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二里头夏都说(兼论二里头为商汤都西亳城)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表,取了一个合理值,但不一定是正确值,超出2070年很多、达不到公元前2070年都是可能的,我觉得夏王朝开始于公元前23世纪末尾,也就是刘歆,邵雍,虞喜,一行,……他们推断的年代更为靠谱,理由如下:
1.皇侃《论语义疏》明确说,夏后在河东,商人在亳
2.在《左传》中晋国始封地又有夏墟之称。
3.《史记》中吴起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羊肠坂,羊肠仓就在今天的汾阳附近)。
4.《竹书纪年》也说尧、舜、禹、启,都于冀。
5.《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本在河阳之北,冀州之南。《尔雅》:两河之间曰冀。《周礼.职方》:河内曰冀。注:今山西地
6.初唐.国家地理总志《括地志》云:
自禹至太康与唐、虞皆不易都城,然则居洛州阳城为禹避商均时,非都之也。(《括地志》组织了很多人编撰,总共550卷,参考的地志上至春秋秦汉,下到隋代,文献价值极高)
7.清华简《保训》记载上甲微认为舜当年测的地中不是真的地中,重新勘测后,将地中定在了嵩山,古代王者居中而治,圭表测影所得地中,唐、虞、夏代与商代是不同的,所以位于天下之中的都城也发生了变化 。
8.想到陶寺这个名字,我就想到了陶唐氏。
9.三国.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记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这三个城址都在晋南地区。《帝王世纪》又云:偃师有汤亭
《旧唐书·礼仪志》:仲春之月,祭唐尧于平阳,祭虞舜于河东,祭夏禹于安邑,祭殷汤于偃师,祭周文王于酆,祭武王于镐
这一切的一切都把夏朝长期的权力中心指向了晋南地区
9.咱们通常所熟知的“伊洛竭而夏亡,河竭则商亡”这句话,敦煌写本《类林》、日本《琱玉集》残卷引用《太史公书》作:“伊洛竭则商亡,河竭则夏亡,”正好与传统《史记》中的记载是颠倒的,可以证明今本《史记》文字有颠倒讹误,而且不只有这两个例子,还可以找到更多的证据
10.西晋《太康地记》:“尸乡南有亳坂,东有城,太甲放处也”,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尸乡南有2个城,西面为亳,东有城,为流放太甲处,如今的二里头遗址恰好处于坂形高地的中央,而且“亳”字有高地的意思,
11周武王曰:吾其有夏之居乎,遂营洛邑,个人以为更合理的解释,可以翻译成:我可以在夏地拥有都城吗?我能拥有夏地的居所吗?
12.商人的甲骨文记载,他们在洛阳地区有一个城叫“洛/洛师”,“是者师之所驻”,没有文字训诂学上的证据,可以说明“亳”与“洛”有任何关联,如果偃师二里头,是夏朝末期都城斟鄩,偃师商城是西亳城,那把甲骨文的位于“大邑商”西面的这个“洛”,置于何地?
14.偃师商城,只有2平方公里,与它同几乎同时兴起的郑州商城,有13平方公里(一说25),偃师商城这么小的规模,恐怕当不起西亳城的名号
15.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尹诰》中的"亳中邑"的记载表明“亳”都为邑;据《尹诰》《尹至》两篇文献记载,汤居之亳于灭夏前但名曰"亳",夏亡商兴之后则称"亳中邑",考古事实告诉我们,二里头遗址是没有城墙的,偃师商城是由两重城墙的,古籍记载说得很明白,有城墙曰都,没有城墙称为邑,既然商汤之都~亳,被称为“亳中邑”,那么偃师商城就绝无是商汤都西亳城的可能,西亳只能是二里头遗址。
清乾隆《偃师县志·地理志》记载当时当地出土了后梁贞明二年葛太尉(从周)墓的碑文,碑文中说:“归葬于偃师县亳邑乡,可见直到五代时期,偃师那里仍然有“亳邑”的称呼
15.据《括地志》,《水经注》等文献记载,西周、春秋时期,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有【鄩城】,因为与夏朝的【斟鄩城】名称相近,后人阅读文献不仔细,误以为夏朝的【斟鄩城】也在洛阳偃师附近,事实上我遍查古代地志,只是说那里有周代的【鄩城】,而不是【斟鄩城】,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水经注.卷15》:鄩水又东,南于訾城西北,东入洛水,故京相璠曰:今巩洛渡北有鄩谷,水东入洛,谓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谓之北鄩,于是有南鄩北鄩之称矣,又有【鄩城】盖周大夫鄩盻之旧邑。
《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也
《路史》:今巩西南有地名【鄩】,中有鄩谷水,【故鄩城】即大夫鄩盻采(邑)
古本《竹书纪年》、《逸周书·度年》:“太康居斟鄩,羿又居之,桀亦居之。”
《古本竹书纪年》云:“帝相即位,处商丘”
《世本·居篇》:“后相居商丘”
《汲冢古文》云:“相居斟灌。”
《今本竹书纪年》:“帝相九年,相居于斟灌”。
《五礼通考》引《左传注》:寿光东南有灌亭,平寿东南有斟亭
《汉书》东汉.应劭注:“古斟灌,禹后,今寿光灌亭是;古斟鄩,禹后,今平寿斟亭是。
《括地志》云:“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时相与羿居商丘。羿既见杀,故相出居斟灌也。”
《五礼通考》引《括地志》:斟灌故城在青州寿光县东五十四里,斟鄩故城今青州北海县是也
明.方以智《通雅》:尝按《古舆图志考》曰:《地志》:青州寿光县,古斟灌城;北海县,斟鄩城,大康营阳夏,相徙商丘,相近而依之,非居也
这一切一切的证据,都表明二里头遗址就是西亳城,商汤灭夏后所都之“亳”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