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坛女王”李娜,不顾亲人痛苦哀求执意出家,25年后过得如何?
一首《好人一生平安》让她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
一首《青藏高原》让她登顶“歌坛皇后”星光璀璨势不可挡。

本可以继续创造辉煌,在歌坛书写属于她的绚烂篇章。
却在此时放下一切,削发为尼,身着僧装。

这一荒唐举动震惊世人,更让母亲深感绝望。
如今过去25年,当年面对母亲的痛苦哀求,仍然一心向佛的李娜,现在过得怎样?
午夜梦回,她又是否会为当年的一时冲动而感到万分后悔?

“歌坛皇后”削发为尼,世人震惊原因成谜
1997年,无数记者和歌迷得到一个重磅消息,闻名全国的流行歌手李娜退出歌坛,选择去五台山出家为尼,一生与青灯古佛为伴。

听闻此言的众人难以置信,为了求证事情真伪,无数人疯了一样前往五台山寻找李娜,此时的他们心里有太多的疑问想要宣泄。
为何她会在自己正当红时退出歌坛?
为何她会看破红尘削发为尼?
世人所追寻的名与利,真的让她弃之如敝屣吗?

他们迫切地想从李娜口中得到真相。
而此时的李娜面对眼前的佛像,心中一片淡然。
她从未想过,远离了城市喧嚣和世俗名利,会让她的心灵如此放松自在,这让她越发坚定自己的求佛之心。
面对记者和歌迷的到来,她尤为平静。

看见李娜身着海清,头戴僧帽,双手合十,所有人仍感到天方夜谭,心中更是难以把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大歌星和眼前的尼姑联系在一起。
当人们七嘴八舌问她缘由,她也只是回答道“心甘情愿”

被追问这样做有没有告知家人,出家的举动是否得到她们同意时,李娜的脸色有些黯然,虽然她已坚定要一心向佛,但是远在国外的母亲和妹妹却对此仍不知情。
她明白自己这样做一定会让她们悲痛万分,但面对心中的信仰,她义无反顾。

李娜的电话让母亲很开心,知道女儿在国内事业繁重,闲暇时能打来电话已是极为不易。
嘘寒问暖的话刚到嘴边,就被李娜的三言两语惊得晕头转向,反应过来后,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传遍整间房屋。
“你怎么能这样做?你怎么能如此想不开?女儿啊,你才刚刚过上好日子,如今削发为尼,你今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

听见母亲痛彻心扉地哭泣,想起早些年全家生活的不易,那段尘封许久的悲惨往事,又在李娜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世界以痛来吻我,而我仍报之以歌
1963年,李娜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一个贫困家庭。
虽然不是男孩,但父母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两年后妹妹出生,两个女儿的到来让父母极为开心,也为这个贫困家庭增添许多欢声笑语。

但幸福生活总是短暂,老天并没有因为这个家庭困难而施舍任何怜悯,反而在李娜五岁时,无情带走了她的父亲。
父亲的离开让母女三人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经济上的拮据和人们的闲言碎语让她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面对外人的嘲笑和讥讽,坚强的母亲强忍泪水,从不与人争执,面对委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看见母亲暗自抹泪,李娜深知母亲的不易,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不让母亲操心。放学后,和妹妹一起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世界以痛来吻我,而我仍报之以歌。

喜欢唱歌的李娜从小就拥有一副好嗓子,知道女儿喜欢唱歌。母亲也是鼎力支持。
但这样一来,压在她肩膀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李娜不想让母亲为自己增添负担,看着女儿忧虑的眼睛,母亲告诉她,只要她好好努力,母亲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母亲的付出没有白费,当她捧着河南戏曲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让她难以忘怀。
13岁的女儿要去省城学习豫剧,母亲一边为李娜感到高兴,一边又为女儿这么小就要独自面对生活而感到担心。

为了不让母亲难过,李娜强装镇定安慰母亲和妹妹,独自一人踏上了学艺之路,从此,开始了她的传奇一生。
刻苦努力把艺学,时代变迁踏歌程
学校读书的李娜学习极为刻苦,艰苦的生活磨炼出她坚强的性格。
在大家晚上睡觉时,她偷偷溜到学校外面去练嗓,当同学来到课堂学习时,她却早已训练多时。

李娜的付出和汗水没有白费,凭借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留在学校给大家作指导教练,并在不久后得到豫剧《百岁挂帅》扮演“佘太君”的机会。

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李娜倍感珍惜,优异的发挥让她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获奖后的李娜更为用功,慢慢积累了名气也挣到了工资。
知道家里还有母亲和妹妹在艰难生活,赚到钱的李娜从不敢多花一点,平常饿了就是馒头就水,节省下的工资留下极少一部分自用,剩下的全部寄给家人。

得知李娜获奖的消息家人激动万分,攥着女儿寄来的钱,母亲既高兴又难过,她为女儿获奖感到自豪,又为女儿生活学习的不易而感到伤心。
随着时代环境的影响,流行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豫剧的生存空间却在一步步被压缩,导致李娜获得的工资也越来越少。

想到家里还有母亲和妹妹需要照顾,这让李娜在心里做出个决定。
放下豫剧,去外面学习流行音乐。

而李娜的想法,毫无意外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
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有一份稳定工作就已是很不容易,而女儿的想法在母亲看来简直不靠谱,可李娜却早已下定决心。

看见女儿态度如此坚决,母亲最终只好答应下来。
随着火车缓缓开动,李娜心中的梦想已然起航。
学歌三年有所成,影视金曲把名扬
来到深圳学习了三年,李娜的唱功已经十分出色,现在的她就差名扬天下的机会。
不久,这个机会就来到她身边。
听闻“北京如意杯”将要举办,李娜知道机会来临,她快速购买去往北京的车票,来到首都参赛。
一首《活着不容易》唱出李娜心底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饱含情绪的声音也让在场观众和评委听得泪流满面感动不已。
而拿下第一名的李娜,也开始在音乐圈逐渐有了名气。
之后有公司找上她,让她为影视剧《篱笆·女人·狗》唱一首主题曲。
看见有人找自己邀歌,这让李娜开心不已。
随着该剧的热播,主题曲《苦篱笆》唱进了观众心中,李娜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一首主题曲打响了李娜的名字,她的精彩演唱对影视剧犹如点睛之笔,一时间成为众多影视公司的“香饽饽”
1990年,一部《渴望》横空出世,引起无数人“追剧”狂潮。
而剧中歌曲《好人一生平安》也让演唱者李娜火遍大江南北,吸引众多影视公司挤破头请她唱歌。
一时间,她成为“影视金曲专业户”十年间,为一百多部剧贡献出二百多首歌曲。
而真正让她登顶的代表作,到现在都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经典传奇。
《青藏高原》全国闻名,向佛之心悄然诞生
现在,人们只知道《青藏高原》是韩红唱得好。
殊不知在当年,这首歌的原唱者李娜,才真的把《青藏高原》的大气磅礴演唱得淋漓尽致,让人听得如痴如醉,震撼不已。
1995年,随着《天路》热播,一首《青藏高原》也传遍中华大地每个角落。
当大家为剧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修路时的悲壮画面感动到泪流满面时,也被这荡气回肠的旋律深深打动。
李娜凭借那高亢,清新的嗓音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歌手。
可没人知道此时的李娜正饱受痛苦与折磨。
因为不爱与人交流,李娜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唱歌与练歌上,为此给自己定下“苛刻”的要求。
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拒绝了所有演出,只为把声音练到最好。
有时为了练习唱歌,她甚至一个星期都不出家门,朋友担心来家敲门时也无人理睬,只能听见从门缝传来持续不断的优美旋律。
李娜曾坦言,自己并不是什么音乐天才,之所以唱歌比别人好听一些,只是因为要强的她对自己太“狠”,把声音“摧残”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高压的练习下,李娜的身体受到严重影响。
而早些年贫困的生活,也让她的体质越来越差。
不仅经常住院,精神还时常恍惚,甚至出现失眠抑郁的情况,这让李娜痛苦不堪。
听闻李娜的遭遇,朋友送给她一本佛经让她闲暇阅读以消杂念。
可这一读,却让李娜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读得久了,她的精神状况竟真的得到改善,不知不觉间,她的心里已悄然种下一颗向佛的种子。
削发为尼进寺庙,此后一生佛相伴
精神得到舒缓的李娜如同卸掉身上巨石,和朋友登上天门山顶时,她望着青松古木和云雾缭绕的峰峦,感受到前所未有地放松与自在。
电光石火间,她下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决定“出家为尼”。
听到女儿说的话,母亲感到难以置信,立即返回国内寻找李娜。
当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女儿如今已成尼姑,母亲再也忍不住嘶声质问她为何要这么做。
回答母亲的,只有李娜平静的眼神和坚定地目光。
知道李娜心意的母亲仍不愿放弃劝说,苦苦哀求让女儿再好好想一想。
但李娜却已一心向佛,对母亲说自己过得很好,远离喧嚣的生活让她感觉无比宁静。
见李娜态度坚决,母亲只好放弃,默默与女儿相伴。
虽然李娜出家远离世俗,却并未放弃喜欢的音乐,只是她把音乐与佛经相结合,展示给世人聆听。
此后的几年无数人登门拜访,虽然李娜避而不见,但已然搅乱寺内清修。
为了不被打扰,她和母亲来到美国一个偏远寺庙修行。
找不到李娜踪迹的记者和歌迷对此十分担心。
而姜昆在一次去往美国时,邂逅了李娜与她合影留念,并告知世人,她如今的生活过得很好。

结尾
从艰难到成功实属不易,从身处辉煌到出家为尼更需要莫大的勇气。
经历幼时的父亲离世,家庭的举步维艰,学艺的坎坷之路,成名的灿烂辉煌,到最后与青灯古佛为伴,李娜的前半生可谓是精彩至极。

如今,距她出家已经过去25年,李娜这个名字早已被众人遗忘,但是她的歌曲却经久不衰让人难以忘怀。
但对她来说,这一切,早已是过眼烟云,自在修行,才是她真正的心之所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