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汉雷暴开启好莱坞大片模式,那么雷暴是怎么产生的呢

2021-05-11 12:13 作者:红叶奇说  | 我要投稿

5月10日下午三点。武汉城区,突然乌云密布,暴雨雷电,白昼如夜。多天马路积水,看海模式。

8-10级大风。13:30到达目的地。大概14:00点左右,烈日突然没了踪影,不到10分钟,室外伸手不见五指,顿时狂风大作。还没来得及关好办公室的门窗,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哗啦啦地雨声,完全淹没了四周所有的嘈杂声。

武汉雷暴开启好莱坞大片模式,那么雷暴是怎么产生的呢

雷暴多发生在锋前的暖湿气团中。

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上升空气变冷,水汽逐渐冷凝为水滴或冰晶。随着它们的相互碰撞,其体积变得越来越大,并最终穿透云层降落到地表。在降落过程中它们仍会相互碰撞并变得更大。

雨滴会使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冷空气则下沉。下沉的冷空气与强烈上升的暧空气相互作用会带来强风,产生雷暴。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

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

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暴雨前的准备

●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

●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中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

主要集中在夏半年。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台湾山地的年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的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假设,50毫米降雨如果均匀分布在24小时,给人的感觉是细雨纷飞。如果9毫米降水在一分钟完成,给人的感觉将是天塌地陷,非暴雨倾盆所能形容,9毫米只能算小雨。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有其特定的背景。南方部分地区基本上把暴雨标准定为80毫米/24小时,不过就像中国启用新的台风标准一样,暴雨的定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属于季风气候,从晚春到盛夏,北方冷空气且战且退。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形成一场场暴雨。

中国大陆上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节由南向北推移。华南(两广、闽、台)是中国暴雨出现最多的地区。

从4至9月都是雨季。6月下半月到7月上半月,通常为长江流域的梅雨期暴雨。7月下旬雨带移至黄河以北,9月以后冬季风建立,雨带随之南撤。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中国暴雨日及雨量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山地多于平原。

而且东南沿海岛屿与沿海地区暴雨日最多,越向西北越减少。在西北高原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一天的暴雨。太行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等东南面或东面的坡地,都是这些地区暴雨日的中心。

武汉雷暴开启好莱坞大片模式,那么雷暴是怎么产生的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