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丨行为管理—行为记录的两个要点
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外显行为
谁都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坐自己的座位/一个人在走廊里走/在校园里和小朋友一起跑步/在学校吃中饭/喝牛奶/打开教科书/解数学题/在卷子上写答案。
内隐行为/语言行为
别人不容易看见的脑中的思考/想法(可以通过说话或书写被观察)
想:明天的运动会真讨厌!
想要和那个孩子玩。
想象今天午饭吃什么。
想起被老师骂了,于是哭了。
想:外面工地好吵,真讨厌啊!
想:老师生气的脸色好吓人。
记录行为时的要点
在记录行为的时候,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这样才能获得有助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行为记录。
要点1:“不做XX”应改写为“做XX”
不用“不做XX”这样的否定表达,而应该使用“做XX”这样的肯定表达,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点 2:具体地记录行为
对于诸如“好好做”“努力”之类并不明确的表达,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每个孩子也会有各不相同的理解。如果我们对孩子下达这类不明确的指令,那么他基本上不大可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行动。所以,记录时要做到,不管是谁看了记录文字都能明白具体该做出怎样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