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第3季推“VIP二次付费”!舆论一片叫好,算纵容吗?

5月8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凡的星期五,但对于一众国漫迷来说,今天却是《一人之下》第三季推出重磅设定的时刻。
原本预计的第4集上线了,但与此同时TX又一并将剩余的5-8集都带到了视频平台之上,只不过它们都需要付费方才可以“提前观看”,而且需要注意,这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会员充值”,而是在开通会员的基础上再度支付每集3块的费用,方才可以享受的待遇---


如图所示,如果没有会员,那点播5-8集则会首先提示VIP的开通......
看到这样的“二次付费”操作你们会有何等感想呢?是觉得TX又在恰烂钱了?又要搬出马克思的那句极为著名的“XXX%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的说辞来怒批视频平台的不是了?

别急,在给出自我判断之前且听我详细的说说本次《一人之下》二次付费所遭遇到的不一样之处,兴许在看完下方内容之后,你们还会为自己曾经萌生的刹那愤怒感到些许的愧疚呢。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把时间回拉到半年之前。
01.VIP二次付费的逆袭?
2019年11月,一部改编自网文小说的电视剧上线了。演员阵容相当强大,包括张若昀、陈道明、肖战、吴刚等等大咖和流量明星均被邀请到来了剧作之中,而这部作品也凭借优异的剧情质量,成为了2019年年度最受追捧的国产连续剧之一---

只不过在声名鹊起的同时,《庆余年》也陷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批判当中,被海量网友和大V们厉声吐槽“吃相难看”---

导致这场恶果的原因就在于TX采用了前文所述的VIP提前看模式,在已经收取了会员费用的基础上,再度“洗劫”用户的钱包,并最终招惹到铺天盖地的舆论抨击。
其实较真来说网友们的愤怒也是不难理解的,与其说是对金钱的二次剥削,还不如说TX视频在播放形式上将所谓的“贫富差距”又再度拽拉到了另一个高度---只有付费再付费的“土豪”才能够享受超前点播的权益。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网友们的愤怒来自于对权益的不公平分配,也就是俗称的“仇富心理”。而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亘古存在的人类特性,也是许许多多社会问题的根本诱因,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先哲和专家想方设法去根除它,但最终也都以失败收场。
归根结底,仇富源自于人性的自私底色,而自私是一种能让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得繁衍优势的特性(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曾论证过这个事情),因此长久以往仇富都在社会存续着,并使得网友对TX在《庆余年》推出的二次付费收看模式,深觉痛恶之情---

怎么办?难道二次付费注定只是一场滑铁卢式的商业尝试吗?
很显然,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固然仇富心态不可能完全根绝,但网友对于某个具体的场景还是能够习惯和适应的!
于是就在半年后的当下,当《一人之下》第三季推出VIP提前看模式之后,我们居然在评论区中看到了一片叫好的图景---
“留下花钱的证据”
“氪金成功,支持国漫”
“俺都不舍得看了,你们第四季搞快点”
“快,抢先看了”


除了一众晒付费账单的网友,剩下的也基本是对第4季上线的呼吁。几乎看不到网友对《一人之下》采用的二次付费的吐槽,满屏尽是理解和赞叹。
这不禁让我想起罗永浩老师常挂嘴边的那句“理解万岁”,如果他老人家当年做的不是手机而是国漫,那想来也不至于被嘲讽了好几年,至今都仍未消停吧---

一片叫好的舆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官博看看......
当然,玩笑归玩笑,但接下来我们还是需要直面一个问题:支持《一人之下》第三季二次付费的网友,其行为算不算是对资本家剥削的纵容呢?而他们又是不是在潜移默化之下沦为了一捆捆绿油油的韭菜呢?
简而言之,二次付费是否具备所谓的正义性呢?

可能我的答案会与部分网友存在思想上的出入,但我依旧希望各位能够听听我的劝告,对视频平台的二次付费予以一定程度的宽容。
02.请将胸怀放宽一点
或许是因为人性本身就带有自私底色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我们时常看到某某大公司对员工的薪酬和劳动力的压榨和克扣,因此在潜移默化之下,社会上的每一位民众都不自觉的将资本家的剥削当做一种常态,也认为员工在雇佣关系里头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55断更节”的出现,一众网文作家联合了海量社会舆论共同谴责阅文集团的“吸血合同”,也看到了去年年底出现的《庆余年》二次付费风波---

首先我不排除这个社会确实存在资本方的压榨,但我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真不能只看到大公司“使坏”的一面,而罔顾了他们对“美好愿景的追逐”。
对于网文平台来说,他们之所以意图实行“霸权合同”,目的就在于希望能够将创作者的版权最大效用的统筹到自己麾下,以便能够在后续实行一系列灵活的营销工作,吸引更多用户的投入。
而对于视频平台来说,凭借人气且专属的视频资源的二次付费,平台便能收获更为丰厚的运营资金,从而购买更多的优质版权作品,以及投产更多的优质自制剧---

事实上自去年《庆余年》二次付费风波掀起以来,直至前几天发生的阅文合同争吵,我身边都有不少小伙伴询问过是非与对错,而我给出的答案都是清一色的:不要着急下结论,一项政策的颁布往往需要放长眼才可能厘定对错的,而如果这项政策能够有利好的一面,那我建议大家就别偏执于丑恶的解释,给平台多一点的尝试空间。
也就是说,与其纠结于“二次付费就是资本家剥削”这样的思想形态,还不如将评判标准摆放到“作品质量”的维度之上。
先纵容平台去采取各种各样的收费模式(其实碍于平台之间的竞争,商家也是会在收费的额度上有所克制的,比如现在的10+块一月的会员,以及提前看只需要3块钱,试问有谁支付不起呢?),然后紧盯着后续产出作品的质量优劣。
如果真多收钱了而作品的质量却每况愈下,放心吧,这样的平台是会遭到市场报应的---

就正如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到的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唯利是图吧,市场存在着一只无形的手,它会将个人对利益的自私追逐,转变成推动全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就是说,甭管网文平台也好,视频平台也罢,当他们躬身入局到竞争激烈的内容创作市场后,就必然会被某个无形的手掣肘着,让他们不可能肆无忌惮的贪婪下去---唯独和作者以及用户谋求共同发展,方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好了,如上内容当属我对《一人之下》第三季采取二次付费的“正义性说明”。
固然我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够确凿TX的作为是一定能够给创作者和用户带来效益的,但至少站在当下,站在《一人之下》第三季质量如此崇高的情况下。
我是真心希望各位能够予以平台更多的宽容,将所谓的道德谴责放到长远未来再作定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