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寧老師講《說文》(一)

2023-07-11 09:35 作者:古寧老師  | 我要投稿

說明:自去年初開始在相關群公益分享《說文解字敎本》部首內容以來,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與喜愛。自2023年5月24日開始在“《說文》公益群”進行第二次系統分享,爲與更多朋友交流進步,特將本次分享內容陸續轉發至B站,與同好交流。

*************************

各位群友,下午好~

我們今天開始分享文字學相關內容。在開始分享《說文解字敎本》部首之前,先發一些基本的內容,以幫助我們建立起一些相關的基本認知。

按中國傳統的學習次第,要先識字、再讀書。

識字指系統集中學習文字,非指現在學校裡記識拼音、筆劃等的識字方法,這種識字其實只學了字的口語義、相應讀的也是白話文。這麼學下來,即使博士畢業也讀不懂經典。因爲經典爲數千年積累內容,非懂漢字的本義、引申義及熟悉文言文不能閱讀。

這也是因爲,中國的文字、口語與書面語有自己的特殊性。

中國之外,口語、書面語合一,書面語記錄口語,沒有大的分別,故不需要特別加以學習。

只有中國,口語與書面語是分爲兩個獨立的系統的。

因爲我們的祖先有足夠的前瞻性。

他們知道口語不能流於異地、傳於異時,也就是說不能突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積累和傳承文明。

所以他們將口語與書面語分開,並使用穩定的文言文作爲書面語系統,以保證不同地域的人能順暢溝通,保證後代子孫學幾年文字、讀幾年文言文就能明白祖先的典籍在講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字是根本,經典是載體,保障了中華文明成爲幾千年來唯一不間斷的文明。

當然,除了文字、經典外,還要有敎育。

談傳承,文字、典籍、敎育,缺一不可。

而敎育,則要以聖賢爲師、爲標準,以經典爲學習內容,而不是考試結束,立馬被碎爲萬片、似有不世之仇的書本。

當然讀經典的前提,就是要先學文字。否則,就缺少了基礎和門徑。

文字學又叫小學,它是國學的下盤功夫,缺少了這個下盤就去讀經典學經典,則根基不牢、大廈易傾。

小學,除了文字學外,還包括圍繞文字學產生的音韻學、訓詁學、金石學、目錄學、版本學等等。

關於小學之重要性,再次分享張之洞 《書目答問》如下一段內容:

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小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

關於識字讀書的關係,其實清末以前都是共識,只不過這一兩百年受西方敎育影響,大家不清楚了。

我之前在本群分享過一位老先生的見解,如下圖:

愛新覺羅 毓鋆 講小學重要性

所以我之前在群裡反覆分享了傳統學習次第:

首先,蒙學(開智啟蒙,2.5-6.5歲,可延續到12歲一直背誦、要求。)

第二,小學(識字,文字學,以及圍繞文字學產生的訓詁學、音韻學、金石學、版本學、目錄學等等。)

第三,經典閱讀(讀書,非僅儒家經典,應包括先秦諸子百家經典著作。此書指聖賢發奮之作,非普通讀物、詩歌、辭賦等)

我今後主要分享的也是小學部分的內容,依據的是我老師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默公先生費時五年寫成的《說文解字敎本》。

而文字學學習,又以540部首部分內容的學習爲基礎。所以,我初步預計將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分享。

因爲是群分享,所以不是逐字講,而且講的也會相對淺顯,最主要希望群友通過學習,了解如下內容:

一、《說文解字敎本》的體系。

現在講《說文》的很多,講甲骨文的也很多,但基本都沒有完善的體系,而且多是自家體貼的內容。《敎本》有完善的五級分類體系,並且將近現代甲金文、簡帛文的研究成果反哺到了《說文解字》中。這個工作填補了學術空白。

二、漢字的造字之理、用字之法,即我們所說的六書。當然還有常用的文字學術語都會涉及。

遇到過有人說,我們的甲骨文就是象形字,這種認知是錯誤的,象形僅爲其中一種,餘下還有指事、形聲、會意、假借、轉注。我們在今後字的分享中會講解六書的概念。六書爲綱,是重點要掌握的。

三、大多數部首字,並且希望能或多或少掌握《說文解字敎本》的閱讀學習方法、具備自學的能力。

《說文解字敎本》介紹長頁

今日分享結束。

(2023年5月24日第一次《說文》公益群分享內容整理)


古寧老師講《說文》(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