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由于“刀下留人”而活下来的非常之多,他俩可以改变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由于“刀下留人”而活下来的著名人物?
刀下留人: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古今中外由于“刀下留人”而活下来的非常之多。名人自然也不少。
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人。西汉开国元勋,著名军事家,历史上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
咱们这位韩兵仙,也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爱恨转承,从甘受胯下之辱到乞食漂母,再到楚营汉寨两下受辱,可谓是跌宕蹉跎心惊胆寒。
韩信原来是项羽的一个小官,一直不被项羽重用,非常郁闷,就抽了空子投奔刘邦去了。
当时刘邦被封汉王入汉中,韩信来时,也没有受到重用,做了个管理仓库的小官。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一起犯案的前十三个人都已人头落地,马上就要轮到韩信了,行刑的过程很顺利,韩信前边的十三个人,吓得说不出话来,被一个个砍了脑袋。到了韩信这里,他抬眼满世界找救星,猛然看见人群里有一个人,身材魁梧,目光炯炯有神。此人正是滕公夏侯婴,汉王刘邦的御用司机。韩信此时死马当活马医,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做了一个比原来大一点管粮食的小官。后来萧何认识了他,通过交谈了解到韩信的本领很大,于是就有了萧何追韩信的佳话。
刘邦知道了韩信很有本事,就拜为大将,从此韩信追随刘邦平定天下,并在垓下之战中一举打败项羽,为刘邦统一天下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可以这么说,没有韩信,刘邦可能打败不了项羽,就无法建立汉朝,我们就没有了汉族这个称呼,而中国的历史如何走向,也是一个未知。所以,韩信的生死,当时决定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更是为华夏民族屹立在世界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因此,韩信作为刀下留人的最佳代表,应该是最有影响力著名人物!
李靖
隋末唐初,战乱频繁,血雨腥风,李靖也多次差点成了刀下亡魂。即使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李唐王朝对它也未能消除猜忌。关于李靖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有很多,跟红拂女的旷世奇恋也被编排成各种影视作品。评书和演义中更是把李靖当作神仙来描写的,实力秒杀半仙的徐茂公。他和红拂女,虬髯客也被称为“风尘三侠”。
李靖很有眼光,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他老早发现了李渊有不臣之心,所以南下准备通知杨广,可惜走了没多远杨广就死了,自己没多久也被李渊的人抓了,于是,这个有才学的家伙要倒霉了。
于是跟韩信一样,李靖也行刑前也大喊一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所不同的是,李靖名声在外,李世民本来就想救他,可惜李渊不同意,这一句话正中下怀,于是,得救了。
其实一开始李渊对李靖还是心存芥蒂,也不放心,李靖有点不对他心意的地方就想杀他,但是李靖用自己的才干和做人方法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打消了李渊的疑惑,也成了使功不如使过的代表人物。
李靖一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内战外战无一不精,不仅为李唐打下了半壁江山,在对外族的战争中也立有大功。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仅有才能,而且具有政治眼光和高情商,这一点要远强于和他有一定共同经历的韩信。
那么,李靖为什么能在李唐王朝的屠刀下生存呢?
1、李靖的才能。
李靖的军事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也是他能够从刀口下活下来的重要原因。李靖特别擅长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使得敌人触不及防,从而迅速击败敌人。无论是击败辅公祏,还是消灭东突厥,亦或是大败吐谷浑。李靖的这招“突袭”都使用的炉火纯青。
李靖不仅军事上造诣颇高,而且能很好的安抚民心。深得人民的爱戴。比如在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受命安抚岭南地区。他派人分道安抚,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各个郡县望风而降。使得岭南地区,兵不血刃,归顺大唐。
2、李靖在政治上恭谨顺从,没有异心。
高处不胜寒。在古代中央政权的核心,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在这方面,李靖作为“北朝、隋、唐”三朝元老,看的比谁都清楚。
所以,李靖在政治上表现的极为恭谨顺从,木讷,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即使自己身遭猜忌的冤枉。比如在击败吉利可汗之后,就有人弹劾李靖,说他纵兵抢掠。因此李靖还受到李世民的责备。但是李靖一声不吭,没有为自己辩解。
当然,李靖的一生,都勤勤恳恳的为国家,为社稷做贡献,从来没有异心。这也是他免遭杀害的原因之一。
历史就是充满了戏剧性,如果韩信、李靖没有熬过那一刀,历史将因此改写,可他们一旦渡过劫难,世界将因他们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