然而然的。

  畹香人徐孝廉见到这副钱卦后,把这副卦记载入他的《蕉窗剩话》一书中。谈论的人都觉得很惊艳。

  兰芬有一个婢女名叫阿康,长得十分伶俐。有一次,兰芬派她到花园中去摘花,去了很久还不见回来,兰芬等得急了,便让她的弟弟五儿去找阿康,五儿奉命来到花园中,却发现她正跟仆人廖二在一起。回来报告了兰芬。于是兰花便摹仿古代的《五子之歌》,写了一篇《规婢书》,来讽刺阿康说:

  阿康你明明是个婢女,却不干婢女应该干的事,因为贪玩而忘了自己的职责,与一个男仆拉拉扯扯,共同在圆亭中玩乐。仆人廖二,自以为没人看见,便大着胆子,狗胆包天,在光天化日下调戏婢女。阿康的弟弟五儿,在主人的命令下,到花园中去寻找姐姐,谁知却看见了姐姐与廖二在一起。五儿这个孩子十分老实,而且不懂得大人的事,便回到主人那里,将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报告了主人。主人感到婢女的行为太有伤风化,为了劝戒婢女以后能立身严谨,便作了五首歌谣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第一首:要想治理好家庭,应该按照:“人可勤,不可怠”的古训。勤,是治爱之本,根基牢固,家庭就会稳固、安定。在我看来,天下的男女却是些愚夫愚妇,没有人能理解这些劝告的重要意义,最终只会导致家业的破败,灾祸永远是潜伏在暗处而不容易发现的,让主人来管辖住全部的仆人,就像用一根极细的绳子去拴牢五、六匹烈马一样,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主人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辖仆人,仆人们为什么不能自觉和慎重一些呢?

  第二首:古人常说,从家庭内部导致家庭哀败的因素是“盗”,从家庭外部导致家庭破败的因素是“淫”。懒惰、贪玩、钴洞、爬墙,这些恶习中只有一条,家庭就没有不衰败的。

  第三首:只有我的母亲,才是唯一有卓越的治家才能的人,阿康违背家训,扰乱了纪纲,有可能导致家庭的衰亡,因此,阿康是应该受到惩罚,而主人也应该从此慎重严格。

  第四首:威严的主人是一家之尊,一家之主应该既尊守礼节又制订出严格的家法,并把这些好的作风遗传给后代,来一代一代巩固家族的完整、繁荣、昌盛,这些礼节与家法应该被编成歌谣,以吟诵的方式教给后代,让他们牢记在心,时刻对自己进行检查,才会有久远的效果,而一旦停止用诗赋歌谣来对仆人们进行规戒,这个家庭的道德就会变得堕乱,人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淫乱而不顾廉耻。

  第五首:唉,阿康阿康,你快点悔改吧,我心中十分为你感到悲哀,你太天真太傻了,被人欺骗都不知道,廖二对待你绝对不是真心的,他只是利用你来发泄而已,并不是真正喜欢你,如果你真的将终身托付给他的话,你的一生就算完了,我实在为你感到担忧,你是个女孩子,应该有羞耻之心,如果从此以后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你还会成为一个好的孩子。

  这五首歌传开以后,人们都赞不绝口,因为这几首歌的构思十分巧妙,对古代歌谣风格摹仿得唯妙唯肖。而且语言十分精雅,体现了她聪慧的头脑和娴熟的文笔。

  一天傍晚,兰芬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在灯下埋头写《香粉春秋》,写了没多久,就觉得手腕发酸,身体倦怠,于是放下笔趴在桌子上小睡。刚闭上眼,就忽然看见一座宫殿,十分高大巍峨,宫殿的正上方悬挂着一个金色的大匾额,上面写着“六经大文章处”几个大字。只见殿上坐着一个头戴冕旒的王者模样的人,王者的两边排列着几个头戴巾帽的儒生模样的人,不远的角落里有几个人,看起来像是校书的官员。

  只见那些校书官中的一个捧着一卷书册,走到王者的座位,启奏道:“这是汉代的文豪杨雄摹拟《周易》作的文章。”王者皱了皱眉头,说:“《易》这本书从商瞿传到田何,已经传了五代了,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有无数的人研究这本书,其中王弼主要研究的是《易》中的‘理’,京房则偏重于研究《易》中的‘数’,但这些研究者,他们有什么能耐,竟敢摹仿《易》来写文章,《易》是随便可以摹仿的吗?《易》书的深奥精妙,他们又懂得多少呢?当然,他们的文章也许有可观之处,但杨雄在王莽篡权时没有保持住一个文人应该有的品质,因为投降王莽,玷污了自己的名节,失去了人最可宝贵的名誉,这个污点使他的文章变得一钱不值。品质差的人能写出什么好文章呢?”第一个人便退下去了。

  接着,第二个人走上殿来,手里也捧着几卷书册,向王者报告说:“这是张霸伪造的《尚书》。”

  王者不屑一顾地说:“秦始皇焚书烧掉了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后来的人们都以为《尚书》等先秦古籍一定失传了!后来,到了汉朝,人们在孔子家的墙壁里发现了今文《尚书》,但古文《尚书》还是找不到,据那些背过古文《尚书》的人说,其中有二十五篇保持了古文《尚书》的原貌,但古文《尚书》的原本一直没有发现,张霸是个什么人,居然敢随随便便作出一部书来,自称是古文《尚书》,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个人于是赶忙抱着书下殿去了。

  紧接着,第三个人捧着书上殿了,启奏道:“这是《广微诗集》的补集。”

  王者轻蔑地说道:“这卷所谓的补集,在命义和选词上倒没有违背正流的诗教,但其中有些语言,比如说:‘鱼激清沼'、‘鸟莽平林’,等等,一看就知道是晋代人的语言,而广微却不是晋代人,因此这卷诗集中的诗一看就知道并非广微的诗,而是晋代人写出来,假称是广微所写,因此根本就不值一提。连这样的诗也敢拿来附庸风雅,这些伪作者的胆子也太大了!”第三个也下殿去了。

  第四个人捧着卷册来到王者的座前,说道:“这是汉代刘歆收集整理的《礼》。”王者这次稍微看了书册一眼,但马上掉开头说:“这几卷书如果真的是《礼》,则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是赝品的话,则毫无价值,不幸的是这几卷书偏偏都是赝品,并不是真正的《礼》。但普通人要辨别它却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它伪造得几乎可以乱真,但我可以断定,它们是来自河南地区的赝品。喜欢考证的人务必记住,这几册书是汉代的儒生私下拟作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东宫藏书的不足。”于是第四个人也退下去了。第五个人走上殿来,禀告道:“我拿的这些是何休所作的《春秋传略》。”

  王者“呸”了一声,说:“别说它只不过是《春秋传略》即使是《春秋之传》本身,也全是胡说八道,毫无可观之处。其中,《公羊传》墨守成规,呆板无文,左丘双目失明,他怎么可能写得出书来呢?《毂梁传》的作者身患重病,根本无力写作,因此这三个人所作的《春秋之传》只不过是痴人说梦信口开河罢了,根本不值一读,那么在这三本书基础之上写出来的《春秋传略》,又有什么价值呢?”第六个人上殿来。他怀中抱着一大捆书册,堆得像小山一般高,他弯腰把它们放在地上,一卷一卷地介绍,这些书册中,有的是经过删改的孔子的《春秋》,有的是直接对《孟子》进行非难的书。

  王者只瞅了一眼,便勃然大怒,抱着桌子说道:“如果写文章时摹拟《庄子》一书的文风,或者对《离骚》进行批评,这还可以原谅,因为这不过是小儒卖弄文采的行为罢了。而刚才的这些书册的作者,却狗胆包天,居然敢妄自删改、割裂圣贤的经传,随便对圣人的至理名言进行抨击、进攻,这种目无圣贤,唯我独尊的行为,实在是太狂妄了,如果不惩罚他们的话,实在难消我心头之恨!”说完便喝令左右侍从说:“快去把这些书的作者送入拔舌地狱!”

  话音刚落,一个人快步上殿,走到王者座前,俯伏在地上。王者诧异地问:“郑夹漈,你想说什么?”伏在地上的人抬起头来,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这些书的作者虽然在书中写了许多侮辱圣人的话,这种行为是应该受到惩罚,但是这些作者中有些是女子,希望您念在闺阁无知的份上,稍微饶恕她们一些,将下拔舌地狱的惩罚减轻为缩短她们的阳寿,以此来赎她们的罪恶。”趴在殿外的兰芬听到这些话,不由心惊胆战,生怕殿中人将自己也抓去,赶紧轻身,一步一步轻轻向来路走去,谁知下台阶时一个不小心,险些摔倒,兰芬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了。将自己的旧作全都翻检出来,一把火烧毁了。深感忏悔。

  后来和与同乡的一个书生订婚,在成亲前的三天,就死了。兰芬因为在文章中曾经说过有辱圣人的话而遭到了报应,这种报应即使是合理的,也太残酷了,而大多数读书人都喜欢以文为戏,口无遮拦,看到兰芬的下场,是不是也应该引以为戒呢?

  铎说:“酒是先生馔,女为君子儒”。汤显祖虽然文采斐然,卓绝千古,但他的名著《牡丹亭》在世间上演一天,他在阴间就多受一天苦,大概也跟兰芬一样,在于侮辱了圣人。我的妻子是湖南人,她曾作过一首小令叫《闺中月》,其中有两句是:“口脂解冻,帘衣化为钩。衣润溽暑,粉雨时行。”这些诗句体现了她过人的才思。但她写完这首诗没多久就去世了。对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记下这件小事,为给后人以警示。


11,讨猫檄

  我的门人黄之骏特别喜欢读书,他的书架上常常是书籍满目,左边是一行行的图书,右边是一行行的史籍,堆得像南面的城墙一样。黄生养了一只猫,用来捕老鼠。这只猫毛色斑斓,体态矫健,颇有山中之王老虎的神采,大家看了,全都称这只猫长得漂亮。

  黄生常常在读书时将其放在书架旁边。猫狐妖一动不动,从早到晚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时时发出“喃喃呐呐”的声音,好像在念佛号一般。因此给猫取名“佛奴”。佛奴刚刚进驻书房的时候,书房里老鼠见到它,一个个屏息敛气地缩在洞里。

  一次,几只老鼠爬上屋子的横梁,脚下一滑,从横梁上掉了下来,落在佛奴前。佛奴伸出前爪,竟然只是轻轻地抚摸老鼠的身子,随后放跑了它。从此,所有的老鼠都不再怕佛奴,成群结队地从洞里窜出来,在佛奴身边跑来跑去。

  有的在佛奴眼前打滚,有的钻进它的肚皮底下,还的竟爬到它的头上,把它的鼻子都咬破了,血流不止。黄生见了,慌忙翻箱倒柜给猫找止血的药,我正巧来到了黄生的书房。得知了前因。便训斥黄生说:“养猫的目的是为了让它捉老鼠,它却丝毫不能消灭老鼠,这是它失职的地方,不但如此,它还反倒被老鼠咬伤了鼻子,这是它主动抛弃作为一只猫的尊严的结果。不用鞭子教训它已经很不应该了,你还要为它上药?”我建议让他写一篇讨猫檄文来声讨它,他将写好的文章送到我家里来,我看后,觉得写得很好,便替他修改了一下,文章是这样的:

  捕鼠将佛奴,外表威风凛凛,气度不凡,谁知却性格懦弱,内心仁慈。每天趴在书桌旁,学雪衣娘一样地念育佛经,行动作为,从不越雷池一步,像尾生那样信守规矩。白天,它有时懒洋洋地卧在花荫之下,任由老鼠在花间奔窜,即使老鼠打翻了花盆,它也不闻不问。夜晚,它又舒舒服服地趴在凉爽的门槛上睡大觉,任凭老鼠咬门挖墙,哪怕老鼠将天花板都咬穿了,它也不理不睬。在它这种姑自纵容的态度下,老鼠放任自流,放肆恣睢,整天呼朋唤友、成群结队,不但在它眼前偷窃食物,甚至围绕在它身边,像九子环绕鬼母一样。还有的居然敢爬上它的肩,像六贼戏弥陀那样欺负它。对于老鼠们这些大逆不道,非法越轨的行为,它不但不对它们稍示惩罚,反而像老僧入定一般,像泥塑雕一般,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从容镇定,渊渟岳峙,坐如磐石,稳如泰山。它每天只是修身养性,对外界的一切干扰与诱惑,像没有看见和没有听见一样,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色无味的世界之中,不为所动。佛奴性格上优柔寡断,因此无形中增长了那帮老鼠凶残的本性,由于它的姑息养奸,它的鼻子被无情无义的老鼠咬破了。这件事就像阎罗王怕小鬼一样可笑,灭尽自己的威风,又像将军怕小兵们一样滑稽,丧失了应有的纪律。佛奴却心甘情原地忍受老鼠侮辱,它的行为实际上等于豢养了恶人。身为捕鼠将,却不知捕杀老鼠,因此这只猫实在是一个名不符实,沾名钓誉之徒。对于这样的家伙,我本应该严厉惩罚它一下,好让它从梦中醒悟,从此严守自己的岗位,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打算像捆猪一样将它五花大绑,也打算像抽打一只羊一样结结实实地鞭打它一顿。我一定要给它一个教训,然后再看它今后的表现如何。但愿它今后能奋起虎威,追杀老鼠不让一只漏网。

  铎说:以前万寿寺的彬师傅认为见鼠不捕,是“仁”的表现,大家认为彬师说的不对,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彬师所说的是佛门中应提倡的作法。儒生当官以后,应该把除恶扶良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如果一面拿着国家的俸禄,一面自吹自擂,一面又纵容当地的奸邪之辈为非作歹,这样的官吏就是国家和人民的祸害。像佛奴那样,虽弘扬了佛法中的慈悲观念,但却一定会受到国法的严惩。


12,祭蠹文

  我的表叔蒋观察收藏书籍的地方是一座楼,名叫万卷楼。表叔早年远离家乡,在福建当官,这座楼因为无人管理而闲置了很长时间。后来,表叔请假回乡探亲,打开万卷楼,让仆人将书搬出来曝晒。书一摊开,表叔才发现已经有一半的书籍被蠹鱼咬烂了。表叔就命令仆人将蠹鱼全部弄死。谁知到半夜里,表叔却被一片哭声惊醒了,表叔侧耳一听,听见万卷楼的每一角落都有无数细小的声音在嚎陶大哭。表叔感到苦恼。当时,我正借住在表叔家的松韵轩中,听表叔说了这件事以后,说道:“可能是那些死去的蠹鱼在为自己的死而哭泣。这样吧,我来写一篇祭文,祭奠一下它们的死亡,或许会产生作用。”便提笔写道:

  唉!蠹鱼啊!你们是虫子的一种,但却从来也不像别的虫子那样,聚集在腥臭的羊皮上,而是洁身自好,只在书册中驻足。你们的名字里虽然有个“鱼”字,但你们却并不像真正的鱼那样在深渊里翻波逐浪。你只喜欢遨游在文章的海洋中,与书香翰墨结为朋友。你为什么不像别的虫子似的,在土壤里钻洞觅食,或者像青蛱那样变成蝉呢?你之所以眷恋书册,不忍离去,大概是因为只有书才是你所喜欢的,正因为对书的喜爱,使你终身不愿沾染铜臭之气。我听说你的祖先曾经羽化登仙,而你则以诗书作为自己的事业,大概是希望家族代代相传的德行不至于在你手中遭到覆灭吧。你将书册经营为自己的巢穴,将书中的一个个方块字当作自己的田地去耕耘,这种生活方式虽然有点泥古不化,但你坚守传统生活方式的这种节操实在让人敬佩。你的家族和朋友们分布广泛,大家在书中和睦相处,安定地生活着,谁知因为主人的多事而使你们大祸临头。这也可以说是你的命运太不幸了。你们像瓜蔓一样被主人连根拔起,你的朋友和亲人被赶尽杀绝,一个不留。而你和朋友们之所以会遭受到这样的飞来横祸和灭顶之灾,并不能怨天尤人,而是必然的结局。我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你喜欢钻研书籍,你对书籍的爱好如痴如醉,但你的研究方式却有待改进,你考证史书籍时太过于穿凿,为了证明你的一孔之见,而不惜对古籍断章取义,使典籍变得书页散落,苇编都绝,竹片零乱,字迹缺失,从而使语句断裂,章节毁坏。书的竹片一旦相互脱开,便很难再按次序串连起来,从而使宝贵的书变得残缺不全,毁坏了古代典籍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你将自己瘦小的身躯隐藏在艺苑之中,以为没有人能找到你,从而安安心心地像吃鱼肉一样大肆咬嚼书中的文字,将它们全都吞进你们永远填不满的肚子里,其贪婪程度可以和盗贼相媲美。你这种行为怎么可能不得罪圣贤呢?因为你吃的、咬的都是圣贤的书呀!为了惩罚你,那些从事文案工作的刀笔吏们便决心将你摧垮。他们成年累月地趴在书桌上,细细地搜得你的错误和过失,要尽力将你的罪名罗织得越大越好。他们只要找到你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就绝对不会放过,而是将其紧紧抓住,舞文弄墨,无中生有,以小化大,大作文章,这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无论你如何为自己辩解,都不可能辩过那些刀笔吏的生花妙舌,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你确实有不小的过失。即使是无心之过也没用。遭受了这样的灾祸和打击以后,你不应该怨天尤人;彻夜哭喊,不应该愤愤不平,矢志报仇。而应该仔细地、彻底地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你真诚地检查一下自己的一生,就会发现你所遭受的灾难是上天对你的惩罚,是你应该承受的报应,这样你就不会再怨气冲天,而是会羞愧不已。我对于你们的丧生,也没有别的办法,我唯一能做的是用这篇文章和半砚墨汁来奠你,请你们千万不要再在书楼上作祟了。笔家累累,但愿你能长眠,砚田肥美,能够成为你新的阡陌,招来青蝇作为你的吊客,在地底黄泉驱散蝼蚁,如果你的灵魂真的无恙,就乘坐在蚊子们的背上离去吧。

  拿这篇祭文在书楼上宣读后,楼中的哭声从此寂灭了。

  铎说:那些善于舞文弄墨的胥吏被人们称为衙蠹,但我在书中却从来没看到过这个名字,但借文字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利用文章来为自己获取衣食的人都可称为书蠹,有人说,这些写起文章来词义都不连贯的人,连被称作书蠹都不配。

志怪故事·谐铎(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