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重现的夏日,无法重现的夏日
很幸运能在慎平初次归岛的几天前,见证如冈伦跨越无数次世界线般重构的、理想世界的诞生。
本篇想从几个角度简单理性地分析一下《夏日重现》的优秀之处,不会深入讨论剧情,但会塞一些石头门厨的私货。

背景架构
通常来看,时间系作品在完成“讲故事”这一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还得顾及时间环路的完整性,因此必须引入各种设定。
精炼而发散性强的设定易于观众迅速接受。而对有限设定的充分挖掘与逐步细化,是保证作品趣味性的同时实现剧情逻辑回环的基础,也十分考验原作者与脚本家的水平。
《夏日重现》的做法是在通用的”世界线”、”平行宇宙”、”时回”等设定基础上与神话相结合。以与冈伦相似的“观测者”为人物主体设定。在此基础上对其逐步引入事件视界、时回限制等方面予以充实,使得观众代入感更强,理解起来更轻松。可以说是相对成功的范例。
不仅如此,正反两方间的实力与认知水平,在本作中少见地达到了相对平衡与同步——慎平掌握轮回主动权,四手能通过影子知晓慎平的分析角度;波韬掌控大部分影的操控权,却无法控制能反噬影子的潮……
因此,每次轮回的顺利与否基本取决于哪方棋高一着,“智斗”这一最吸引人的主旨也得以在更纯粹的环境中铺展开来。

故事叙述
本作25话(类似于24话+后日谈)的半年番长度,依托相对成功的改编水平也不算仓促,能讲的方面也有很多。不过受本文篇幅所限,下面仅选取伏笔这一角度简述本作的特点。
悬疑题材对伏笔的要求相对较高,因伏笔不足导致跳设定的情况对观感的影响很大,高开低走更是家常便饭。
而《夏日重现》对这一点的把控显得相当优秀。一些伏笔与世界观和设定本身相贴合(如开局小舟潮给慎平的礼物,既是设定的一环也是伏笔),随剧情推进逐步解释设定同时也能边填坑边挖坑。在观众抽丝剥茧之时给出的适当引导(当然也包括误导)与情节重现也让伏笔回收更加自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观众的一头雾水。
尽管因各种原因,《夏日重现》动画的后期节奏相比前期显得略有加快,对部分设定的补充和伏笔回收也更为简洁。不过俯瞰全篇,仍是瑕不掩瑜。

人物塑造
这才是智斗番角色该有的样子,立场分明下手果断。
处理情节而非描写情感时,理性就该高于感性。“爱”是万用牌,但打不好会全烂手里——它是经铺垫后用来满足观众需求和情节需要的,不是用来填补逻辑漏洞的。
本作深刻认识到了这点,情感线与故事主线之间界限分明、联系合理。喜欢推理的观众能通过整理故事线和设定细节满足推理欲,磕慎潮的观众也能通过俩人互动收获情感满足。更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能自信喊出“我全都要”。
看的时候脑子里也没有什么“这个角色该怎么做”的想法。一方面是情节紧凑废话少,没时间给观众多想;另一方面是正反派大部分做法都被优化到了相当合理的地步,即使出现少数判断失误也在情理之中。双方的高光转折之处令人拍案叫绝,细思更觉其严丝合缝。
而作为与绝望和命运抗争的、一个个鲜活的人,感情用事带来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但归根结底只能靠理性压制,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消除。
这也是《夏日重现》平衡得很好的一处。情感冲动在严峻事态面前需要被冷静压制,但单凭一个人难以自始至终地贯彻这点,主角团的存在则让成员之间形成了良好互补(没人白给没人降智没人不管不顾意气用事的主角团真的很难得,反派亦然)。

总结
坚实而深入的世界观架构与脱俗的两派人物刻画,让《夏日重现》有底气把观众的时间往体会情感,梳理细节等更有意义、更深一层的方向引,也是本作的难能可贵之处。
业界泛滥的话疗在基于人物立场的利害关系面前只是空中楼阁,真正需要体会的情感永远始于本心。看惯了“语言”这一引导方式,那个充满奇迹的夏日所发生的一切都让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动。

屏幕之内,是无需重现的难忘夏日
屏幕之外,是无法重现的难忘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