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微循环小公交的诞生
人物介绍:朱毅,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任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兼汉南区委书记。
我到经开区报到后上班的第一天是元月一日,我的工作是去社区慰问困难群众。
从陪同的街道和社区干部口中,我了解到,开发区没有自己的公共交通。当时,市里的公交车只到开发区的体育中心附近一带,连接中心区域到各企业和社区的交通,主要靠那种在公园、游乐场等场所使用的电瓶车。这种电瓶车交通,不仅速度慢、载人少、安全隐患多,而且还没有正式身份,跟被市中心城区取缔的麻木车差不多。
于是,我把建立开发区自己的交通体系,解决企业职工和社区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一直记得我上班第一天那个街道书记说的话,他说:“到了晚上六七点钟就没有公交车了,就靠这个电瓶车,去个社区,办个啥事,只能坐这个车。”于是,我把成立开发区自己的公交公司、建立开发区自己的公交线路作为我到新工作岗位要抓的第一件事情。
后来开会主要讨论了4个问题:一是开发区自己建公交,那些麻木的士怎么办?最后确定,成立一个公司,把那些麻木的士中具备公交驾驶资格的一部分人吸引、招聘到我们这个公司里来;二是关于运营时间,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后来又发展到12点,主要是考虑解决开发区范围内工厂职工的上下班交通问题;三是关于定价,有说定8角的,也有说定1.5元的,我拍板说,起价不能太低,要考虑今后票价的稳定,降价不易,涨价更难。于是,就定了两元钱一票制;四是关于循环起点,循环公交在园区内转圈,如何循环更合理?效益更大化?最后选定体育中心旁边的公共停车场为第一循环起止点。
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月以后,新成立的开发区公交公司就推出了K01、K02两条公共交通循环线路,几年后又有了K03、K04两条线路。基本解决了开发区职工的上下班和社区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得到开发区企业和社区居民的称赞。
同时,针对有关遗留问题,一是拿出一笔钱向原电瓶车运营商购买线路使用权,尽管它是“非法运营”,但毕竟已经运营多年;二是将那些原电瓶车、麻木车司机中符合条件的人招收到了新成立的公交公司工作;三是几条线路所有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中巴车型。就这样,在解决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一揽子消除了各种相关隐患。
从经济角度看,当时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并将票价定在2元的中等水平,经过第一第二年的财政补贴,公交公司从第三年开始实现收支平衡,并逐步有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