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丽影》重启三部曲时间线整理

古墓丽影9起源
1、邪马台和卑弥呼
在古代南日本海,有一个岛国叫邪马台。第一任女王叫卑弥呼。(历史上其实确有其国,也确有其人。但此国并非在小岛上的岛国,而是在日本岛上的一个诸侯国。据史料记载卑弥呼生在邪马台内乱之时,也正好是中国的三国时期。她会使用法术,能交鬼,用法术获取了众人的顺服,17岁即登基成为女王。卑弥呼常年深居宫内,终身未婚,曾多次派遣使节前往中国访问曹魏政权。---这是旁白,看故事请忽略)
2、风暴武士和风暴将军
女王有强大的法术能力控制风暴和海浪。她拥有一支军队,叫“风暴武士”。每次打仗,她都兴起风暴摧毁敌人的军队,使得风暴武士无往不胜。同样,风暴武士也对女王无比崇拜,无比忠诚。
风暴武士的头领叫“风暴将军”。这个岗位非常特殊,既是军队统帅,又是女王的贴身侍卫,也是唯一能接近女王的男性,还是女王继位登基仪式的直接操办人。风暴将军必须对女王绝对忠诚,随时准备为女王献出生命。
3、女王的继承
女王终身不嫁。年老时,女王会挑选若干民平民少女,进入内宫伴其左右,同时有官员专门教授其各类文化课程,这些少女被称为“女祭司”。女王垂暮时,风暴将军负责举行“火祭仪式”以挑选女王继承人。被选中的继承人将与女王一起进入登基密室完成登基仪式。(登基密室就是最后一个营地之前的那个大厅,有历代女王塑像的那间。)
4、“火祭仪式”
火祭仪式其实并非献火祭,只是游戏中用到这个名词,我就接着用了。该仪式是用来挑选女王正式继承人的。仪式很残忍,将众女祭司轮流绑在一根柱子上,下面用火焚烧,若此女并非女王选中的继承人,就会被烧死。若某女正是选中的继承人,女王就会兴起大风吹灭火焰留其性命,同时仪式结束。仪式是高度保密的,只有风暴将军和女王知道它是怎么进行的。举行仪式时,只有风暴将军和若干助手在场,女王并不在场。
5、加冕仪式
选中的继承人与女王进入登基密室,女王使用邪术将自己的灵魂注入继承人的躯体。仪式完成后,原女王的身体即死去,原女王的灵魂活在新女王的身体中,而新女王原来的灵魂则被赶出了躯体,或已被毁灭也不得而知。
因此,加冕仪式其实就是女王的灵魂更换一个新鲜躯体的过程。因而所有的女王其实是同一个灵魂,就是卑弥呼(游戏中称其为“今在夕在的女王,首先的也是最后的女王---卑弥呼”)。而那些女王原来的灵魂则可怜地灭亡了。
6、最后一次加冕
数百年前,女王要进行加冕仪式了。被选中的女祭司名叫“星”。星很早就被选入宫内,与女王生活了很长时间。她逐渐发现了女王加冕与继承的秘密,发现生活在现在这个女王躯体内的,原来是一个邪恶、扭曲、危险的古老的邪灵。被选中为继承人意味着她的灵魂将被这个邪灵毁灭,而肉体责备其霸占。星很害怕这个命运,但又无力抗拒。最后她决定要附上生命的代价来破坏加冕仪式,阻止这个邪灵继续统治邪马台的人民。
于是,她从风暴将军那里偷来一把匕首藏在衣内,与女王一起进入了密室。就在女王将要开始注入灵魂的时候,她用匕首刺伤了女王的躯体。风暴将军进来时,星举刀自尽。于是,星毁坏了女王现有的躯体,也破坏了自己的躯体使得女王不能使用它,而女王带着受伤垂死的躯体也不可能迅速找到新的继承人完成加冕。这样,卑弥呼的灵魂只能继续留在现有的躯体内。
女王的躯体死去,渐渐腐烂,成了风暴将军所言的“半生不死的躯壳”。风暴将军切腹以谢罪。风暴武士们用颜料修饰了女王腐烂的脸和躯体,并将她放在圣台上(就是游戏最后那个日本女人打扮,突然抬起头来大叫,并蓝光环绕的家伙)。
7、岛上风暴
卑弥呼因为加冕失败极为愤怒,在密室和祭坛附近兴起巨大的旋风,昼夜不停,直到今天。同时,她不放过任何接近岛屿的船只和飞机,用风暴将其摧毁,使得几百年来不断有难民来到岛上。
8、守护的风暴武士
加冕仪式失败后,风暴武士们发誓守护女王和密室。几百年过去了,邪马台国早已没落消失,而风暴武士仍然守卫着女王。风暴武士会杀死一切接近密室的人(无论是难民、军人或其他),杀人后将尸体集中堆放到一起(劳拉中途被鬼吊在一个房间里,那就是一个堆放处,此外,还有加冕密室前面的一个满是尸体的房间也是一个),啃食尸体,汲取生命力,以此保持自己几百年来一直存活。(这就是游戏中有个敌兵说看到鬼在做一些事,他说他“永远不想提起”。)
9、日本军人
1940年代,日本军队带着一些科学家登上了岛屿,建设了一些军用及科研设施。他们希望研究风暴形成的原因,找到控制风暴的方法,以此协助他们在太平洋与美军作战。军人的探索活动从岛屿外围逐渐深入到密室附近,风暴武士则一直暗中监视,伺机杀人。最终,只有一小部分军人深入到了加冕密室前面的房间,并很快被武士屠杀,他们没能进入密室,军队也没能完成研究计划。随着日本战败,岛上的士兵被遗弃,所有物资也被废弃。
10、马提亚斯和索拉瑞战士
马提亚斯是1980年代登岛的难民,当时岛上除了他和几个同伴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他和同伴们试图制作小船离开岛屿,两次出海都突遇暴风而失败。马提亚斯察觉到风暴内中有隐秘,不解开这些秘密而要离开岛屿是不可能的。一开始马提亚斯想单打独斗,怂恿他剩余的同伴再尝试一次,而自己却不与他们一起。结果同伴们悉数遇难。马提亚斯独自游走全岛,探索到越来越多秘密。他发现了女王的历史,决定招募助手,找到合适的女祭司,完成加冕仪式,释放卑弥呼,平静风浪,然后再离开岛屿。
索拉瑞原本都是陆续登岛的难民,不服从的都被杀了,服从的就成为索拉瑞---马提亚斯的部下。索拉瑞在岛上修建了贫民窟,修理了当年日本军队留下的部分设施,如空中索道、将军墓的升降梯、还有研究实验室等,这些设施得以通电重新运转。索拉瑞利用这些设施来搬运遇难船只上的材料物品。
11、卑弥呼的结局
劳拉粉碎了马提亚斯的计划,用烧着的火把插入女王的躯体,结果躯体莫名其妙地爆炸了-_-|||,什么也没剩下(我也不明就里啊)。自此,卑弥呼的灵魂从躯体中释放出来,愤怒的暴风也停止了,一切回归平静。劳拉,你拯救了世界啊!!至于卑弥呼现在还生不生气,她的灵魂还在不在地球,就不得而知了。
12、拾荒者
劳拉一开始被人打晕并且吊在一个洞里,这人就是“拾荒者”。他也是登岛难民,也许曾经加入过索拉瑞,了解些许女王的历史。他可能是在岛上呆太久收了刺激精神不太正常了。他离群索居,自己在洞里搞了个祭坛,还抓活人献祭,希望以此取悦太阳女王,能给个好天气让他回家。这一次他抓了劳拉,吊起来可能是准备下一次献祭用吧。
我也很好奇如果马提亚斯的仪式成功了会怎么样。游戏公司应该设计两个结局,满足一下吾等的好奇心吧!
13、尼古拉
尼古拉是索拉瑞的成员之一,是马提亚斯的两名得力部下之一。另一名叫做提米催。这两人就是在珊曼莎被执行火祭仪式时抓住劳拉的那两个人。
尼古拉深夜经历船难,和数个同伴一起逃到岛上。黎明时分,马提亚斯一行人出现在他们眼前,告诉他们关于岛上的一些事,并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服从马提亚斯,要么死。有几个人选择反抗并很快被控制,马提亚斯交给尼古拉一支手枪,让他杀死这些人,而尼古拉也确实这么做了--杀死了这些同伴。
尼古拉是索拉瑞中比较幸运的一批之一,他们未经地牢的熬炼就加入了索拉瑞。而另有些人就悲惨的多了。马提亚斯认为难以驯服的人,就会被他关进地牢,就是那个到处喷出绿色可燃气体的阴森地方。被关进地牢的人在饥饿和恐惧的驱使下会逐渐失去正常理智,互相残杀,饿极之下甚至直接以人为食。有些人活活饿死,有些人发了疯,还有些人的精神和意志被完全摧毁,只要能离开地牢,他们愿意对马提亚斯唯命是从。马提亚斯需要的正是这种人。(劳拉从地牢一路走上来,曾遇到一个有光亮的地方,几个新入伙的索拉瑞正在举行入伙仪式。)
14、劳拉和珊曼莎
劳拉是英国人,珊曼莎是日本人,但可能是由英国国籍的日本人。她们俩是大学同学,学习历史和考古专业。劳拉学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她出生在考古探险世家。她们俩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出行游玩。珊曼莎热衷于摄像,梦想成为导演。她极力要求加入这次探险,一是因为与劳拉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次探险的目标与她的祖国有关,而且她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讲太阳女王的故事。于是,她登上了坚韧号,然而她所能做的只是拍摄一些记录片段而已。
15、惠特曼
惠特曼是劳拉所就读大学的考古学老师,年纪并不很大,正在事业的上升期。他非常希望获得一些独到的考古发现以提升自己在学界的声誉,将来说不定评上个美国院士啥的。
惠特曼与妻子的关系不好,他经常为了工作忽略妻子,当然,他可能也并不怎么爱妻子。从他给妻子的信来看,他一直是把妻子和家庭放在自己的事业和声誉之下的。这也难怪他妻子想离婚了。
不难看出惠特曼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为了私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他一开始和劳拉一起被俘,劳拉侥幸逃脱,而他则被带去见了马提亚斯。他一开始对马提亚斯所说的神奇事情半信半疑,不过由于他想尽可能从这些人多发掘一些稀奇事,他答应和马提亚斯合作来完成女王的各种仪式。后来,他渐渐相信岛上确实存在超自然的力量。而当他发现女王需要牺牲珊曼莎时,他竟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与马提亚斯合作。
从剧情中也能看出,惠特曼不受索拉瑞管制,可以自由行动;劳拉在女王宫殿找珊曼莎时,惠特曼说去把风,其实是去通风报信;珊曼莎和其他人在海边修船,惠特曼假装有人追杀,边开枪边大喊,其实是要给索拉瑞信号;最后,索拉瑞们杀过来,惠特曼趁乱把珊曼莎带走交给马提亚斯去了。
16、罗斯与葛林
这两个老头是劳拉父亲的旧相识,三人一起完成过多次探险活动,是以命相交的铁兄弟。但劳拉父亲早逝。这一次出海,劳拉可以说是顶替他父亲的位置来的。罗斯与葛林自然要负起保护她的任务。最后,这两个人都为了保护劳拉牺牲,这简直是以生命对劳拉先父的致敬,实在是性命之交的铁兄弟啊。
罗斯一生未婚,没人愿意嫁给一个整天不回家,一辈子泡在野外冒险的男人。但罗斯有个女儿,而女孩的母亲就是那个黑人机械师雷耶斯。
古墓丽影10崛起
1.圣三一与先知
无论如何,从叙利亚的文献可知,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在公元十世纪。具体而言:
970年,先知来到君士坦丁堡,并在君士坦丁广场传教。
972年,贵族和“西方教会”蠢蠢欲动,打算对先知下手。
977年,西方的圣三一教会派出骑士,杀死了先知。
先知的追随者逃往帝国边境的沙漠地带,在一处绿洲为先知建造坟墓,但先知却从死里复活。
圣三一获悉先知还活着,圣三一骑士与先知的追随者在先知之墓展开决战。
2.君士坦丁广场
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先知在君士坦丁堡传教。君士坦丁堡这个以君士坦丁大帝命名的拜占庭帝国都城、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对于玩欧美游戏的玩家来说应该不会太陌生,这次不想多说——只要这个系列不坑,在谈到游戏主体流程的时候必然要说到它。在这一次,还是主要介绍游戏文献中明确提到的君士坦丁广场。
君士坦丁广场并不是指君士坦丁堡的随便一个广场,而是专指位于拜占庭旧城城墙外的一片圆形广场。广场中央树立着君士坦丁纪念柱,也就是现在依然树立在广场上的“火焚柱”,获得这个名字是因为1779年的地震和大火摧毁了柱子周围街区,留下焦黑痕迹。原本柱顶上是君士坦丁的雕像,但在十二世纪初雕像倒塌,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在柱子顶部安放了十字架。据文献记载,广场四周有很多雕像装饰,包括海豚、大象、雅典娜等等,但在十三世纪初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十字军焚毁了广场,并熔化了这些雕像。
3.贝洛伊
当君士坦丁广场已成往事,先知一行来到了“贝洛伊外的某个绿洲”。
贝洛伊(Beroea)也就是现在的阿勒颇(Aleppo),是叙利亚北部重要城市。阿勒颇历史极为悠久,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奥斯曼帝国时期,阿勒颇是近东最大贸易中心。1988年,阿勒颇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勒颇的位置正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虽然很靠近土耳其,但距离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颇有些距离。公元十世纪,原本在君士坦丁广场活跃的先知,要带领他的信徒穿越土耳其来到阿勒颇,想必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旅程——即使历史上确确实实发生过类似的事(是的,有位历史人物经历的“迁徙”,几乎就是游戏中这位先知“迁徙”故事的翻版),其跨越的距离也远远不如这位先知。
977年,圣三一的骑士“杀死”了先知,而在真实历史上,先知的周遭,正经历着两场改朝换代。
4.两位皇帝
970年,先知来到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977年被圣三一骑士所“杀”。圣三一追击先知门徒并得到先知未死的消息,一路追到贝洛伊郊外绿洲,在先知之墓展开了决战。
根据先知门徒的记录,970到977年,拜占庭政权发生变动,因“先王千古,新王万寿” 1 ,先知失去了政治靠山,于977年开始了漫漫流亡之旅。
虽然在《崛起》中并未提及皇帝的名号,但在历史上的970-977年,君士坦丁堡的确发生了皇位更迭——976年1月10日,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一世(John I Tzimiskes)忽然死去,巴西尔二世(Basil II)开始执掌帝国大权。
5.约翰一世
军人出身的约翰一世于969年用颇为拜占庭风格的方式——篡位夺权,成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其下台也颇有拜占庭风格——在976年暴死,是病死还是遭毒杀至今不明2。约翰一世在位时间不长,但东征西战,为拜占庭帝国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边防。
先知来到拜占庭时,正是约翰一世登基次年;先知被“杀”,也是约翰一世驾崩次年。这样的安排,不知是不是《崛起》剧情团队的刻意为之。
6.巴西尔二世
巴西尔二世(963-1025在位)是拜占庭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在位期间造就了继查士丁尼之后拜占庭第二个黄金时期,死时也为帝国留下了巨额财富。
969年约翰一世篡位后,与巴西尔二世为共治皇帝,当时巴西尔二世还年幼;976年约翰一世死后,巴西尔二世开始亲政。
先知及其信徒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踏上流亡之路,能从伊斯坦布尔一路南逃直到叙利亚,看来是遭受了极大的打压,而圣三一骑士从西欧到拜占庭又一路追到叙利亚,还真给了先知致命一击(奈何人家死不了),之后又一路追到人家墓里,不知该不该夸一句不辱使命……
7.阿勒颇的统治者
不再受拜占庭皇帝保护的先知一行,为躲避圣三一骑士逃到了叙利亚北部边境的贝洛伊(现阿勒颇)。但当时的阿勒颇能否给他们提供庇佑?
纠结了好半天,一度打算完全跳过这部分,最后还是决定长话短说。
8.叙利亚的纷争
当时的叙利亚,处境颇为微妙。早在阿拉伯扩张初期(公元六世纪至七世纪),原属拜占庭帝国的“锦绣河山”3叙利亚就成为阿拉伯人的领土。阿拉伯“中央政权”阿拔斯王朝衰落后,地方势力纷纷拥兵自立。第一个吞并叙利亚的,就是埃及的图伦王朝4。在十世纪初,图伦王朝又被阿拔斯王朝剿灭。之后伊赫什德王朝取图伦王朝而代之,占据埃及和叙利亚。但阿勒颇很快易手,成为新建立的哈姆丹王朝的都城。而日益衰微的伊赫什德王朝最终被北非的法蒂玛王朝所灭,埃及也被后者吞并。
法蒂玛王朝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支强大势力,为了守住阿勒颇,夹在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两强之间的哈姆丹王朝,在摇摆之后最终选择了与拜占庭帝国结盟——虽然不久前他们的“先王”还视异教的拜占庭为死敌。
先知到来的977年,在这个地区是个很有故事的年份——叙利亚南部在这一年被法蒂玛王朝攻占,而阿勒颇也并不太平。
9.阿勒颇易主
977年,阿勒颇经历了一次统治权易手。这还是几年前种下的果——967年,哈姆丹王朝第一任统治者(称“埃米尔”)死去,他的臣僚获得阿勒颇的控制权,并驱逐了第二任埃米尔,也就是首任埃米尔之子塞伊德·道莱。975年,奴隶出生的巴库尔发动政变,成为阿勒颇实际上的统治者。
977年,塞伊德·道莱成功夺回阿勒颇,而巴库尔后来则投靠了法蒂玛王朝。他为法蒂玛王朝两次进攻阿勒颇,均被哈姆丹王朝和拜占庭援军所击败,最终成为俘虏,而后遭处决。
然而法蒂玛王朝不可阻挡——在十一世纪初,法蒂玛王朝还是吞并了哈姆丹王朝。5
阿勒颇的政权轨迹,大致就是:图伦王朝-伊赫什德王朝-哈姆丹王朝-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游戏中的先知生活在哈姆丹王朝时期,967年第一任埃米尔去世,第二任埃米尔被迫离开阿勒颇。975年巴库尔夺取阿勒颇统治权,到977年第二任埃米尔才夺回了阿勒颇。
977年,无论是叙利亚的大背景还是阿勒颇这个小背景,大概都没人有心思理会逃难而来的先知一行,以及在这片你来我往争来夺去的领地上随意杀人的圣三一骑士。
10.历史的回响
根据游戏文献的记载,先知最初到达君士坦丁堡时,当时的皇帝还挺待见他。虽然精英阶层不喜欢他,圣三一也蠢蠢欲动,但他有皇帝保护。然而皇帝死后,新皇登基,一切就不同了。
虽然我一下子想起的是死在楚悼王尸体上的吴起,还有秦孝公死后的商鞅——6
但毫无疑问,谁都不如下面这位先知更接近游戏中这位先知的故事。
11.“希吉拉”
如果听说过伊斯兰教的早期历史,你多半会觉得游戏中这位先知的迁徙故事,几乎就是穆罕默德的翻版。
穆罕默德早期在麦加的传教经历中,同样被富人阶级敌视。在他们的威胁下,穆罕默德的一些门徒到埃塞俄比亚避难,另有60余人逃到麦加以北的雅特里布(Yatrib)绿洲。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发,到雅特里布绿洲与门徒会和。雅特里布后更名为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622年9月20日成为伊斯兰历纪元的起点,而这次迁移事件,则被称为“希志来/希吉拉”。它成为伊斯兰教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希吉拉之后,以麦地那为起点,伊斯兰世界迅速崛起。
游戏中先知的故事与此相似度极高,只是麦加成了君士坦丁堡,麦地那成了贝洛伊……
然而,此先知与彼先知相似的地方并不仅仅是希吉拉。
12.“悲痛年”
希吉拉的发生并非突然。
公元619年,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失去了两位重要的保护人和支持者——穆罕默德的伯父和第一任妻子在这一年相继离世。穆罕默德的伯父艾卜·塔列卜在麦加享有声望,作为哈希姆家族族长为默罕默德提供保护。默罕默德的妻子海迪彻是穆罕默德的首位信徒,出身名门并拥有巨大财富。他们死后,麦加贵族/多神教徒对伊斯兰迫害加剧。7
在伊斯兰教史上,这一年被称为“悲痛年”。
据说,622年6月, 麦加贵族决定刺杀穆罕默德,消息却让穆罕默德知悉,于是就有了希吉拉。
从“悲痛年”到“希吉拉”,这段历史现在看起来无比熟悉。同样是遭到敌视,同样是失去保护,同样是迫害加剧,同样是大迁徙,同样来到了绿洲。游戏中先知的故事是不是参照了穆罕默德的遭遇?或者“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3.总而言之
根据游戏的年代背景,保护“先知”的是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虽然圣三一早已对先知蠢蠢欲动,但先知有皇帝保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直到皇帝死后,先知不再受保护(虽然也未直接受拜占庭迫害),圣三一终于出手。
在圣三一的步步紧逼之下,先知的追随者从拜占庭帝国首都一直逃到了阿勒颇,那时候拜占庭皇帝对他们弃之不顾,而阿勒颇更是自顾不暇。先知在逃亡中中了骑士致命一剑,虽然不知道先知遇刺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但应该距离阿勒颇不远,否则不远千里逃到那儿才造墓就有点奇怪了。
之后,圣三一得到先知未死的消息,也得知了先知之墓的所在,赶往那里与先知一行展开了决战。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承载着信仰与奇迹、留存着历史与神秘的先知之墓,它最终的命运,就是千年之后被劳拉这个败家货按钮一按炸光光~~
14.生平与传说
拉斯普京的生平与各种传闻密不可分。他还在世时身上就笼罩着神秘色彩。当时正值罗曼诺夫王朝末期,局势动荡,各方政治势力混杂。政治家们的添油加醋,恐怕也是拉斯普京真实形象如此含混不清的一个因素。
拉斯普京于1869年生于西伯利亚的一个小村庄,1897年离开家乡进入修道院,之后开始游历圣地。他渐渐获得声誉,并逐步结识俄国上层社会人士,直到1905年时第一次见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桑德拉。
沙皇和皇后生了四个女儿之后,才迎来儿子阿列克谢的降生,他也是沙皇皇位的唯一继承人。然而,阿列克谢患有血友病。医生对此束手无策,唯有拉斯普京能减缓皇储的病情。据说,他的眼睛有神力,能医治王储。
拉斯普京之后频繁进出宫廷,深得沙皇和皇后的信任,被认为是圣人、是上帝的代言人。拉斯普京在攀附最高权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争。坊间开始流传拉斯普京和皇后及公主的绯闻,也有人指控他生活放浪,强奸修女。拉斯普京与东正教会关系也异常紧张,圣议会多次指责他行为不端。
一战期间,沙皇离开宫廷,人们认为拉斯普京对皇后施加影响,实际控制了俄国。一战后俄国经济衰退,拉斯普京和皇后成为众矢之的。
1914年,一个农妇采取行动,刺中拉斯普京的腹部。拉斯普京严重受伤,但经过手术后他康复了。1916年12月,几个俄国贵族动手刺杀,为首的是身份显赫的尤苏波夫亲王。拉斯普京留给后世的传奇,也在这次刺杀事件中攀上顶峰。
据说,尤苏波夫邀请拉斯普京到家中作客,让他吃了八块掺入氰化物的蛋糕,喝了半瓶放了氰化物的葡萄酒,而拉斯普京吃饱喝足,竟毫无反应。尤苏波夫开枪击中拉斯普京后,以为拉斯普京已死,但他忽然从地上坐起,并逃了出去。在追击时,刺客们再次开枪,有一枪击中头部,然后将他拖回尤苏波夫宅邸。而拉斯普京仍然未死。于是,尤苏波夫拿起哑铃,猛砸其头部,最后将他扔进了莫伊卡河里。后来的尸检表明,拉斯普京死于溺水,他在水下仍然存活了8分钟之久。
拉斯普京死后第二年,即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沙皇统治终结。十月革命后,沙皇一家遭灭门。
沙皇倒台后,拉斯普京被焚尸,而他甚至还在火中挣扎。
15.贞德生平
贞德的生平,大部分玩家应该多少都知道些。英法百年战争后期,法国生死存亡之际,这个十几岁的乡下小姑娘忽然听到圣音,要她带领法国人击败英军。于是她找到法国王储查理,说服查理让她率军出征,竟然解了奥尔良之围,当时她只有17岁!她在1429年5月解放奥尔良,7月就帮助王储在兰斯大教堂加冕为法国国王查理七世2——这正是上面这幅画所描绘的历史背景。
但贞德并未在战场上闪耀多久,查理七世加冕第二年,贞德在一场小规模冲突中被勃艮第人俘虏,英国人买下她之后,经过宗教法庭审判,最终以异端为由在鲁昂把“巫女”贞德烧死。她的骨灰被扔进塞纳河,就这样,不到20岁的贞德,于1431年5月30日被从肉体上彻底消灭。
16.不死贞德
这里说的不是精神层面,而是肉体层面的——虽然贞德的的确确被烧死了,但在此之前,她还真是个“不死小强”。不然的话,她应该入不了劳拉的眼,毕竟劳拉那会儿满脑子都是不死神话。
贞德戎马生涯虽然时间不长,但她确实受过伤,其中还有重伤。
最致命的伤害,大概是一次中箭事件。据说,贞德在攻城时曾被弓箭手击中,位置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约在肩颈附近。她被抬下战场,流血不止。当时人们甚至以为她就要死了。
但神奇的是,仅仅进行了短暂的休息后,众人就瞠目结舌地看到她生龙活虎地回到战场。
这被认为是神迹。
贞德神奇的“不死”能力,在她被捕后又有展现。
贞德最后的日子里,被英国人辗转到他们在法国的大本营鲁昂,关押在一个城堡的主塔(它现在被叫做“贞德塔”)。传说她在关押期间曾经从囚牢跳下,这一几乎自杀式的越狱行动,因贞德幸运地摔在干草堆上而没有丢掉小命,倒是成就了“信仰之跃”真人版。
于是——
你对贞德为何被劳拉钉上墙还有疑问么?
17.关于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是英国国王争夺法国王位而导致的一场陆陆续续打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其导火索(虽然战争的爆发还有其他因素在)以及贞德出现前的故事还是有点好玩的,所以写一笔……
要追溯得早一些的话,或许可以从诺曼征服说起。维京海盗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后,法国国王顺水推舟将这波维京人的首领封为诺曼底公爵,这也是当时欧洲大陆对付让人头疼的维京人的常用手段——“归化”而利用之。 1066年,当时的诺曼底公爵威廉跨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而成为英格兰国王,称“征服者威廉”(法国叫做“征服者吉罗姆”) 。从此法语成为英格兰宫廷和上流社会语言,土著的英语则是下层语言。虽然如今法语早已风光不再,但对英语的影响延续至今,法语词在英语中成为很多高雅语汇。英国国徽(即英王徽)上书写的英王室格言,也是法语写就的 Dieu et Mon Droit(我权天授)。
诺曼征服意味着英格兰国王拥有诺曼底的广袤领土。除此之外,英王室通过联姻还占有法国南部的土地,他们将法国的这些领地视为自己的祖传领土,虽然只能以公爵身份占据这些领地。英国王室至少当时尚未表现出对法国王位的觊觎,直到法国人自己开始作死。
131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世无子而崩,他唯一的女儿是否有权继承王位,在当时的法国王位继承制度中并未明确。路易国王的兄弟菲利普反应迅速,立即宣称女性没有王位继承权,从而自己登上法国王位,成为菲利普五世。于是,在出现第一位女王之前,女性就被排除出法国王位继承序列,因此法国历史上不存在任何一个女王。3
结果,菲利普也没生下儿子,只有女儿(天道好轮回~)。他死后,由于他自己立下的规矩,他的女儿无法继承王位,最后法国王位由他的弟弟继承,即查理四世。
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死去,又没有儿子(苍天饶过谁~)!这时,跟他亲属关系最近的男性,是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三世。爱德华的母亲,正是查理四世、路易十世、菲利普五世这三位法国国王的姐妹伊莎贝拉(被莎士比亚称为穷凶极恶大母狼 She-Wolf 的就是她了),她嫁给英格兰国王(就那个著名的搞基国王情种国王爆菊国王爱德华二世天啦我这篇都在写些啥!),生下了爱德华三世。于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作为法国先王查理四世的亲外甥,认为法国王位理应由他继承。
然而法国人不干:他妈都没有的权利,凭什么隔空就传给他?于是紧急追加了一条规则,排除了来自母系的亲属——比如国王表亲和外甥的法国王位继承权。
爱德华三世不干了,之后就跟法国王室干上了。
自爱德华三世宣称自己拥有法国王位开始,两国之间的作战陆陆续续,互有胜负。然而数十年后,法国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在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国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却遭遇惨败,接着又一步步丢掉了整个诺曼底。在这关键时刻,法国人又自己作死。
位于法国东部的勃艮第地区,与英国的贸易关系密切,也就是与英格兰有利益关系,而与此同时,却跟法国王室却存在利益冲突(当时法国分裂为支持王储的奥尔良派和国王堂弟领导的勃艮第派,两派之间争斗不断),于是勃艮第公爵在抗击英军这样的“外敌”时似乎并不卖力。在英军大兵压(勃艮第)境的情形下,勃艮第公爵同意与奥尔良派谈判。结果,奥尔良派却在和谈时伺机杀死了勃艮第公爵。这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送上大礼。就此勃艮第彻底倒向英军,公然成为英国人的盟友。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丧失了大片领土,折损了大批精锐,又丢掉了勃艮第,最终只能签下“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他不承认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儿子,他承认自己是喜当爹了(我这篇都在写些啥……),从而彻底剥夺法国王储的王位继承权4;特鲁瓦条约确认,查理六世百年之后,法国的王位将由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继承。自此,奥尔良派虽然还在抵抗,但法国王室的丧钟几乎已经敲响。
然而,就是这个被自己的父王扫地出门的破落王子,后来却成了被贞德扶上王位、继而战胜英军,为法国赢得百年战胜最终胜利的查理七世,绰号“胜利者查理”。
所以说,百年战争本是英法两国王室争权夺利的战争,于平民百姓并无干系——除了给他们带来巨大苦难,尤其是在法国乡间。但战争期间,两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英格兰,下里巴人的英语挤掉了阳春白雪的法语,进入了英国上流社会;而对于法国而言,则是贞德意义非凡。她将王室之间的私人战争转化为了法国人的保家卫国之战。贞德在后世也成为法兰西民族意识觉醒的标志人物,被广为传颂。
18.关于贞德的名字
“贞德”这个中文译名,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怪,不像“老外”的“正常”名字。其实贞德这名字在外语里还是挺“正常”的。她的名字写作 Jeanne d’Arc,就法语而言这名字没什么很特别的地方,按照法语发音一一对应来翻译的话,Jeanne d’Arc 的“标准译名”大概是“珍妮·达赫克”,挺“正常”挺“官方”挺“严谨”挺像那么回事的对吧?不过个人觉得那样死板的翻译实在不如“贞德”这种发挥型的翻译。
顺便说一句,贞德的法语名 Jeanne d’Arc,在英语里相应写成 Joan of Arc,给人的感觉应该很不一样。英语里 Arc 是“弧”,而法语里 Arc 的意思是“弓”,引申为“弧形”或“拱形”。英语里“Arc”这个词不知发生了什么演变,武器的含义已经失去了,倒是 arch 这个前缀还带有“弓”的意思,例如“弓箭手” archer,“箭术” archery……
再顺便说一句,贞德的名字里,d’Arc 是 de Arc 的连写,这个似乎无意义的“de”,在法国人的姓里不时就会看到。可能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戴高乐,这就是个带 de 的姓,法语写作 de Gaulle。
De(英语里的“of”)在姓里出现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这是贵族姓,类似于德语里的 von(所以看中世纪的历史会看到一堆的 de 或 von……嗯,还有不是中世纪的古墓丽影第四代里劳拉的那个倒霉的导师可怜的老冯)。但这也并非铁律,有些显贵的姓氏中并不带 de,而带 de 的未必是贵族——贞德应该就不是贵族,虽然她爸大小是个村官。有个法国人曾告诉我,贞德家来自一个叫做 Arc 的村庄,这就是这个姓的来源。这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贞德来自法国东部的栋雷米(学过都德《最后一课》的应该有印象,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普法战争后划归德国,贞德出生的栋雷米就在那个地区附近),那附近确实有两个地方叫 Arc——Arc en Barrois 和 Art sur Meurthe。
实际上,在贞德的时代,de 和 Arc 之间的连写符号 ‘ 还不存在,贞德的姓写成什么样的都有——Darc、Tarc、Dare、Day,等等。就目前的史料,Jeanne d’Arc 这个名字首次出现,是在 1576 年一位奥尔良诗人的笔下。
贞德倒是省事,只签名,不写姓(当然这很正常)。5
古墓丽影11
1.三大古老文化的兴起与兴亡
古玛雅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公元前2600年就开始出现城市。古玛雅的许多城邦政权于公元九世纪急转直下,迅速消亡。之后残存的玛雅人开始北上,建立了一些国家,后来在16世纪被西班牙侵略者消灭。现在的玛雅人虽然血缘上可追溯到古玛雅,但是西班牙的入侵导致他们文化早已断代。
阿兹特克人在14-16世纪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首都即是当今墨西哥城。因为爱好武斗,招致外人仇恨,同在16世纪被西班牙联合邻邦所灭。
印加帝国的前身是库斯卡王国,出现于11世纪,13世纪开始扩张,1438年发展为了印加帝国,到16世纪时幅员辽阔,是美洲前殖民时代面积最大帝国。1533年西班牙设计杀掉皇帝阿塔瓦尔帕,印加成为西班牙殖民地。
以上是这游戏内主要出现的三种古文明。并且在机缘巧合之下,三种文化在帕依提提这个隐秘的城市发生了融合。
2.文化交融圣地-怕依提提
按照游戏内劳拉在科组梅尔月亮神庙拍到的照片,有一批玛雅人于公元前1000年(猜测,我没研究懂玛雅历,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8.0.0.0.0是公元哪一年)开始了一次向南的朝圣之旅。
公元前1000年——一群玛雅人周围的世界开始崩溃,为了保护神器他们决定南下朝圣,从墨西哥科组梅尔出发,沿着南美洲的西海岸线出发。
年代未知A——玛雅到朝圣队伍终于到达了亚马逊河的发源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现今秘鲁国库阿克库亚附近。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座有积雪的高山,山麓一侧有两条河流交汇。他们认为这里就是休养生息保护神器的好地方,于是决定定居于此。
年代未知B——玛雅人试图使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结果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玛雅人面临着基本的生存困难。他们向附近生活的友好的当地部落(后来的印加人)求助,学习到了当地的耕种方式。安顿好后,玛雅人迅速开始修建起了两座神庙,用来保护他们的神器:伊希切尔的银盒子。
年代未知C——当地生活和平富足,很快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落,生活在此的也不止玛雅人,陆续到来的不同文化的外乡人也都定居于此,这里就是隐秘之城帕依提提。
年代未知D——人口增多促使经济发展,帕依提提发展出了统治阶级,一个极具民众威望的男人成为帕依提提第一位帝王(他是印加与玛雅的混血)。
在帝制出现之前,帕依提提始终由侍奉神庙的玛雅祭司来维持统治,但是在外乡人大量进入帕依提提不久之后,因为玛雅人的式微,他们的权利应该也很小了。帕依提提帝王上任以后,玛雅祭司归入宫廷,守护银盒子成为了皇室的任务。
公元12-15世纪——帕依提提在皇室统治下进入黄金时代,但是人口膨胀导致一部分人希望向外扩张,另一部分人想要继续自己生活。争执过后,想要扩张的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成为了后来的印加帝国),想要隐居的人在皇帝带领下去了帕依提提的深山里,并且把帕依提提的入口修建成了历经考验才能通过的道路。他们在入口处留了提示,随即进入了深山中。
而这个入口,就位于当今的库阿克雅库的印加神庙中。
公元16世纪——印加帝国被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印加的一个农民,曼科,不想接受西班牙人的剥削,带领着愿意跟随他的人前去寻找他们先人曾经提到过的隐秘之城帕依提提。勇敢而又机智的曼科找到了美洲豹的大口,突破了蜘蛛试炼和猎鹰试炼,开辟出了道路,带领着群众来到了帕依提提。曼科被后人称之为农民救星。
印加军队没能找到曼科带领群众逃去了哪里,只好气愤地把他们找到的入口糊起来,整修成了一座印加神庙。(而神庙内部其实是玛雅的建筑风格)
到这里就是帕依提提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4世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后续西班牙入侵者的四处征服与掠夺,也开始影响到了帕依提提。
公元16世纪末——在殖民地“遗失的黄金国”的诸多传言中,罗马教会收集到了关于帕依提提守护的某件神器的消息,据说这件神器可以“重塑世界”。罗马教会背后的圣三一很快查清楚了帕依提提的位置,派遣两名圣三一高阶传教士与一众军队前往帕依提提取得圣物。
值得注意的是,通往隐秘之城的路并不只有劳拉妹荡秋千飞过的那一条,也有一条安全的水路可以直接从库阿克雅库驶向帕依提提,也就是约拿自己找着的那条路,劳拉妹后来通行来往于此也都是走这条水路。过去也有商人通过这条水路来到帕依提提,应该也有殖民者坐船而来。
1603年11月24日——圣三一传教士塞拉诺与诺佩兹照着圣三一给的线路走,轻松到达了隐秘之城,受到了当地居民警戒的迎接。
11月29日,诺佩兹“在上帝的指引下”得知了神器的位置。此时,由殖民者带来的欧洲的传染病也正在帕依提提流行着(美洲原住民没有抗体,被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各种传染性疾病感染后,有无数部族几乎灭亡。这些可怕的传染病包括天花、黑死病和梅毒)。
11月某日晚,诺佩兹在帕依提提河边与帕依提提大帝碰面,这两个人已经是好友了。诺佩兹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和盘托出。二人达成共识,不能让银盒子落入圣三一腐败的领导层之手,诺佩兹会带着银盒子离开帕依提提,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藏好盒子,在未来,等待帕依提提皇室后人“天选之人”循着他们留下的线索找回盒子。
12月某日,塞拉诺和诺佩兹在帕依提提城外的坑洞里找到了巨大神庙,亚希尔的追杀让跟随他们的十二名士兵全部阵亡。但是诺佩兹,成功拿到了伊希切尔的银盒子。
12月21日,诺佩兹将所有事情告知了塞拉诺。塞拉诺决定跟随诺佩兹,背叛圣三一,离开帕依提提,去隐藏银盒子。
12月25日,二人抵达帕依提提西侧,破败的圣约翰传教所,他们决定在此建立他们的基地,藏起银盒子。
接下来的一年,诺佩兹自称天使德拉科鲁兹,将仅有三人的传教所扩大了规模,诺佩兹富有感染力的传教方式使得周围大量的人民都愿意跟随他,来到这个传教所听他授业。诺佩兹宣扬劳动可以洗脱人的罪孽,让无数人受到感召。不过,以保护银盒子为己任的亚希尔,其实也追到了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没有露面。
3.库库尔坎教团的出现与天使的疯狂
1604-未知年份——圣三一很快察觉到了诺佩兹和塞拉诺的背叛,于是他们再次派传教士佩雷兹前往帕依提提寻找叛徒诺佩兹。这群传教士刚刚抵达美洲,便遇到了一群阿兹特克战士,这些土著战士被殖民者关到了奴隶船里想要运回欧洲卖掉,奴隶船搁浅后他们逃了出来,但是从北美洲漂泊到南美洲的他们也人生地不熟。圣三一们和阿兹特克战士达成了协议,圣三一这些白人保证他们不会被抓做奴隶,而阿兹特克人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佩雷兹和圣三一认为,如果诺佩兹已经带着盒子离开了帕依提提,也只会藏在周边区域,开展搜索行动也需要一个据点,所以他们打算长期留在帕依提提城内。
于是,传教士们打扮成了当地人的模样来到了帕依提提,他们自称库库尔坎教团(库库尔坎是古玛雅晚期的至高神羽蛇神),库库尔坎派他们来净化这座疾病之城。他们用药物救了整座帕依提提,照顾病人、安葬死者,很快赢得了当地人的信赖。当时那批负责当保镖的阿兹特克人,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库库尔坎的巨蛇守卫,后来这里的阿兹特克战士于当地人通婚,融入了帕依提提,此后的巨蛇守卫都从小选拔,在当地找出身体素质好的人担当巨蛇守卫,这维持住了库库尔坎教团的武装水平。
在帕依提提的传染病控制后的某一天,诺佩兹偷偷地来帕依提提造访了皇帝。定居于圣约翰传教所的诺佩兹,回到帕依提提和皇帝取得了联系,并交代皇帝留下从帕依提提到圣约翰传教所的谜题暗示,之后诺佩兹返回传教所,开始筹划建立放置银盒子的地下室。
皇帝虽然也得到了传染病治疗,然而他已病入膏肓。自知命不久矣,皇帝决定牺牲自己保护帕依提提。他和库库尔坎教团立下誓约——库库尔坎教团要保证继续负责支援和保护帕依提提,为今后陷入危险的帕依提提提供必要物资。而皇帝,则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库库尔坎教团上演一出戏码,由库库尔坎教团主持献祭仪式,杀掉皇帝,以此来向帕依提提人表明库库尔坎教团的权利高于皇帝。在那之后上任的国王其实已经成了库库尔坎教团的傀儡,因此这位皇帝也被称为最后的大帝。
圣三一由此开始长时间地控制帕依提提,并以帕依提提为基地开始展开在南美洲的神器搜索行动。
另一方面,天使德拉克鲁兹在圣约翰传教所建立了新的宗教派别,七难教。教义将耶稣称为天选之人,他经历了七次磨难从而接近了神。而追随天使的七难教信徒都以成为天选之人为目标。
暗地里,德拉克鲁兹开始在传教所图书馆的下方建立一个大型的地下神殿,作为藏匿银盒子的地点。
在建造地下墓室的过程中,诺佩兹的心态开始慢慢改变,劳拉猜测他受到了银盒子的影响。诺佩兹渐渐觉得没有人配得上这个盒子中的伟大力量,他要把这个银盒子彻底埋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他对地下墓室建设的古怪要求越来越多,足足建立了数年。
诺佩兹为了不让任何人知晓银盒子的位置,甚至决定仿效残酷的古代帝王,将修建这座墓室的所有工匠(主要都是他的狂热信徒)统统杀死在墓室中。好在对他来说比较方便的是,他实在太有蛊惑人心的天赋,所以当这种天赋不是用在传教而是洗脑上,他把七难教变成了一个以最终殉道为目的的教团。
按照七难教七步接近神的说法,接近神的最后两步就是钉死在十字架上被下葬。于是在墓室建成后,他在墓室中直接煽动他的教徒自杀。自杀一部分以后,剩余的信徒将死人尸体做成干尸,摆在椅子上做成祈祷的模样。然后剩余信徒再自杀一批。就这样到一直全部死光,最后只剩下了最初的二人,赛拉诺和诺佩兹。诺佩兹下身缠上上裹尸布站进石棺,用绳子绑好自己身体,两手握着银盒子摆出站立的姿势,要求塞拉诺垒起砖墙把诺佩兹自己封死在石棺中。当塞拉诺完成之后,诺佩兹在墓室中朝着砖墙外用火枪开了一枪——塞拉诺被打死在棺材外。诺佩兹自己待在棺材里抱着银盒子等死。
他觉得这样应该再没人知道银盒子的位置了。
这就是从上千年前到四百年前帕依提提发生的全部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