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法的不传核心——书道》

2019-08-26 08:24 作者:丛帆原创书道文化  | 我要投稿



一、引言

       我既然把伟大的老子图片放在了首位,就意味着这里的内容是绝不可胡说八道的。自幼5岁习书,至今接触约25载,练习已有14个年头。这个数字其实并不久,然而从《易经》上看,7是个很神奇的数字,一切事物涉及到它和它倍数时,都代表了新的开始。同样对我来讲,这短短的14年也让我对书法体会了太多太多…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每隔700年都会发生一次大的兴盛:周、汉、唐、明..值得庆幸的是,受全世界万众瞩目的中国又将迎来的这第五个700年——2040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再次点燃,一统天下!想必大家也看到21世纪前后的巨大变化了,那又为何21世纪发展如此之快?答案很简单,因为:7+7+7=21。整部《易经》都在讲一个“变”字,因此又称为“变经”。这是个变化非常巨大的时代,全世界只有懂得《易经》的人才能掌控、预判未来。因此21世纪是我们的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2040年前,如果我们再不学中华文化,再不承认老祖宗的东西,未来的20年将寸步难行!

        我做书法教育很多年了,相比其他书法老师,我讲的更多的是“书道”而非“书法”。有什么区别?我们来看一些目前的社会现象:很多篆隶楷练得很好的人行书入门不了;很多行书临的很漂亮的人作品创作不出来;小学生书法课堂练习非常好,回家作业用不进去…太多老师跟我探讨过这种问题。难道是因为大家不努力?难道是方法不对?我看不见得。

       是否有想过,难道书法课真的就是来练字的么?如果说以前穷、上不起课外班或者没地儿去学等等原因,那现在满北京城书法班可不少了吧?甚至我见过一个写字楼就有三家书法教育机构,这么多年过去了结果呢?老师之间可以有这么多同行互相探讨学习,谁又练出来了?不往远了说,现如今的书法大家又有几个可以和清朝的书法家相比呢?谁又敢与王羲之、王献之争锋?

       这种类似的问题真的太多了,到此为止不再举例。原因绝不出在努不努力练习。我们可以查阅任何《书法理论纲要》,古人的书论大多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人品、心、神、意。这是出现频率最高、最核心的四个内容。这些到底是什么?是“法”可以讲出来的内容么?丛某不才,但据我之拙见:笔法、字法、章法才是“法”的核心,甚至连“墨法”都是很难讲的内容。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些是好东西,那古人为何又将它们放在了次一等的地位上?“人品、心、神、意”才是核心中的核心,它们就是“道”的一部分。

二、学书法贵在人品

       古人的字都很了不起这大家都很清楚。如果现在有一份秦桧的书法真迹、一份和珅的字我想大家谁也不愿意收藏。宋四家“苏、黄、米、蔡”四人,其中“蔡”最开始指的是蔡京,蔡京是什么人我就不必多说了吧?于是古人就将其换成了“蔡襄”,这是书法圈里都知道的事。按理说蔡京的字比蔡襄要好得多,他们俩再加上一个叫“蔡卞”的人,这哥仨是亲兄弟。论书法,蔡襄是最后一名,但却名垂千史。原因何在?因为人品好。岳飞、颜真卿、王羲之、苏轼、黄庭坚…太多了,这些大家都熟悉了吧?各个忠义之士,都是人品好的人。

蔡襄书法
蔡京书法
蔡卞书法

        南宋理学家朱熹少年时学书,曾以曹操的书法为楷模,在《题曹操帖》中,他这样写道:“余少时喜学此表,时刘共父方学颜书鹿脯帖,余以字画古今诮之,共父谓予:‘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时余嘿然无以应。”意思是说,朱熹一开始学曹操的字,他的同学刘共父学颜真卿的字,朱熹认为学颜真卿的字不够古雅,但刘共父却说:我之所学是唐代的忠臣,你之所学是汉代的篡贼。朱熹听了这番话,也只能用一句“我竟无言以对”来回答了。

       所以说,学书法目的绝不在练字上,否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为何不在家下载一些教程练非要花重金出去学?学书法先学的就是做人!一个人可以化妆、可以整容,可以在外表上装出各种样子,但只要提笔写字,一切原形毕露,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如果人品好,字就算没练过也会让人觉得舒服。所以,要想人品好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自己的“心”。

三、书道与书法的关系(阴阳思维)

       很多人讲“书以载道”、“书法修身养性”、“书法修心”、“见字如见人”之类的话,可又有多少人去思考书法怎么就载道了?怎么就修身养性了?为何见字就如见其人?好像很少有人愿意继续讲下去。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先写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这短短六个字就三种断句,不同方法也有着不同含义。我们最常见的断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任何我们可以说出来的道,那就是非常道了。“常道”是嘴巴很难讲出来的,只能去体会。道分三类:1、可说的内容;2、说不清的内容;3、嘴巴根本讲不出来的内容。比如谁能说出偌大宇宙到底谁用什么方法来操控的?谁也说不上来..所以与其说我在讲书道,不如说我在解释书道,或向大家分享“道”更确切一些。

       除此之外,中国人有“阴阳”的概念,这是很了不起的东西!也是我上课必讲内容之一。我常和很多学生讲起:“生在中国那是你八辈子积的德,不是谁都能生在中国,也不是谁都能称得上是‘中国人’,学书道就是在学怎么才能做好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平时说话,当讲到“天”,心里一定要想到“地”、讲到“老”就一定要想到“小”、讲到“左”就一定想到有“右”的存在,否则阴阳就体现不了。最简单的实践例子:如果家里的老人活的像个孩子,您就回家偷着乐吧。《易经》之所以只有64个卦,其实完全还可以像计算机内存大小一样继续演变下去,然而周文王并没这么做。易经到64卦“未济卦”就截止了,其原因就是:无法继续演变出新的东西了,一切包罗万象。同样,64岁开始,因为没有再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了,所以无论从“儒释道”任何一方来解释,都是在活下辈子。在此期间要多积德,这“德”是留给下辈子用的。所以老人活的像个孩子是好事,做儿女的绝不能有任何“看不起”的行为,没有爸妈就没有我们。我们打招呼最常说的话:“您吃了么?”;坐公交车最常讲的内容:“您下车么?”其实都不是字面意思,背后的含义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汉语也太容易学了。

       书道,可以在有一定书法基础以后接触;也可以在学书法以前接触。书道的积淀有了,自然知道如何“静心”,心静了,字自然就提高了,根本不用着急的。这样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像刚才提到的阴阳,书法讲“法”并没错,但提到“法”一定要有“道”的内容就对了,我讲“书道”也一定会有“法”的存在。要不怎么叫“道法自然”呢?道外面并不是还有个法,而是说“道就是自然;法就是自然。”否则背离阴阳和合思维,就是西方人“分”的思想了。身边太多学生都是这么提高的,轻松+愉快,我从不操心。开句玩笑就是“书法躺着就教了。”而我的课上就是类似这样的方式跟大家聊天。看似没讲书法甚至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实际每一个细节都是在讲书法,这才是跟他们一辈子最宝贵的东西。现在连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来学中国的思维模式,我们自己为何不学呢?所以书法不是很单纯的练字,那真的就把自己耽误了!当然了,课上我会再把它们展开。

书法与书道的关系

四、从中医角度来理解什么才是“心、神、意”(五行思维)

       终于聊到正磕了,这到底是什么?古人说的玄之又玄,其实弄明白了,道家的东西自然也就不玄了,我的课程往往是从“中医”开始认识书法的,这也是我最爱讲的部分。一个真正的好中医是不会上来就给病人看病的,相反一上来就跟你聊天、观察的才是好大夫。看,就像上面讲的这些内容,我们就是在聊天。有什么新体会了么?别急,继续体会下去你会发现,书法并不是写字,而是治病!!

中医五行图

       上面这是我做的一张五行图,帮助大家理解。由于是文字形式表达,很难说清,所以也请大家莫怪。这图之所以没做成大多网络图排成一个圈的样子,是因为人体的“五藏(通‘脏’)”分布,心在上、肾在下、左肝右肺(西医讲左肺右肝,这里不做解释)、脾土居中。这就是五藏所对应的属性。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到五行千万不要认为是五种物质,比如木就是木头嘎达、金就是金属块,它们其实是由于“气”的运行而产生的五种元素。同理,五藏也不要想到是五种实物,中医更多讲的是它们的“功能”。五藏右面的括弧就是它们所藏的“神”,也就是藏在体内并且可以表达出来的东西。记得语文课老师都会说“月字旁的字,往往和肉体有关..”,有趣的是,“心”的月去哪儿了?中华文化即使你不懂某句文言文,只要花时间研究每个汉字自然就能理解大概意思,就是这么的神奇!所以从汉字构字来说,“心”本身就和肉体没关系!我们平时老跟孩子讲“做事儿得用心啊!”“你得用心学啊!”太多太多,这里的心就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它是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却能感受到的东西。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知道“心”是什么,这个心就是“良心”,做人做事要凭良心。然而..现在社会良心没了。

        所以我们一再提到的“修心养性”的心就是从这里而来,大家从图里就看出心藏的神本身就是“神”,而这个神,就是我们内在的东西。由于人生经历不同,因此每个人的神都不一样。为何古代任何书法家的字都不一样?就是因为神不一样。大家看王羲之就好了,他一共7个儿子1闺女,前六个写的都跟他一样,结果都没走出来,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看,又逢7必变了- -…)甚至跟他爸讲:“您写的那个太板了,不自然。要‘放荡不羁爱自由’(嗯,这句我编的)。”结果他的神就在他爸基础之上进化出了“一笔书”,为后来张旭、怀素的草书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返回头来说,现今书坛学生的字和老师的字是一样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为何书法“见字如见人”?见得是什么?就是人心,就是神。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相同,神自然也就不同。那学生和老师的字一样,不就说明学生在走老师的老路么?有一天老师跳出瓶颈了,自己就再也出不去了,这种例子满大街都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神展现出来,这就要修心。心修对了,神慢慢也就出来了;心修对了,五行火属性就得到了提炼。火属性提炼后,其他四个属性也会受到影响。大家看到“意”就藏在脾里。五形火生土,神如果出来了,意自然也就没什么困难了。这样大家就能理解,人品、心、神、意都是连在一起的,还是“和合之道”。

五、学书法就是学习孝道、治国之道

       看完标题也许您心里会不屑的说一句:“你就吹吧..”咱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写过这样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如果你知道小鱼如何烹饪,就知道如何治国了。有趣,煎小鱼可以煎出治国之道?我们想想看,稍有做饭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老话:“紧锅鱼慢锅肉”,火候小了,鱼没熟肉碎了;如果来回翻个,不但肉容易碎鱼皮也容易被破坏影响美观;中国烹饪就调料多,哪个放错了味道都不一样;调料先后顺序不对味道也不一样;调料放置时间不对味道仍然不一样;鱼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清蒸、红烧、胯炖、糖醋…;不同地域的鱼做法更不一样,比如海鱼和河鱼….等等太复杂了。这些说的不就是治国之道么?不同政策在不同时间发布效果肯定不同,顺序不对效果也不同,政策强度大小也影响效果,这不就是煎小鱼么?同理,书法虽没吃小鱼历史长,但复杂程度小鱼可比不了吧?那烹饪都能治国,书法如何不能?《大学》讲“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要想治国,是不是返回头来还是要说修身的事儿?自己心都摆不正还来提治国?看,一切都是通的。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乱,恰逢乱世,学习中华文化就是最好的护身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爱国的人?因为他们不爱自己的父母,一个人孝敬自己的父母,才会对领导忠,才会有“义”的出现,同样才会爱自己的祖国。中国的汉字为何有真么复杂的奇怪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就是一个字“”,谦让、谦虚、互相尊敬这些都是汉字里隐藏的玄机。所以说书法绝不是在单纯练字,那中国文化也真的太小儿科了。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知识并不一定改变命运,而读书的本质目的是明理,做学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上面的道理懂了、积淀也有了,书法跟谁学进步不快呢?自学也一样!

                                                                                                          丛帆

                                                                                                岁在己亥处暑于京


《书法的不传核心——书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