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传统博物馆遇上VR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1-11-11 16:57 作者:蛙色VR官方  | 我要投稿

建造博物馆,一直以来是人类记录过去、启发未来的有效方式。

博物馆,是艺术空间,更是历史沉淀。

随着3D、AI、AR、VR的浪潮裹挟而来,

数千年来人与艺术、艺术品和艺术空间的关系,也开始随之变革。

如果说过去,“距离感”是让博物馆体验相对稀缺的原因,

那么在互联网,人类与博物馆等艺术空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迄今为止,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博物馆,都已经“在线”。


建立虚拟的线上空间

虚拟博物馆,除了我们通常所见的将“实体博物馆”经VR扫描后完成“线上化”和“虚拟化”,

另一种真正的虚拟博物馆,则指的是线下无迹可寻的、完全在线上搭建的虚拟博物馆。

(源自谷歌文化艺术app,VR看博物馆)

传统意义上,文化旅者终其一生都难以欣赏到同一位艺术巨擘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有生以来创作的所有艺术作品。

由于这些区域化、大量的作品陈列在不同的国家、城市的不同博物馆,

要在线下集中办展,会遇到馆藏精品的外借难度、易损耗作品的运输难度和异地办展的资金难度等。

与此同时,若要瞻仰一位艺术家在实体博物馆中的所有作品必须辗转各地,

对于受众来说又会耗费时间、资金成本,脱离实际。

(虚拟的艺术品若在眼前)

通过线上VR展,线下零散分布在多个展馆的、同一位艺术大师的作品,

得以在线上的虚拟空间聚合、给受众带来同一个流派的、高度密集型的视觉盛宴。

虚拟博物馆应运而生,线下内容资源重组,在线上一个博物馆就可以饱览所有作品。

这种空前集结艺术作品产生的强烈张力,会给受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力。


回归纯粹的艺术审美

由于纯虚拟展览不囿于真实地域限制的特点,在线展厅的主题打造还会生发出无数种可能性。

例如,“虚拟博物馆”的建造者、策展人,可以将位于不同空间的展品,

按照一种文化趋势、一段历史截面、一种视觉新潮、一类社会话题之类的主题,在线集中表现出来。

虚拟博物馆在艺术品的陈列主题、鉴赏途径和修缮方式上,都有实现创新和突破。

在当代的喧嚣社会气息中,人类与艺术品、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在逐渐变得混沌。

不妨想象一下,故宫的《清明上河图》展览,虽可以在动态中呈现宏伟的画卷,

艺术的美感却容易在推搡的人群和匆匆一瞥的浮躁氛围中丧失殆尽。

或者换句话说,互联网技术,为人类追求的“平行空间”提供了某种可能。

(能自由地在手机上欣赏馆藏艺术品)

虚拟化的博物馆,尽管依然存在大量的局限,但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撇开实体博物馆之中他者因素的干扰,

在纯粹的艺术空间中与作品直接对话,回归文物鉴赏本身。

人们与艺术品之间久违的同频共振,可能真的需要一个互联网上的“平行空间”。


VR全景破局数字化线上展馆

(VR博物馆越来越成为标配)

传统博物馆存在时间和空间限制,传播推广一直是行业难题,运用VR全景技术将展厅设计场景以沉浸式体验展示于互联网之上,成为博物馆新时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运用VR全景展示文化展馆,既为科技产品注入文化内涵,又使文化资源获得创造性转化,吸引普通大众参与其中,促进新时代展馆广泛传播。

蛙色VR作为VR全景行业头部平台之一,积极响应号召,展现各类VR全景博物馆,丰富博物馆展示形式,为全球博物馆提供具有革新性的解决方案。

当传统博物馆遇上VR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