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B站下架: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1
“B站下架了。”
这则消息在短短二十分钟内扩散到了笔者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如同有人在闹市里扔出了一把百元大钞,一瞬间抢走了所有的话题热度。而关于之前央视点名批评后续动作也终于是靴子落地,一切都符合了同类事件的处理方式。
迅速、精准,且力度和技巧恰好好处,正好一刀砍向命门。
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看,此时恰好是暑假期间,APP的下架意味着B站的主面向用户群体很难获得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在此期间推出的一系列活动必然很难借助APP端完整投放,必然会影响到B站整个暑假的运营活动,从利益上来说是灾难性的。
这一刀的伤口出现到了B站的股值上,一刀砍下股票大跌,千万资产凭空蒸发,或许十几万个大会员就这么白充了。

而站在一个行内人的角度上,对于7月新番而言,此时恰好又到了关键时刻,7月26日已经进入了7月第四周,绝大多数新番正好到了3、4集的关键时刻。我们看番有句俗话叫做“三集定律”,三集基本上已经可以决定一部作品是否优秀,也能看出作品是否可以开始“安利”从而获得更多的同好者。
而这次的想安利7月番的朋友们自然一个个如同巴麻美一般。

在第三集,就被咬下了头。

2
在大刘的《三体》中,曾经有一句话,想必我们都很熟悉: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一句话要结合一个背景来谈,对于不少行业或者群体来说确实如此,如同不少巨型公司死于不好好迎合潮流,不少热门产业随着新技术的推开迅速衰落。
然而,这些问题对于整个二次元来说都不存在,对于二次元来说,弱小才是最大的障碍,以这个行业的体量,还没资格谈傲慢。

我们可以来想一个问题,专注于追番,热忱各种角色的“二次元”有多少,看死火海龙猫新比较多(死神、火影、海贼王、哆啦A梦、龙珠、蜡笔小新),也关注追番这些“近二次元”又有多少,而只是觉得动漫人物比较可爱,偶尔看一看动画的“泛二次元”又有多少?
看上去很多,实际上并不多。
刚刚结束的《超能力女儿》追番仅仅194万,12集播放4126万,集均播放仅为343万,而之前B站最火的作品《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教室》追番也不过392万,12集播放8181万,集均播放也仅仅681万。

343/194=1.76、681/392=1.73,按照同样方法计算,即使B站最高的作品,比值也仅仅在3左右,2以下才是常态。
最高的《坂本》集均播放接近1000万,而其他几部超过300万追番的作品除了《紫罗兰永恒花园》和《工作细胞》时间尚短,大多数集均播放在600到800万之间,而固定追番的作品,集均播放了在300万已经可以算是火热了,如果能到600万以上,无疑是现象级的作品。
即使是《工作细胞》也不例外,这是B站目前最快冲到300万的作品之一。
从这一方面考虑可以得出结论,对于B站来说,有一个“固定追番群体”,这个群体的数量大约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这个群体的黏性极强,也就是B站的“追番活跃群众”,一部作品如果能吸引其中两到三成人追(160万追番到300万),已经算是火热,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追的话,基本上可以判断达到了平均水准(80万到100万)。

考虑到B站在整个二次元产业内的规模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这800到1000万用户,涵盖了国内六成以上“二次元”,逆推整个国内二次元群体人数规模,大约在1200万到1500万之间。
而稍微把圈子扩大一点,实际上也大不到哪里去,拿《火影忍者》来谈,海外40多个国家的销量仅仅9500万册,在中国销量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正版销量估计在3000万册上下,手上正好有相关漫画全套,翻了一下发现一次印刷最多20万册左右(算下来仅仅2000到3000套),从印刷频率来看次每也并不算高,单册书印刷仅仅在2000到4000本。

《龙珠》销量略多一些,全中国民工漫销量应该可以以亿级计算,看上去很多,实际上并不算是,大多数民工漫一套几十册,全中国捆一起拥有漫画的也不过是千万级(这还要考虑到很多人购买盗版书亿级一个人几套,比如我六套全都有),考虑到大多数人以看动画和白嫖为主,即使扩大十倍,也算是亿级群体,但一个“B站下架”自然不可能影响到这些群体。
对于大多数“民工漫”爱好者来说,动画只是个消遣,并且不是最重要的那一种。
这或许就是群体最大的无奈,“弱小”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到千万级的用户又能掀起什么样的大浪呢?

3
规模,永远都是决定力量的重要要素之一。
在之前的想法中,笔者提到了一点,中国的游戏包括相关产业同样遭遇到了打压,希望各位稍安勿躁,毕竟当年那边更苦,但仔细思考后,笔者发现了一个不应该忽视的事实:
游戏产业的力量实在是太雄厚了。
就拿2017年的中国游戏产业来说,仅营收就达到了2036亿的规模,游戏产业用户达到了5.83个亿,按照中国7.7亿网民的数量来看,上网而不玩游戏的人,四个人里才有一个。只要一个人接触到网络,那么大型网游、小型手游亦或者页游、微型游戏会轻松将他俘虏,按照2036亿的营收规模来看,平均每个用户都为中国游戏产业贡献了349元。
2036亿什么概念呢?中国GDP在2017年是82万亿人民币,2036亿已经可以在GDP里看到具体数字,大概是0.25%,中国GDP超过2036亿的城市才45个!

而从人人喊打的“网瘾”到一路狂飙的游戏产业,总用时不到10年。
2008年中国的游戏用户人数不到7000万,仅仅9年过去,在2017年就已经接近6亿,营收更是从185亿飙升十倍以上到超过2000亿,即使和全球游戏产业规模比,中国也可以占到其中的四分之一以上,2017年全球游戏市场1160亿美元,按2017年汇率计算大约7540亿人民币,中国人这次跑赢了世界人均水平。
这个蛋糕是没有人敢动的,只会想着怎么好好吃。
而对于核心的“二次元”群体来说就未必了,版权和引进的限制让不少作品在国内根本没办法光明正大的销售周边以及作品,核心群体的弱小又让大多数用户难以发出“声音”,拿B站来说,B站每年收入有多少呢?
从第一季度来看,B站总营收8.68亿人民币,而所谓的“看番充会员”仅仅应该归类到“直播和增殖服务营收”里,即使将同比增长的151%全部算成大会员,那么B站在2018年第一季度因为大会员增长的收入也仅仅只有5738万元。

5738万元什么概念呢?大约等于58万个大会员,这倒与 @浅色回忆 之前从《紫罗兰永恒花园》上估测到的数据基本接近。

在京紫这样一部“现象级”的作品面前,真正意义上“付费”的用户也就80万左右,即使扩大三到四倍,B站真正意义上愿意开“大会员”的人数,也只不过200到300万之间,大约相当于20%左右的“二次元”人数,从粘性上来说已经堪称恐怖。
但问题依旧是数量太少。
假设爱奇艺因为动漫方面的付费人数和B站相当,腾讯和优酷方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愿意付费的人也只不过仅有500万。
500万付费用户,每年100块钱什么概念?
5亿人民币看似很多,实际上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基本上等于毫无意义,就拿游戏来谈,中国游戏产业,每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游戏就有数个,超过10亿的更是有数十个,五亿人民币对于大网游来说不过是半个月的流水。
对于爱奇艺来说尚可接受,整个爱奇艺产业链连成一体,动漫只是其中一小个板块,因为整个网站带来的成本降低,外加广告方面的收入,这些钱或许勉强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对于B站来说就未必了,长时间的买番对于B站来说不是收益,而是负担,但如果没有借着买番以及这方面名头来吸引用户,那么B站必然跨的更快。

对于B站来说,目前在“二次元”方面,B站毫无疑问已经骑虎难下,一方面,因为日本和我国方面的特殊情况,无法利用相关版权及作品达到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相关用户又很难转化为重度付费用户,甚至做广告也是难上加难。
而就长期发展来看,这必然会开始割裂B站用户和B站的关系,想要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又想维持社区的粘性,基本上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4
我们谈到A站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就是“一手好牌,将自己打烂”这个观点。
客观地说,几年过去了,A站确实已经走到了终点,但就B站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已经走向了一个新的瓶颈,考虑到B站目前的产业规模和人数来看,想要再往上突破一个等级,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
还是拿B站的经营来谈谈。

B站的月活按照B站财报达到了7600万次,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8.7亿,但除去其中6.9亿的游戏收入,仅仅只有1.8亿属于“广告收入”以及“增值收入(会员即属于这方面)”,在整个B站中仅仅占比20%。
拿同等规模的爱奇艺来看,爱奇艺的月活跃在4.9亿左右,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也达到了49亿,从付费比例上来看,基本上都是一个用户10元左右,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就在这里,即两者收入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爱奇艺的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其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广告收入”和“增值服务”收入,均为21亿人民币,总和42亿人民币,占到了49亿总营收中的85%以上,此外还有占比在5.5%左右的“内容分发”收入,总计达到了90%以上。
这恰恰是B站做的最差,或者说最失策的一点,那就是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
对于B站来说,不充“大会员”或者“付费”也不需要承受广告,更不会带来太差的体验,结果就是付费习惯极差,从仅有10%左右的“增值收入”即可看到这一点,从会员付费上看,仅为同类视频网站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一个极低的数字。

如果仅仅是“二次元”群体这实际上还是个小事,但问题恰恰就在于习惯已经形成,这让B站在其他方面的业务扩展捉襟见肘,在除了番剧区以外所有区必须一视同仁,包括启动直播平台也是一样。
而这方面利益远远比讨好番剧区观众,也就是核心的“二次元”群体要大得多,现在的B站就像是一个塞了一肚子粗茶淡饭的汉子,在面对龙虾鲍鱼的时候只能选择慢条斯理的吃,根本无法和周围狂吃的其他媒体平台相提并论。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倒也没关系。
但问题恰恰就在于。
这可能是远行前的最后一顿饭,下面的路各位不但要借着肚子里这点食扛过去,可能还要打一架再说。
B站自己的承诺以及一开始顾及的群体现在已经成了B站自己的枷锁,对于B站来说是好是坏且不谈,毕竟B站哪怕倒了或许还以一个BB站,对于B站社群的恶性影响已经显现而出,这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

5
谈到最后,我们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为什么此次B站会整改下架?
无疑,“二次元”相关的内容是一个引子,但因此而诱发出的其他问题或许才是关键。
但其他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恰恰就是B站在“二次元”上无法获取更多的利益,只能转向多方面的发展,狂暴的扩张必然会带来社群割裂以及各方面的隐患,此次的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已,这个点从B站开始多元化扩张就已经埋下。
无论是“克里斯”还是“低俗动画”都只是一个点而已。
而这个恶果,最早埋下的依旧是B站自己,或许作为一个社区,B站足够优秀,但作为一个商业化的网站,B站的运营无疑是不合格的。
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恰恰也是因为整个“二次元群体”小,作为小“群体”的领头羊自然可以获得不少好处,产业再小也是产业,汲取整个产业的营养来扛起一个公司,发展到这个地步不奇怪。
最后,我们来想想另一个问题。
作为相关爱好者,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再次发生?

始于B站,终于B站,这个恶果最终是要解决的,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整个“产业”都强大起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二次元”不但要尽可能向“近二次元”发展,更要扩张到将“泛二次元”都吸引进来的地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通不同亚文化之间沟通渠道,并且将力量拧成一股。
对于外界来说,“泛二次元”实际上已经是“亚文化”,而我们经常定义的“二次元”,实际上已经是亚文化中的亚文化,即使此次B站着急救火,想必也不是为了“二次元”产业去,能够尽快利用游戏以及其他方面的渠道来弥补暑假无法在APP上做相关推广才是关键。
当一个产业有500万用户的时候,这个产业是想打压就打压的,以一个点突破,就能轻松翘起整个圈子。
当一个产业有5000万用户的时候,我们在关键的时间总会在新闻上看到这些东西(当然是正向),如同TI上意气风发的WINGS、在5月全球登顶的中国RNG一样,即使依旧会藏污纳垢,但相对于整个产业的正向发展而言,这些东西是可以自主解决的(即自我净化)。
而当一个产业有5亿用户的时候,你的生活会和他息息相关。
或许我们很难达到“息息相关”的地步,但在关键时刻看看到正向的东西,似乎不是难么难以实现的目标。
最后,就用一张图来祝福这个美好愿望吧。


框框框子
2018年7月26日23时15分于广州天河。
谢绝转载,请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