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轰6J列装东部战区,对东海防卫意义有多大?

近日,据媒体报道,新型轰炸机轰6J终于服役了,战斗力远超早期型轰6许多倍,在它列装东部战区后,对东部海域的防卫意义有多大?俄罗斯专家估计:未来东方大国必将拥有完全控制东海的能力。
据东方大国的官方消息称,东部战区的指战员在春节后的首次飞行日中,进行了实弹突击和机动突防等多个实战化演练项目,在出动的战机图片中,第一次出现了轰6J轰炸机的身影,这个消息可谓是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各方的密切关注,那么轰6J和之前的轰6有什么区别呢?

1959年,东方大国从苏联进口了两架图16轰炸机,并且拿到了全套图纸开始了国产化仿制,定名为轰6,作为东方大国唯一的大型轰炸机,它的改进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首先是轰6甲,将弹舱改为保温仓,执行了东方大国第一次核弹投掷任务,然后是轰6C,换装了第二代自研领航系统,改进了一些气动外形,航程扩大350千米,接着是海军装备的轰6D,升级后可挂载两枚鹰击6空舰导弹,后面的E,F,G,H型逐步升级到可以挂载空地导弹,并且增加数据链作战的能力,然后2015年,轰6K横空出世,它改装了涡扇发动机,加强了机翼结构,能够挂载6枚巡航导弹,经常参与远程绕飞任务。
这次曝光的轰6J,则更加注重电子战性能,可能是考虑到了在执行打击任务时遇到的复杂电磁环境,毕竟信息化时代的战场上,对手不会傻乎乎挨炸,必然会对轰6J这个攻击来源进行饱和式的打击和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轰6J如果不加强自身的电子战能力,势必会浪费难得的攻击机会,拥有再强的反舰导弹也无济于事,所以用强大的电子战能力抵消对手的干扰,甚至反过来干扰对手的信号源,才是完成投射任务的关键。

实际上,轰6系列在50年的改进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对图16的底子没有进行太大改变,而是根据实际能力和武器挂载来进行升级,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改进方式始终保持了部队的战斗力和相应的威慑能力,不会因为大改和重新设计而形成战斗力的空窗期。

相比于轰6J和轰6K,其实更加神秘的下一代隐身轰炸机才是未来东方大国执行战略打击任务的核心力量,轰6J和轰6K的坚守,也是为了更好地争取时间,在继任者上岗之前,站好这最后的一班岗,用依然强悍的实力,让对手胆寒,这就是它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