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培育书法之精神,以广博的文化滋养

2021-04-28 12:21 作者:司马直白  | 我要投稿

查阅了“书法”释义。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文字的书写能成为主流的艺术,中国的书法是一个孤例。“根”,指的是“事物的本源。”那书法艺术的本源是什么呢?《易·系辞下》讲:“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商代和周代早已产生了甲骨文。商周金文已具有艺术性(图1)

图1 毛公鼎 拓片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并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么简单的以儒学主义至上的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无尽的生命力,是源于华夏文明吸收了儒释道等诸家思想,正所谓百川归海,才成就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因为艺术是一种天才性的创造,是带着镣铐跳舞。书法艺术的发展,恰恰是吸取各门各派,各种思想,这才成就其雄壮、精致、苍茫、典雅等美学风格特征。有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的宏伟大厦。

  这正是中华民族懂得“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吧。简单来说,晋尚韵,正因为魏晋时期的文人书家,崇尚黄老的道家思想,才产生飘逸潇洒的行草书风(图2);


图2 王羲之《姨母帖》

宋尚意,宋代恰好是儒释道合流,这才会产生出苏黄米蔡等风格迥异,而各具特色的书法风貌(图3、4、5)


图3  苏轼《黄州寒食帖》
图4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图5 米芾《蜀素帖》

明代在阳明心学和李贽的“童心说”影响下,才会产生出徐渭(图6)、倪元璐(图7)、张瑞图(图8)等自我性情抒发的书法风格。

倪元璐(图7)
张瑞图(图8)

弘一法师中后期的书法,凸显了一种佛家的和静(图9)

图9 现代·弘一法师书法

于右任的草书显出一种豪迈(图10)

于右任的草书

假如中国书法只是遵循着儒家的温良恭俭让,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个性化的风格吧。艺术就是艺术,艺术是一种“酒神精神”,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理性式的书写,它更是在理性的范畴下的个性表达和个性张扬。

“书写过程中运笔的提、按、轻、重、疾、涩;结体的主次、向背、虚实;用墨的浓淡、枯润;章法的黑白、疏密”等语言,这表达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用道家的“阴阳”互相作用,互为有无似乎更加贴切吧。

秦代的“书同文”的结果,形成了秦小篆(图11),规范了文字,这也是书法的发展。况且我们不能忘了,秦隶,这种以方折笔代替圆转篆书的文字,恰恰在秦代产生的,这是书法史上“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重大历史时刻(图12)。这能说“秦代的书法艺术发展缓慢”吗?


图11 秦·泰山刻石
图12 秦·云梦睡虎地秦简


培育书法之精神,以广博的文化滋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